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陵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针灸
  • 3篇病毒
  • 2篇灸治
  • 2篇干扰素
  • 1篇毒病
  • 1篇性疾病
  • 1篇穴位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诱生干扰素
  • 1篇针刺
  • 1篇针灸效应
  • 1篇针灸学
  • 1篇针灸原理
  • 1篇针灸治疗
  • 1篇施术
  • 1篇中医
  • 1篇中医治疗
  • 1篇中医治疗学
  • 1篇拮抗
  • 1篇拮抗作用

机构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南京中医学院

作者

  • 6篇王建陵
  • 6篇仇裕丰
  • 5篇吴彻
  • 1篇杨兆民
  • 1篇邱茂良
  • 1篇马融
  • 1篇曹一鸣

传媒

  • 1篇中国医药学报
  • 1篇北京中医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西医结合杂...

年份

  • 1篇2005
  • 2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艾灸治疗病毒病机理探讨被引量:8
1994年
艾灸治疗病毒病机理探讨南京中医学院(210029)仇裕丰,王建陵,吴彻关键词艾灸;病毒性疾病;机理我们过去的工作发现计刺能使ASC血白细胞于扰素诱生活力明显增强①,并且能降低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死亡率,提高其血清于扰素水平,说明针刺之所以能治疗病毒病,...
仇裕丰王建陵吴彻
关键词:艾灸病毒性疾病
防感合剂抗病毒及诱生干扰素的作用观察被引量:8
1990年
本文采用空斑法、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以及对小鼠进行鼻腔攻击的方法,观察了防感合剂的抗病毒及诱生干扰素作用。结果表明,防感合剂可直接灭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对 RSV 感染后有保护作用,并可降低小鼠在副流感痛毒攻击下的死亡率。此外,防惑合剂还有对新城鸡瘟病毒(NDV)诱生干扰素的协同增强作用。在小鼠腹腔注射防感合剂后的8、16、24、32h,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CPE)在 L929细胞上测定干扰素效价,其中24h 数值最高为98.23u/ml。所诱生的干扰素符合Ⅰ型干扰素性质。
马融王建陵吴彻仇裕丰
关键词:抗病毒干扰素
针灸施术持续时间及其间隔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择时针灸的效应已为临床和实验报道所证实,但针灸治病过程中的其它时间因素对针灸效应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尚少有报道。本人在观察针灸诱生小鼠干扰素的影响因素时,发现施术时间的长短及其间隔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针灸效应,有一定的临床指...
仇裕丰王建陵吴彻
关键词:中医治疗学针灸治疗针灸效应
文献传递
针刺促诱生干扰素影响因素的实验观察
1995年
针刺促诱生干扰素影响因素的实验观察仇裕丰,王建陵,吴彻(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210029)主题词针灸原理,干扰素诱导我们过去的工作表明针刺某些穴位能成功地诱生出小鼠干扰素.这为针刺治疗病毒病提供了实验依据。但是如何能诱生出较高效价的干扰素是临床运用针...
仇裕丰王建陵吴彻
关键词:针灸学针灸原理干扰素
针灸的拮抗与协同作用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8
1995年
针灸的拮抗与协同作用的实验观察仇裕丰,王建陵,吴彻(南京中医学院210029)关键词针灸,穴位,拮抗作用,协同作用临床取穴不同,可以引起相应器官的针刺效应加强或减弱,甚至出现明显的兴奋,抑制反向效应。针刺的这种效应古人早有论述,现代也有不少实验文章报...
仇裕丰王建陵吴彻
关键词:针灸穴位拮抗作用
针灸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报道运用针灸防治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以观察其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针刺“大椎”穴能使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病死率显著降低(p<0.01)其机理可能是针刺后使得小鼠血清干扰素(IFN)效价明显提高并通过干扰素活化了巨噬细胞的结果。
仇裕丰曹一鸣王建陵杨兆民邱茂良
关键词:流感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