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毅

作品数:58 被引量:571H指数:1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8篇肝炎
  • 26篇乙型
  • 26篇慢性
  • 23篇乙型肝炎
  • 21篇慢性乙型
  • 20篇慢性乙型肝炎
  • 12篇病毒
  • 10篇疗效
  • 9篇细胞
  • 7篇乙型肝炎患者
  • 7篇慢性乙型肝炎...
  • 7篇肝炎患者
  • 6篇米夫
  • 6篇拉米夫定
  • 6篇恩替卡韦
  • 5篇毒性肝炎
  • 5篇重型
  • 5篇临床疗效
  • 5篇恩替卡韦治疗
  • 5篇肝再生

机构

  • 49篇重庆医科大学...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自贡市第四人...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宁市第四人...

作者

  • 58篇王志毅
  • 25篇张大志
  • 23篇石小枫
  • 21篇郭树华
  • 20篇周智
  • 19篇任红
  • 19篇赵有蓉
  • 15篇刘杞
  • 13篇张定凤
  • 13篇曾维群
  • 7篇胡鹏
  • 7篇何华
  • 6篇邹淑碧
  • 5篇张艳
  • 5篇秦波
  • 4篇黄爱龙
  • 4篇张全海
  • 4篇张全海
  • 3篇万泽生
  • 3篇周卫平

传媒

  • 21篇中华肝脏病杂...
  • 5篇现代医药卫生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肝博士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肝脏病杂志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HBs的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构建含抗-HBs的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方法用RT-PCR技术,从自然感染的抗-HBs阳性的两名献血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出人抗体轻链K基因和重链Fd基因,将二基因先后克隆人PComb3Hss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再用辅助噬菌体感染。结果构建了库容量为15×105的轻链基因抗体库,轻链基因插人率为57%和库容量为5×105的人Fab体库,轻、重链基因插人率为50%。经辅助噬菌体感染,得到噬菌体滴度为5×1014CFU/ml的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结论成功构建了合抗-HBs的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为进一步筛选HBsAg的人Fab噬菌体抗体奠定了基础。
王志毅刘杞万泽生张定凤
关键词:抗体单克隆噬菌体乙型肝炎HBSAG抗体库
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和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和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效果。方法: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阶段(0~12周):两组均用拉米夫定治疗(100mg/d);第二阶段(13~36周):联合用药组在继用原剂量拉米夫定基础上加用乙型肝炎疫苗5μg多点皮内注射及猪苓多糖40mg肌肉注射,每月一次。单用药组继用原剂量拉米夫定治疗。两组均定期复查症状、体征、肝功能及HBV复制指标。结果:治疗36周时,联合用药组的ALT复常率12.5%,HBV-DNA阴转率为81.25%,HBV—DNA的反跳率为12.5%;单用拉米夫定组ALT复常率为75%,HBV-DNA的阴转率为75%,HBV-DNA反跳率为12.5%。以上指标两组间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36周时联合用药组的HBeAg阴转率为50.0%,单用拉米夫定组HBeAg阴转率为12.5%,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HBeAg血清转换率联合用药组为18.75%,单用拉米定组为6.25%,两组均无HBsAg阴转,两组 P>0.05,差异无显著性。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及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
王志毅郭树华赵有蓉张定凤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乙肝疫苗猪苓多糖
胎肝细胞治疗重症肝炎41例分析
1991年
<正> 本文报告应用人胎肝细胞(FLC)悬液输注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的结果。材料及方法一、病例诊断:参照1984年(南宁)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其中包括亚急性重症肝炎25例,(23例经肝穿活检病理证实2例Ⅱ度以上肝昏迷);慢性重症肝炎16例(6例肝活检证实)。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5.9岁及38.3岁,病情相近(表1)。二、治疗方法 (一)人胎肝细胞制备:取自母亲健康、水囊引产3~6个月龄正常胎儿,在无菌室超净台内制成游离肝细胞悬液200~250ml。 (二)用法:制成肝细胞悬液,在2小时内静脉输注,每次肝细胞数为1.5~5.8×10~9。
潘澄清张全海张定凤赵有蓉邹淑碧周亚苏王志毅曾维群官树君林琴英
关键词:胎肝细胞重症肝炎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和恩替卡韦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和24周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并比较不同基线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治疗12周和24周时的血清HBV DNA下降值,HBVDNA低于检测值率,HBV DNA〈10^4拷贝/ml患者的比例。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结果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组患者的基础人口学、临床和病毒学特征均具有可比性。治疗12周时,替比大定组和恩替卡书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率均为50.0%,ALT复常率分别为52.5%和60.0%(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0%和5.0%(P〈0.01),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0%和5.0%(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HBV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80%和70%(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77.5%和75.0%(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45.0%和32.5%(P〉0.05),HBeAg血清学转换半分别为27.5%和17.5%(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大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HBV DNA水平低丁检测值率、ALT复常率无明屁差异;12周时替比夫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思替卡韦组,但24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施可庆张大志郭树华何华王志毅石小枫曾维群任红
关键词:病毒载量恩替卡韦
生何首乌致肝损害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何首乌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及转归。方法:分析60例致肝损害者所用何首乌的剂量、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检查情况。结果:服药后发病时间最早1.5周,最晚24周,平均8周;服药剂量大部分为常规剂量,仅8例为大剂量。肝细胞损伤型36例(60%),胆汁淤积型9例(15%),混合型15例(25%)。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食欲减退、身黄、尿黄、皮肤瘙痒,其中有4例后期出现腹水,2例出现肝性脑病。肝功能损害以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为主。临床治愈59例,死亡1例。结论:口服何首乌可引起肝功能损害,绝大多数发生在服药10周内。结论:生何首乌用药时间越长发生肝损伤的几率越高。对于有肝脏基础疾病及老年人应慎重使用。临床特点与各类急慢性肝胆疾病相似,无特异性,预后较好。
罗登旭王志毅周智
关键词:何首乌肝损害
重组干扰素α_1与α_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重组干扰素α_1与α_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对比研究邹淑碧,张定凤,赵有蓉,周亚苏,潘澄清,秦波,范淳,张全海,王志毅,何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程迁延,易转为慢性,常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目前认为病毒不断复制和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应答为引起肝...
邹淑碧张定凤赵有蓉周亚苏潘澄清秦波范淳张全海王志毅何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2B疗效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细胞内的分布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HBcAg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穿刺,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内HBcAg的分布情况。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41例慢性HBV感染者中,36例肝细胞内HBcAg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7.8%,其中23例肝功能中度异常,10例肝功能轻度异常,3例肝功能正常。HBcAg有膜、胞质与核三种形式表达。在23例肝功能中度异常者中,6例呈明显膜型表达,无明显胞质型及核型,17例以胞质型与膜型混合表达,未发现核型表达。在10例肝功能轻度异常者中,以单纯胞质型为主,未见膜型与核型表达。在3例肝功能正常者中,以胞质型表达与少许核型表达为主,未见膜型表达。HBcAg表达类型与肝功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0,P〈0.01)。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损伤与HBcAg的表达有直接联系,提示膜型表达的HBcAg是肝脏免疫损伤过程中的靶抗原。
张丽涓陈国民王志毅
关键词:基因表达
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7
2003年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疫苗负载的自体树突状细胞(D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 方法 试验19例CHB患者,取静脉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用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细胞因子诱导扩增出DC;于第7天用HBsAg致敏后经皮下回输入患者体内,共回输两次(间隔两周)。治疗后,每隔两个月检测受试者的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 结果 截止2002年11月的随访结果,57.9%(11/19)的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应答反应,HBeAg的阴转率为52.6%(10/19),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26.3%(5/19),HBV DNA定量的拷贝数下降101.77±2.39(t=3.13,P<0.01),两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出现较完全的应答,DC疗法与另两种抗病毒方法效果间差异无显著性;试验前患者肝功能的高低与试验有效率间并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在体外诱导扩增的自身DC细胞,经HBsAg致敏后皮下回输,可有效抑制HBV的复制,减少血内病毒载量,清除HBeAg和促进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在试验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或正常的患者均可对DC治疗发生应答。DC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达快速清除病毒的效果。
李用国陈敏张大志王志毅曾维群石小枫郭渊郭树华任红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疫苗
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失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ETV)长期治疗拉米夫定(LAM)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参加ETV(1.0mg/d)治疗LAM失效CHB患者II期临床实验(ETV-056)的32例患者,继续接受ETV的延长治疗至第8年,检测不同时期患者病毒学、血清学及生物化学的应答情况。结果分析采用按意向性治疗原则(ITT)方法。结果HBVDNA〈300拷贝/ml的患者百分比在基线及8、12、24、48、96、144、192、240、420周分别为0、6.3%(2/32)、9.4%(3/32)、18.8%(6/32)、18.8%(6/32)、46.9%(15/32)、43.8%(14/32)、50.O%(16/32)、50.0%(16/32)、62.5%(20/32)。病毒学反弹率在48、96、168、192、240、420周分别为6.1%(2/32)、9.40/0(3/32)、12.5%(4/32)、18.8%(6/32)、25.0%(8/32)、28.1%(9/32)。8年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2.3%(10/31),HBsAg血清学转换共4例。结论ETV(1.0mg/d)长期治疗LAM失效的CHB患者,在抑制病毒及增加血清学转换方面疗效有限,长程应用安全肚良好,但经济成本高,病毒学反弹率随时间明显增加。
杨春香王志毅张大志周智胡鹏石小枫
关键词:乙型拉米夫定恩替卡韦
人抗HBV-前S2抗体轻链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获得人源性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体轻链基因。方法用人工合成的乙型肝炎病毒前S2短肽(Pre-S2,120—145),从已构建的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中,得到了针对Pre-S2阳性克隆,经竞争抑制实验证明其特异性和活性,合成一对轻链引物,经PCR扩增,亚克隆入质粒PUC18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筛选到的阳性克隆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前S2特异性亲和力。构建了pUC18- Pre-S2k。轻链重组质粒,序列分析其为人k轻链,包括了完整的恒定区和可变区,大小为 645 bp。结论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原理。
石小枫刘杞王志毅张定凤
关键词:乙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