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家旭

作品数:15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甘薯
  • 7篇BATATA...
  • 5篇杂交
  • 4篇SECTIO...
  • 3篇育种
  • 3篇杂种
  • 3篇胚珠
  • 3篇胚珠培养
  • 3篇种间
  • 3篇种间杂交
  • 2篇野生
  • 2篇野生种
  • 2篇杂种植株
  • 2篇植株
  • 2篇生种
  • 2篇亲和性
  • 2篇组培
  • 2篇间杂种
  • 2篇不亲和性
  • 2篇IPOMOE...

机构

  • 9篇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王家旭
  • 10篇陆漱韵
  • 4篇李惟基
  • 3篇王莉莉
  • 2篇濮绍京
  • 1篇周海英
  • 1篇周海鹰
  • 1篇周海鹰
  • 1篇刘庆昌

传媒

  • 5篇北京农业大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7
  • 5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薯及其近缘野生种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与器官分化被引量:3
1992年
以甘薯7个品种及野生种 Ipomoea leucantha(2x)的花药为外植体,在含有2,4-D2mg/L+KT2mg/L+IAA2mg/L 的 MS 培养基上,有6个品种及 I.leucantha 诱导出愈伤组织,而且频率较高。甘薯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在基因型之间有差异,向阳黄品种出愈率在7个甘薯品种中最高达9.7%,而甘薯近缘二倍体野生种 I.leucantha 愈伤组织诱导频率高于六倍体甘薯,达11.9%。形成的花药愈伤组织需立即转移到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中。在分化培养基上,甘薯两个品种和野生种的花药愈伤组织分化出根。I.leucantha 愈伤组织根的分化率高于甘薯品种,达18.8%。
王家旭陆漱韵李惟基
关键词:甘薯花药培养器官分化
甘薯属物种根尖细胞涂抹制片方法的探讨(简报)
1991年
植物根尖细胞涂抹制片方法,是观察植物染色体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研究染色体组型染色体分带的基础。甘薯属包括有不同染色体数的物种,即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由于甘薯属物种的染色体小和染色体数目多,以及受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局限,使得对甘薯属物种体细胞染色体形态、组型分析研究很少,仅见有关甘薯属物种染色体数目个别报道。
王家旭周海英王莉莉陆漱韵
关键词:甘薯根尖细胞制片染色体
甘薯组(Section batatas)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和品种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王家旭
关键词:胚珠培养RAPD遗传多态性
辐射甘薯和组培相结合筛选变异体(简报)
1992年
把组织培养或细胞培养方法应用于无性繁殖甘薯作物的突变育种,可在较短时间和有限空间内获得大量材料,有较大的可能获得单细胞起源的同质突变体,解决嵌合体问题,并可在早期世代依靠适当的选择标志进行高效率选择。这一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明确试材的组织和细胞培养条件及再分化条件。国内尚未见报道。
陆漱韵濮绍京王家旭
关键词:甘薯育种
甘薯属(Ipomoea)甘薯组(Section Batatas)A群与B群种间杂交的胚珠培养和杂种植株(简报)被引量:1
1992年
T.Teramura(1979)根据杂交亲和性将甘薯组的种划分为 A 群和 B 群。A 群包括Ipomoea lacunosa(2x)I.triloba(2x),I.gracilis(4x),I.tiliacea(4x);B 群包括 I.leucantha(2x),I.littoralis(4x).I.trifida(6x)及其系列种2x,3x,4x,和 I.batatas(6x),即栽培种甘薯。A 群与 B 群诸种之间杂交不亲和。1975年日本育成了具有 B 群野生种 I.trifida(6x)血缘的'南丰'品种,他们认为是甘薯育种的第三个飞跃。我国甘薯育种中也应用 B 群野生种的种质资源。
王家旭陆漱韵
关键词:甘薯种间杂交胚珠
甘薯属(Ipomoea)甘薯族(Batatas Section)A 群野生种的研究
王家旭
甘薯属种间杂种三倍体产生2n花粉(简报)被引量:3
1993年
甘薯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Ipomoea trifida)和海滨野牵牛(I.littoralis),国内外近年利用力甘薯育种种质资源,并选到若干有价值的品系和不同倍性的种间杂种。我们1991~1992年研究了由系号为 K_(221)的 I.trifida 二倍体类型(2n=2x=30),与系号为 K233的 I.littoralis(2n=4x=60)杂文获得的种间杂种三倍体,发现其中有些系具有发生2n 花粉的特性,且频率较高。
李惟基陆漱韵王家旭王莉莉
关键词:甘薯杂交育种三倍体花粉
克服甘薯组(Section batatas)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研究再报被引量:7
1998年
甘薯组A系列野生种I.triloba和B系列栽培种徐薯18杂交授粉后11~20天的胚珠培养获得了试管苗和杂种植株。观察比较了杂种和两亲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细胞学鉴定。在同一植株的不同细胞中,染色体数均多于30,但有变异,变动在38~56范围内。杂种植株的花器中,雌雄蕊结构发生变异,全部花朵没有出现雄蕊,雌蕊却有1~5套。用B系列2个野生种和栽培种的6个品种的花粉与杂种植株回交授粉,均不结实。这些异常表现都说明确是种间杂种。近来又应用RAPD鉴定甘薯组种间杂种,进一步证明了种间杂种的真实性。
王家旭陆漱韵周海鹰刘庆昌
关键词:甘薯种间杂交胚珠培养不亲和性
甘薯辐射和组培相结合筛选突变体被引量:9
1993年
本研究采用辐照甘薯切苗,接种单节段,离体培养并筛选变异体。以三种不同基因型作辐射材料。初步明确了辐射和组培结合过程中一些基本技术条件,如培养基、基因型、光照条件、组培条件下的辐照剂量等,初步获得薯皮色变异系,对线虫性糠腐病抗扩展的变异系。它比常规辐射育种可节省大量田间工作量,并能缩短育种周期,在研究实践中发现,接种单节段(经辐照)最后长成的苗,并非都是一次性地从原腋芽长成,而能从腋芽停止生长1—2周后再由新芽长成小植株。对照则直接从原腋芽长出。
陆漱韵濮绍京王家旭
关键词:甘薯突变体选择育种
克服甘薯组(Section Batatas)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研究初报被引量:12
1993年
本试验以甘薯组A群二倍体野生种和B群四倍本野生种及六倍体栽培种为材料,通过植物激素处理,克服A群与B群种间的杂交不亲和性,经激素处理的种间杂种进行胚胎培养,克服杂种胚胎发育的不协调,以探索利用A群基因资源的有效途径。主要结果为:1)甘薯组A群野生种I.triloba、I.lacunosa和B群野生种I.littoralis,栽培种I.batatas之间所配组合的杂交结实率为零,说明A群与B群之间种间杂交不亲和性是完全存在的。2)用植物激素2,4-D和BA处理种间杂交组合母本的花器,可以延长花器寿命,克服种间杂交的不亲和性,提高结实率。3)选用A群野生种I.triloba为母本,对克服A群与B群种间杂交不亲和性有积极意义。4)研究确定授粉后经激素处理11天以后的种间杂种进行胚胎培养,成苗率高。BA在杂种胚胎培养中起重要作用。5)在不亲和种间杂交组合I.triloba(2n=2x=30)×I.littoralis2n=2x=60)中获得体细胞染色体数2n=45的种间杂种,实现了甘薯组A群与B群有关种间的基因交流。
王家旭陆漱韵
关键词:甘薯杂交不亲和性胚培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