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悦
- 作品数:2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论《大师和玛格丽特》显性和隐性音乐成分
- 2004年
- 由于受家庭音乐氛围的影响,布尔加科夫几乎把音乐作为艺术手法融入自己的许多作品。对巅峰之作《大师和玛格丽特》的显性和隐性音乐及其声音音响成分的关照,是理解作者创作的一条很好途径。
- 王希悦
- 关键词:音乐音响显性
- 明亮的忧伤:普希金的一首爱情诗赏析——阿赫玛托娃诗歌《故土》赏析
- 2012年
- 伟大的诗人亚·谢·普希金(1799~1837)一生创作800余首抒情诗,其中对爱情的歌咏约占四分之一。据考证,普希金的第一首诗作《致娜塔丽娅》(1813)就是一首爱情诗。此后,诗人创作的《致凯恩》(1825)、《你和您》(1828)、《我曾经爱过您》(1829)等诸多诗篇都成为吟咏不绝、脍炙人口的情诗,而我们即将分析的《夜色朦胧弥漫在格鲁吉亚的山岗上》(1829)同样称得上是普希金爱情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本文主要从创作背景、诗歌的风景描写和内心思绪等内容以及诗歌的语音、格律、用词特点等形式方面展开分析。
- 王希悦
- 关键词:普希金爱情诗
- 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随着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性教学"应运而生。研究性教学突出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核心理念,必将带来学科课程教学方法之革新。文章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谈起,分析研究性教学对教师的重新定位和全新要求,论述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相应带来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方法之改进和变革等问题。
- 王希悦王英杰
-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教学方法外国文学课程
- 论洛谢夫神话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2010年
- 洛谢夫的神话研究既有对神话理论的学理探讨,又有对古希腊神话的细节探究。他的研究贡献体现在:一方面,他从哲学视角对神话的内涵进行界定,突出神话的发展特征,丰富了"新神话"理论内容;另一方面,他坚持"概括移植"的神话起源观,提出了"历史生成"、"历史综合"等独特观念,给出了古希腊神话发展史的清晰脉络。
- 王希悦宋庆华
- 关键词:神话研究
- 俄罗斯侨民作家:伊万·谢尔盖耶维奇·什梅廖夫被引量:1
- 2012年
- 纵观20世纪俄罗斯历史,共出现三次大的侨民浪潮,其中当属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出现的第一次移民浪潮的文学成就和影响最大。一些侨民作家客居在欧洲的柏林、巴黎、布拉格等大城市,从事写作以及与文学相关的活动:组织及参加文学社团、创建出版社、发行报纸和兴办刊物。他们以其特有的视角表达对革命时事的看法、对俄罗斯传统文化的眷恋,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其中伊·谢·什梅廖夫属于颇有成就的侨民作家之列,他同时也是著名的政论家、东正教思想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什梅廖夫曾和布宁、梅列日科夫斯基一起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鉴于目前我国对这位知名作家了解的还很不足,本文尝试梳理和介绍什梅廖夫生平及其创作,分析其主要作品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 王希悦
- 关键词:主题思想
- 喜悦美学:什梅廖夫小说《不竭之杯》管窥
- 2017年
- 俄罗斯式的喜悦不是人对物的享乐,不是主体对客体的审美,它突出的是领悟上帝的启示并融入其中。在什梅廖夫的小说《不竭之杯》中,喜悦作为一个显著的主题,不仅起着构建情节的作用,而且是贯穿小说始终的轴线。从喜悦之美、喜悦之源、喜悦之径3个维度对该小说的分析显示:喜悦与美不可分割,喜悦是美之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爱可以达到美。小说中的喜悦主题与女性崇拜观念有深刻渊源,与圣母及索菲亚等永恒女性形象密不可分。通过宗教、圣母圣像的中介,喜悦美学得以充分彰显。
- 王希悦王英杰
- 关键词:圣像
- 西方文论关键词:欧亚主义被引量:2
- 2017年
- 欧亚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于俄侨知识分子阶层的一种思想潮流,它从自然—地理前提出发,广延至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文学及宗教等诸多领域。欧亚主义者根植于本国土壤,强调俄罗斯的独特性,先后提出许多颇有见地的思想和主张,积极为转型中的俄罗斯发展探求道路。在同期文学创作中,欧亚主义思想亦有萌生和书写。我们在梳理该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及核心内容基础上,着重分析维·伊万诺夫、勃洛克、别雷以及阿·托尔斯泰、皮里尼亚克、普拉东诺夫等作家创作中的欧亚主义观念。借助"东方与西方"、"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等主题,诠释欧亚主义思想与文学创作的相互丰富作用。欧亚主义是俄罗斯民族意识增强的一种彰显,亦是俄罗斯思想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 王希悦
- 关键词:欧亚主义文学创作
- 巴赫金与洛谢夫学术思想之比较
- 2008年
- 巴赫金和洛谢夫同为俄罗斯学者,他们具有相同的人生轨迹,然而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上,既有相异性,又有相同性。其中,相异性主要体现在两人哲学观点的差异:巴赫金是一位康德主义的坚持者;洛谢夫则为黑格尔主义的代表。此外,洛谢夫还是本土哲学家索洛维约夫的"万物统一"观点的承继者。相同性主要体现在二者都有"不合时宜"的思想,即对官方话语的抗拒。无论从超语言学角度,还是从内涵、意义视角研究,两人都给予符号问题特别的关注,这与当时盛行的结构主义符号学派具有一定的关联。
- 王希悦
- 关键词:巴赫金学术思想相异性相通性
- 从“道路”主题看什梅廖夫的宗教信仰思想
- 2015年
- 伊万·谢尔盖耶维奇·什梅廖夫在其创作的系列小说作品中,完成了对"道路"主题的表现。结合其小说中的"道路"主题探讨其宗教信仰思想的相关问题,既利于读者理解其创作过程,又利于读者把握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题内涵。因此,本文拟在分析"道路主题"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作品中的"道路"主题对什梅廖夫的宗教信仰思想及其相关问题进行逐一的阐释和说明。
- 孙忠霞王希悦
- 关键词:宗教思想两者关系
- 洛谢夫神话学研究
- 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洛谢夫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哲学家、语文学家、宗教思想家。在7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洛谢夫著作等身,内容涉及哲学、美学、逻辑学、神话学、语言学、文艺学和艺术学等众多领域,这在俄罗斯以及世界学术史上都是...
- 王希悦
- 关键词:神话学学术价值社会语境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