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燕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镜
  • 2篇原发性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内膜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电子设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原发性胃肠道...
  • 1篇原发性胃淋巴...
  • 1篇造影
  • 1篇乳头
  • 1篇乳头气囊扩张...

机构

  • 8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甘肃省肿瘤医...

作者

  • 8篇王海燕
  • 6篇黄晓俊
  • 3篇冯洁
  • 3篇郝晋雍
  • 3篇屈丽娜
  • 1篇王雨村
  • 1篇郭钰珍
  • 1篇王伟
  • 1篇管玲
  • 1篇魏丽娜
  • 1篇何荣霞
  • 1篇丁燕
  • 1篇张栋栋
  • 1篇王燕

传媒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消化道内镜检查中消泡剂的应用现状被引量:2
2021年
消泡剂广泛应用于消化内镜检查中,有效消除胃肠道内气泡及泡沫,提高内镜下黏膜视野清晰度的作用,从而提高消化内镜检查质量。本文介绍目前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常用消泡剂类型及应用现状,对常用消泡剂的疗效及不足之处予以分析,综合各种消泡剂的优缺点,提出消泡剂的使用规范以指导临床应用,对未来新型消泡剂的研发提出畅想。
屈丽娜王海燕黄晓俊
关键词:消化道内镜检查消泡剂
67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因素。方法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4月-2018年3月经手术或内镜活组织检查确诊的67例PGIL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与预后关系。结果67例PGIL患者发病中位年龄52岁,临床表现多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胃淋巴瘤(PGL)发病多在胃体部,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IL)发病多在回肠末端及回盲部;67例PGIL患者中Ⅰ~Ⅱ期28例,Ⅲ~Ⅳ期39例,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67例PGIL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0%、75.0%、60.0%。单因素分析显示Ⅲ~Ⅳ期、合并B症状、肠道发病、T细胞表型、单纯手术、乳酸脱氢酶(LDH)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国际预后指数(IPI)危险等级评分>2分与预后不良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肠道发病、单纯手术、高水平LDH及IPI危险等级评分增加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GIL多发生在胃体部,主要病理类型为B细胞淋巴瘤,其预后整体好于T细胞淋巴瘤。PGL的治疗以化学治疗为主,PIL因急腹症多见常需合并外科手术治疗,但单纯手术预后欠佳。
穆善善李言鹏谢凯王海燕张耀平黄晓俊
关键词: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预后影响因素
可吞入无线电子设备发展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
2020年
可吞入无线电子设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Bertil Jacobson和R.Stuart Mackay在1957年首次研发出了一种可监测胃肠道pH、压力和温度的可吞入电子设备[1]。在那之后,该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取得大的进展,直到1998年,以色列工程师Gavriel Iddan研制出了一种内部嵌有镜头和光源的“胶囊”——PillCam,标志着可吞入无线电子设备进人了可视化时代[2]。
张耀平王海燕冯洁郝晋雍王燕齐晔黄晓俊
关键词:胶囊内镜传感器
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EUS表现、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Ⅰa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2%(16/17)、82.61%(19/23)、87.50%(35/40)、80.00%(16/20)、95.00%(19/20);Ⅰb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35%(14/17)、95.65%(22/23)、90.00%(36/40)、93.33%(14/15)、88.00%(22/25);Ⅱ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4/5)、97.14%(34/35)、95.00%(38/40)、80.00%(4/5)、97.14%(34/35)。CEUS示Ⅰa期20例,Ⅰb期15例,Ⅱ期5例,与手术记录及病理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 CEUS在判断Ⅰ、Ⅱ期子宫内膜癌肌层及宫颈浸润情况及术前分期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丁燕郭钰珍管玲王海燕张栋栋王雨村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肿瘤分期超声造影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食管狭窄的预防新进展被引量:9
2020年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的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方法。食管ESD术后易发生狭窄,特别对剥离创面大、环周剥离的患者。狭窄形成后导致的吞咽困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虽有多种措施预防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形成,但尚无公认的、标准的预防方法。
王海燕屈丽娜邓水苗张耀平冯洁郝晋雍黄晓俊
关键词:食管狭窄激素
小切开EST联合EPBD与单纯EST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比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小切开术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与单纯EST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小切开EST术治疗,给予研究组小切开EST+EPBD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等指标;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等临床指标;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33%(7/75),显著低于对照组37.33%(2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开EST联合EPBD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该方法可有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郝晋雍黄晓俊魏丽娜谢凯王海燕王伟
关键词:乳头气囊扩张术老年胆总管结石
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治疗现状
2012年
目的就目前基因疗法在子宫内膜癌的应用做一综述。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下载近15年内关于基因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文献。结果最终纳入21篇相关文献,并分析归纳总结。结论基因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发展中的生物治疗方法,相信在不远将来,这种全新的治疗方法会造福于全人类。
王海燕何荣霞
关键词:基因疗法基因治疗子宫内膜癌
5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内镜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胃镜下的特点,以期提高其在胃镜下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2020-09经病理证实的50例PGL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10~81岁,平均(50.10±2.55)岁,患者均空腹≥6 h后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后行白光内镜检查,观察比较胃镜图像并参照2016年WHO淋巴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分类,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者定义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结果:PGL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胃体、胃窦;病变形态:溃疡型20例(40%)、浸润型13例(26%)、隆起型5例(10%)、黏膜粗糙肥厚型8例(16%)、混合型4例(8%);主要特点为病变大、范围广,病理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多见。结论:PGL临床及内镜表现均无明显的特异性,内镜下活检病理检查为其主要确诊手段。内镜下肉眼所见与胃癌及胃溃疡等难以鉴别,建议完善Hp监测,进行多处及深度活检,通过病理明确诊断。
屈丽娜王海燕穆善善苟国娥张耀平冯洁黄晓俊
关键词: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特征病理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