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刚
- 作品数:45 被引量:278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神经内镜辅助夹闭颅内动脉瘤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夹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2000年2月至2002年12月,神经内镜辅助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78例病人79个动脉瘤,前循环系统动脉瘤72例(73个动脉瘤),后循环系统动脉瘤6例.动脉瘤瘤体直径5~4...
- 赵继宗王永刚王硕王德江王嵘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微骨孔入路神经内镜微创神经外科
- 文献传递
- 术中超声引导下颅内肿瘤的外科治疗
- <正>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颅内肿瘤外科治疗的应用价值和有效性。方法: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69例(47例幕上胶质瘤和22例皮层下和深部肿瘤),术中超声成像获得肿瘤的超声形态学资料。扫描频率5-8MHz。对胶质瘤切除后的术腔组...
- 周大彪张懋植张伟王磊王永刚赵继宗
- 关键词:颅内肿瘤
- 文献传递
-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诊疗进展被引量:56
- 2014年
- 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可致死致残的严重并发症,患者常伴有高颅压、意识障碍、脑水肿、癫痫等症状^[1-2]。病原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细菌培养阳性率的降低使临床感染治疗难度加大。开放性颅脑外伤、术后有脑脊液漏、术后切口皮下积液、长时间脑室引流及术后急症再次手术者,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要明显增高,
- 崔向丽林松隋大立白吉伟王永刚崔勇陈思源于洮
- 关键词: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严重并发症细菌培养颅脑外伤脑脊液漏
- 颅前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底重建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颅前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后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的颅底重建经验。对颅底小缺损(<1.0cm×1.5cm),行颞肌筋膜修补7例;对颅骨大缺损(≥1.0cm×1.5cm),采用"四步法"行颅底重建:第一步取自体脂肪填塞肿瘤切除后的残腔;第二步用带血管蒂骨膜瓣覆盖颅底骨缺损,边缘严密缝合于周围硬脑膜;第三步用自体骨或钛板等颅骨修补材料修补骨缺损;第四步取自体筋膜修补硬脑膜;本组14例。结果颅底缺损修补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脑脊液漏1例,经腰穿置管引流后痊愈。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感染1例,经抗炎治疗后缓解。无局部脑膨出、脑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四步法"重建颅底简单易行,能有效预防脑脊液漏、局部脑膨出和脑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 肖新如吴震张力伟贾桂军汤劼耿素民刘巍任同王永刚张俊廷
- 关键词:脑肿瘤颅窝颅底重建脑脊液漏
- 中国头痛门诊建设规范被引量:3
- 2021年
-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患者常因此就诊于神经内科、疼痛科、骨科、精神心理科等相关科室,头痛的诊断和治疗尚不规范。长期以来,因头痛造成的疾病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浪费不容忽视。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结果显示,按失能所致生命损失年计算,偏头痛为第二位致残性疾病[1]。2019年神经系统疾病负担排名中,偏头痛单病种的疾病负担位列第二,仅次于卒中(缺血性+出血性)[2]。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原发性头痛患病率为23.8%,其中最常见的两种头痛是紧张型头痛(10.8%)和偏头痛(9.3%)[3]。据以往资料不完全统计,我国原发性头痛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727亿元,占GDP的2.24%(直接经济损失1088亿元,占GDP的0.36%;间接经济损失5639亿元,占GDP的1.88%)[3]。与如此之高的头痛患病率和经济负担相对的却是头痛规范化诊疗的区域差异明显,部分地区存在就诊率低、诊断准确率低、预防性治疗的严重不足,以及止痛药物的过度使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不断追求,头痛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头痛规范化建设工作委员会王永刚刘恺鸣赵红如肖哲曼姚刚张亚清王蕾
- 关键词:头痛门诊管理规范
- 神经外科术后感染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化特点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调查近3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脑脊液细菌分布特点和耐药变化,为神经外科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查询2010~2012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病原菌的种类、数量、抗菌药物药敏结果等数据,并分类分析近3年内病原菌的流行特点和药敏情况。结果:近3年脑脊液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4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39株(75.7%),主要为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基本耐药,只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由2010年的。株增长到2012年的5株;革兰阴性菌205株(24.3%),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锕绿假单胞菌等。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现象十分严重。结论:引起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细菌耐药越来越严重,必须严密监测细菌耐药和控制预防用药疗程和抗感染药物的滥用。
- 崔向丽于洪娥王永刚林松刘丽宏
- 关键词:颅内感染脑脊液细菌培养
- 中国成人偏头痛预防性治疗药物临床对照试验专家共识被引量:3
- 2023年
- 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失能性原发性头痛,疾病负担沉重。近年来,国际上开展了诸多偏头痛预防性新药的临床试验,显著推动了偏头痛治疗的快速进展。我国偏头痛治疗的临床试验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促进和规范我国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临床对照试验,提供临床试验设计、实施和评价方面的方法学指导,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借鉴国际头痛协会偏头痛临床研究的新进展,并结合我国偏头痛临床研究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成人偏头痛预防性治疗药物临床对照试验专家共识。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王永刚刘恺鸣
- 关键词:偏头痛
- 缘于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头痛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近30年来,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已逐渐成为严重危害中国人群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头痛是脑血管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头颈部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头痛可以是部分、主要或唯一的症状;。头痛与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关系错综复杂,机制仍然不清。因此,认识头痛与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相关性,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王玮王永刚
- 关键词:头颈部血管头痛
- 慢性偏头痛住院患者医疗质量评价与改进专家共识
- 2023年
- 偏头痛是一种高致残性的原发性头痛疾病,头痛发作时可伴随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慢性偏头痛多由发作性偏头痛进展、演变而来,且多合并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共病,进一步加重疾病负担。目前我国偏头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尚不规范,并且缺乏偏头痛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体系。为实现规范的偏头痛诊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的专家,在国内外偏头痛临床诊疗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体系现状,对慢性偏头痛住院患者的医疗质量评价形成专家共识。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王永刚肖哲曼刘恺鸣赵红如刘永辉沈航桂韦康慧聪张清秀常贺生王蕾
- 关键词:偏头痛
-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脑桥海绵状血管畸形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总结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脑桥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脑桥海绵状血管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手术切除病灶。采用常规马蹄形切口15例,耳前弧形切口8例。结果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前面瘫、眼肌协同性运动障碍完全恢复,无新出现的面瘫,术后出现一过性语言障碍5例。GOS评分:恢复良好21例,重度病残2例。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并切除脑桥海绵状血管畸形,同时可避免出现面瘫等严重并发症。
- 肖新如吴震张力伟贾桂军汤劼耿素民周大彪孟国路王永刚张俊廷
- 关键词:脑桥神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