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 作品数:45 被引量:42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国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 企业创新动力研究述评被引量:8
- 2011年
- 企业创新动力一直是创新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该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观点,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应关注的研究重点。
- 王海燕
-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
- 经济学的力学范式及其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3年
-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充满了物理学隐喻,尤其是综合应用和借鉴力学的概念、思想、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揭示经济现象和规律。“广义梯度”理论和“各态遍历假说”理论作为经典力学中的两个理论范式,其基本概念、思想、原理和方法在发展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文章提出了“广义梯度理论”,并应用该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作统一的理论诠释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态进行说明;表述“各态遍历假说”的理论内涵,提出了应用该假说对区域环境与发展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EKC)的“临界点”进行预测的方法,并对中国的“临界点”进行了初步的理论估算。
- 杨多贵周志田陈劭锋王海燕
-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广义梯度区域环境
- 关于德国创新系统的若干思考被引量:9
- 2013年
- 在介绍德国创新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德国创新系统的典型特征:如高度专业化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健康的企业创新生态环境、分工明确的公共科研机构、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教育体系等。得出了几点启示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梁洪力王海燕
- 关键词:国家创新系统科技投入
- 美国科技规划管理特点及启示被引量:10
- 2013年
- 回顾了美国科技规划发展历程,从科技战略规划、国家科技计划和科研机构计划3个层面,对美国科技规划的制定方法和组织实施进行了案例分析,总结了美国科技规划管理的特点和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科技规划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和有效实施我国科技规划的几点建议。
- 汪江桦冷伏海王海燕
- 国有企业创新动力探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国有企业创新动力来源以及决定创新动力强劲程度的影响因素远比一般企业复杂,受到"企业"和"国有"性质的双重影响。总的来说,国企创新动力的核心是企业领导者意志,动力源是企业家精神。在当前国企的基本制度不变的情况下,要激发国企创新热情,必须改革和完善对国有企业及领导人的考核评价制度,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内容。
- 王海燕
-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国有企业领导者
- 关于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强度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1
- 2017年
- 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强度是否合理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热议的问题之一。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讨论缺少科学的判断基准。本文认为,将基于购买力平价的人均GDP作为国际比较的基准相对合理,并以此为基准,通过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提出到2020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强度应达到12%~14%,并提出了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强度的几点建议。
- 王海燕梁洪力周元
- 运用创新方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思考被引量:2
- 2016年
-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除了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激励企业创新外,还需要在企业普及先进的方法及相关知识,并使之转化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方法在企业推广,需要探索一条从具体问题出发,以培养人才为导向,授创新者以"渔"的模式。
- 王海燕
- 关键词:企业创新能力
- 美国制造拓展伙伴计划的新动向及其对我国创新方法工作的启示被引量:9
- 2015年
- 为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美国联邦政府实施了制造业拓展伙伴计划(MEP),建立了覆盖全美的创新服务网络,帮助企业识别和采用新技术。这与我国2007年启动的创新方法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介绍了MEP计划的具体内容、运行特点和发展趋势,将其与创新方法工作进行对比分析,从中获得几点启示。
- 王海燕梁洪力张寒
- 可持续发展宏观判据的理论探讨被引量:5
- 2002年
- 本文在充分汲取可持续发展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 ,从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人口目标、资源目标、环境目标、生态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科技目标七个方面 ,初步提出了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七大宏观理论判据 ,为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以及在可持续发展状态中所处的进程 ,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 杨多贵陈劭锋牛文元王海燕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社会目标经济目标
- “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真的会发生吗——对里夫金等人主要观点的评述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首先分析了历史上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及其判断标准,认为生产技术重大变革且成熟、可靠、普适,并应用于实体产业是引发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产业结构重大调整以及生产组织方式重大变革是判断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热议的里夫金和麦基里两位学者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构想进行了剖析和讨论,发现在技术可靠性、引发生产方式重大转变以及对实体工业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些构想还很难看到其可行性。
- 王海燕周华东郝君超
- 关键词: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