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红

作品数:12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干细胞
  • 6篇细胞
  • 6篇骨细胞
  • 5篇软骨
  • 5篇人骨髓
  • 5篇骨髓
  • 4篇体外
  • 4篇人骨髓间充质...
  • 4篇扩增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软骨细胞
  • 3篇生物陶瓷
  • 3篇陶瓷
  • 3篇体外扩增
  • 3篇间充质
  • 3篇间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质

机构

  • 1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西安第四军医...

作者

  • 12篇王永红
  • 11篇王常勇
  • 11篇赵强
  • 10篇郭希民
  • 10篇段翠密
  • 7篇范明
  • 6篇薄斌
  • 2篇陈惠华
  • 2篇杜芝燕
  • 2篇方泽强
  • 2篇张旭辉
  • 1篇贝建中
  • 1篇石桂欣
  • 1篇孙大铭
  • 1篇薄斌
  • 1篇侯卫坪
  • 1篇王身国
  • 1篇郭梅
  • 1篇叶本兰
  • 1篇刘爽

传媒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05
  • 3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潜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人骨髓MSCs 体外培养、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条件,为MSCs 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比重为1.073g/ml 的Percoll 从人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MSCs 培养,培养液为含10...
薄斌王永红王常勇郭希民段翠密赵强范明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骨髓成骨细胞
文献传递
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生物陶瓷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软骨被引量:19
2003年
目的 探索以多孔β-磷酸三钙 (β- TCP)生物陶瓷材料为支架 ,经体外诱导的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为种子细胞 ,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羊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 2 8只中国美利奴绵羊分为三组。实验组 (n=12 ) :分离培养羊自体第 7代 MSCs,经转化生长因子 - β诱导后接种到预制的 β- TCP多孔生物陶瓷材料上 ,细胞 -材料复合体经体外孵育后 ,无菌条件下植入预制的羊单侧肱骨近端关节面缺损处 ;单纯材料组 (n=12 ) :采用单纯β- TCP材料修复羊关节软骨缺损 ;空白对照组 (n=4 ) :制备的羊关节软骨缺损区未做任何修复。术后 12周和 2 4周分别取材 ,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术后 12周羊关节软骨缺损处肉眼可见透明软骨样组织形成 ,组织学检查发现 ,材料降解明显 ,未降解吸收的材料孔洞内广泛分布着新生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外基质丰富 , 型胶原染色阳性 ;术后 2 4周 ,支架材料几乎完全降解 ,缺损区被新生软骨组织所取代。单纯材料组术后 12周 ,缺损区边缘有新生软骨组织向支架材料内长入 ,支架材料吸收明显 ;术后 2 4周 ,见从缺损区边缘长入到支架材料内的新生软骨组织逐渐增多 ,但材料的中心部位未发现新生软骨形成。空白对照组至术后 2 4周 。
郭希民王常勇薄斌方泽强段翠密赵强王永红张旭辉范明卢建熙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人工软骨生物陶瓷材料Β-磷酸三钙
平滑肌细胞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内的微载体培养与快速扩增被引量:7
2002年
为获取足够数量活性良好的膀胱平滑肌种子细胞 ,本实验探索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应用微载体技术快速扩增膀胱平滑肌细胞的方法。将培养的第二代新西兰兔膀胱平滑肌细胞应用Cytodex 3微载体在旋转生物反应器(RCCS)内进行动态培养 ,观测平滑肌细胞的生长情况和细胞代谢率 ,进行a 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并与常规方法培养平滑肌细胞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膀胱平滑肌细胞在Cytodex 3微载体上生长迅速、细胞代谢率高、生长倍增时间缩短。在培养第九天 ,细胞数量可达最初接种的 2 3倍。免疫组化显示平滑肌细胞活性良好。结果表明利用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可简便快速地在体外扩增平滑肌细胞 。
侯卫坪郭希民王常勇叶本兰赵强段翠密薄斌范明王永红
关键词:平滑肌细胞旋转生物反应器微载体种子细胞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及体内成骨潜力的初步研究
该研究首先用1.073g/ml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获得MSCs,然后在含10﹪经过筛选的胎牛血清的L-DMEM体系中培养、纯化并获得高纯度的MSCs.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表面5种抗原分子,测定表明:所...
王永红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Β-磷酸三钙
文献传递
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再造鼻翼软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王常勇赵强王永红石桂欣王身国贝建中
关键词:鼻翼软骨美容术
软骨细胞在微载体中的培养和快速扩增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探索在短期内获得大量成活率高、分化良好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的方法。方法 :应用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的方法从新生新西兰兔关节软骨处分离、培养软骨细胞 ,并将获得的软骨细胞在旋转生物反应器 (RCCS)内应用Cytodex 3微载体进行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微载体表面的软骨细胞进行动态观察 ,并对收获的软骨细胞进行Ⅰ、Ⅱ型胶原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分析。结果 :关节软骨细胞可快速贴附于Cytodex 3微载体表面 ,细胞伸展后生长加速 ,到培养后期 ,细胞密度可达最初接种的 2 0倍。在微载体上收获的软骨细胞Ⅰ型胶原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阴性 ,Ⅱ型胶原染色则呈强阳性。结论 :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的体外细胞扩增方法 。
赵强王常勇王永红郭希民刘爽段翠密方泽强杜芝燕范明
关键词:软骨微载体细胞培养体外扩增
以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为载体建造组织工程化人工软骨被引量:30
2002年
目的 通过将软骨细胞接种到三维多孔 β 磷酸三钙 (β TCP)陶瓷支架材料上 ,探讨以β TCP为载体建造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 方法 将 β TCP多孔陶瓷加工成圆片状 ,并将其作为构建人工软骨的细胞支架。在支架材料上接种从兔关节软骨分离的软骨细胞 ,将细胞———陶瓷复合体置于旋转细胞培养系统 (RCCS)内 ,培养 1周后 ,将其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植入术后 4 ,8,16周取材 ,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等观察。结果 复合体体内移植后 ,在裸鼠皮下有新生软骨形成 ,形成的软骨基本保持了支架材料原有形态。结论 β TCP多孔陶瓷是软骨细胞较适宜的贴附基质 ,以其为支架能够在体内建造出具有精确解剖形状的人工软骨。
王常勇薄斌赵强郭希民段翠密王永红范明卢建熙
关键词:生物陶瓷软骨细胞人工软骨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3
2002年
骨髓间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MSCs)是一类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在体外不仅可分化为间质类细胞 ,而且可以分化为非间质细胞。本研究探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和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利用密度为 1.0 73g/ml的Percoll分离骨髓的单个核细胞 ,以含 10 %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与扩增MSCs ,细胞纯度可达 95 %左右。取第二代和第三代的MSCs ,以含有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β 磷酸甘油、地塞米松的诱导培养基向成骨细胞诱导 ,诱导后的细胞呈现典型的成骨细胞样改变 ,免疫组化技术显示其I型胶原染色阳性 ,ALP染色阳性 ,表明MSCs在体外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力。
王永红王常勇郭希民段翠密赵强陈惠华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骨髓成骨细胞分化
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多孔磷酸钙陶瓷修复兔颅骨缺损的研究被引量:25
2003年
目的 探讨以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作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 (β- TCP)多孔生物陶瓷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 ,修复兔实验性颅骨标准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 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 34只 ,制作颅骨标准缺损后分成 3组。A组 (n=2 0 ) :分离培养兔同胎异体 MSCs,体外扩增后接种到预制的 β- TCP多孔生物陶瓷材料上 ,细胞 -材料复合体经体外孵育后 ,无菌条件下植入颅骨缺损 ;B组 (n=10 ) :采用单纯β- TCP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 ;C组(n=4 ) :兔实验性颅骨标准缺损区未做骨修复。术后 6周和 12周分别处死动物、取材 ,进行缺损区大体、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 颅骨缺损处 A组术后 6周表面肉眼可见骨样组织形成 ,组织学提示材料部分降解 ,未降解吸收的材料孔洞内广泛分布着新生骨组织 ,成骨细胞外基质丰富 , 型胶原染色阳性 ;术后 12周 ,支架材料几乎完全降解 ,缺损区被新生骨组织所取代。B组术后 6周 ,可见从缺损区边缘有新生骨组织向支架材料内长入 ,支架材料部分吸收 ;术后 12周 ,可见从缺损区边缘长入到支架材料内的新生骨组织逐渐增多 ,但材料的中心部位未发现新生骨形成。C组术后 12周 ,仅见少量骨组织从缺损区边缘向缺损区内长入 ,缺损中央大部分区域未得到修复。
薄斌王常勇郭希民赵强段翠密王永红张旭辉卢建熙
关键词:颅骨缺损骨髓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骨
应用组织工程化人工软骨修复羊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探索以多孔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材料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羊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分 3组。实验组 (n =12 ) :分离培养羊自体关节软骨细胞 ,采用微载体技术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内进行扩增 ,扩增后的软骨细胞接种到预制的 β_磷酸三钙 (β_TCP)多孔生物陶瓷材料上 ,细胞_材料复合体经体外孵育后 ,无菌条件下植入预制的羊前肢肱骨头关节面缺损处 ;单纯材料组 (n =12 ) :采用单纯 β_TCP材料修复羊关节软骨缺损 ;空白对照组 (n =4 ) :制备的羊关节软骨缺损区未做任何修复。术后 3和 6个月分别取材 ,进行缺损区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在实验组羊关节软骨缺损处表面肉眼可见透明软骨样组织形成。组织学检查发现 ,术后 3个月时材料降解明显 ,未降解吸收的材料孔洞内广泛分布着新生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外基质丰富 ,Ⅱ型胶原染色阳性。至术后 6个月 ,支架材料几乎完全降解 ,缺损区被新生软骨组织所取代。在单纯材料组羊关节软骨缺损处术后 3个月时 ,可见从缺损区边缘有新生软骨组织向支架材料内长入 ,支架材料吸收明显。至术后 6个月 ,可见从缺损区边缘长入到支架材料内的新生软骨组织逐渐增多 ,但材料的中心部位未发现新生软骨形成。空白对照组羊关节软骨缺损区至术后
王常勇郭希民方泽强段翠密赵强王永红陈惠华薄斌范明卢建熙
关键词:生物陶瓷生物相容性材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