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立生

作品数:128 被引量:592H指数:1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3篇医药卫生
  • 17篇生物学

主题

  • 64篇双歧杆菌
  • 64篇杆菌
  • 50篇细胞
  • 32篇肠癌
  • 31篇大肠
  • 30篇大肠癌
  • 28篇巨噬细胞
  • 25篇实验性大肠癌
  • 20篇肽聚糖
  • 18篇裸鼠
  • 18篇基因
  • 17篇凋亡
  • 17篇完整肽聚糖
  • 17篇聚糖
  • 17篇腹腔巨噬细胞
  • 13篇蛋白
  • 12篇肿瘤
  • 12篇结肠
  • 11篇内镜
  • 10篇溃疡

机构

  • 5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7篇暨南大学第二...
  • 32篇深圳市人民医...
  • 11篇暨南大学
  • 1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暨南大学附属...
  • 3篇北京大学深圳...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兰州医学院
  • 2篇东莞市中心血...
  • 2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太和医院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27篇王立生
  • 47篇潘令嘉
  • 47篇周殿元
  • 43篇张亚历
  • 36篇朱惠明
  • 29篇孙勇
  • 27篇施理
  • 23篇李迎雪
  • 19篇师瑞月
  • 18篇姚君
  • 14篇郑跃杰
  • 14篇黄勋
  • 13篇罗伟香
  • 12篇朱忠生
  • 10篇荀安营
  • 8篇李明松
  • 7篇张定国
  • 7篇王建尧
  • 6篇曾位森
  • 5篇徐正磊

传媒

  • 25篇中国微生态学...
  • 11篇现代消化及介...
  • 8篇广东医学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现代消化病及...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现代护理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8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34a抑制SW480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索miR-34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检索miRTar Base和miRBase数据库,筛选出已经实验验证的miR-34a靶基因,使用Cytoscape软件对筛选出的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类,构建靶基因相互作用网络,用DAVID数据库对miR-34a的靶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免疫印迹技术检测miR-34a对SIRT1、NOTCH1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转染miR-34a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共有56个基因被确定为miR-34a的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包含Wnt Signaling Pathway and Pluripotency、Pathways in cancer、MicroRNAs in cancer、Notch signaling pathway等;对靶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p<0.001;FDR<0.05),共富集到8条通路,包含Pathways in cancer、Small cell lung cancer、Colorectal cancer等。免疫印迹结果显示SW480细胞转染miR-34a类似物后,SIRT1、NOTCH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SW480细胞转染miR-34a类似物后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培养5天后检测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iR-34a靶基因参与多个信号通路;miR-34a可能通过负性靶向调控SIRT1、NOTCH1基因的表达而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
赖明广青海涛王立生刘圣活
关键词:MIR-34A生物信息学SIRT1NOTCH1细胞增殖
奥美拉唑与呋喃唑酮及阿莫西林联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肠溃疡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奥美拉联用呋喃唑酮及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 ( 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5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 Hp阳性十二指肠溃肠应用奥美拉唑 2 0 m g Bid+呋喃唑酮 0 .2 g Bid+阿莫西林 1.0 g Bid,疗程 1w。结果 :4 5例病例中 ,4 2例愈合 ,4 0例根除 ,7d疼痛缓解率为 87%。结论 :呋喃唑酮三联疗法能有效地根除 Hp,且不良反应少 ,疗效高 ,病人依从性好 ,价格适中 ,是较理想的方案 。
韩志斌王立生
关键词:奥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幽门螺杆菌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激活作用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4
1999年
用青春型双歧杆菌注射于裸鼠腹腔,分别以中性红吞噬法以及M TT 法检测了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注射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
赖新峰王立生潘令嘉周殿元
关键词:双歧杆菌巨噬细胞
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游离Ca2+离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从信号转导途径探索分叉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激活巨噬细胞的机制.方法:用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AM负载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以激光共焦镜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浓度的WPG对巨噬细胞内游离Ca离子的浓度变化.结...
王立生潘令嘉李明松孙勇施理张亚历周殿元
文献传递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以及细胞毒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探讨青春型双歧杆菌对巨噬细胞Μ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双歧杆菌注射于裸鼠腹腔 ,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L929细胞体外杀伤法及Griess试剂 ,分别测定裸鼠腹腔Μ产生的IL 1 ,TNF α及NO的水平 ;同时观察了Μ体外杀瘤活性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注射组裸鼠腹腔Μ产生的IL 1 ,TNF α及NO的水平分别为 :0.55±0.024(A值) ,(165±41)103U/L及(53±6)μmol/L ;对照组分别为 :0.34±0.021(A值) ,(12±6)103 U/L及(31±13)μmol/L。三组数据各自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 ,体外杀瘤活性也明显增强(P<0.01)。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激活Μ ,增强其杀瘤活性 ,并使之分泌大量的细胞毒性效应分子。
王立生潘令嘉施理孙勇张亚历周殿元
关键词:双歧杆菌巨噬细胞细胞因子
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6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的6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均成功取净结石,没有一例行机械碎石,胆总管内径6-18 mm,结石直径5-17 mm,结石数目1个23例,2个以上42例,最多1例取出4个结石。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疼痛。3例术后有轻症胰腺炎,1例术后出现呕血,予输血治疗,并行内镜下钛夹联合气囊压迫止血后止血成功,无穿孔及胆管炎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张定国王立生师瑞月钟运莲李思珍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胆总管结石
双歧杆菌刺激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细胞毒性效应分子的共焦镜检测
2000年
目的了解青春型双歧杆菌刺激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后产生的 IL-6、IL-12及 TNF-α的水平。方法以青春型双歧杆菌注射于裸鼠腹腔,体外获取腹腔巨噬细胞,分别滴加兔抗鼠 IL-6、IL-12及 TNF-α单抗,继而以 FITC 标羊抗兔 IgG 孵育,最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巨噬细胞发出的荧光强度。结果双歧杆菌注射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 IL-6、IL-12及 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激活巨噬细胞,使之分泌多量的 IL-6、IL-12及 TNF-α。
王立生潘令嘉施理孙勇张亚历周殿元
关键词:双歧杆菌裸鼠巨噬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完整肽聚糖对实验性大肠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8
1999年
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观察了分叉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体内对大肠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从细胞增殖活性方面探讨了它的抑瘤机制。结果表明完整肽聚糖注射组大肠癌移植瘤的生长速度、平均瘤重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阳性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肿瘤对照组(P< 0.01) 。提示分叉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体内能明显抑制大肠癌的生长,其抑瘤机制之一是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王立生潘令嘉陈村龙郑跃杰孙勇张亚历周殿元
关键词: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大肠癌抑癌作用
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实验性大肠癌MAPK和AP-1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索双歧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bifidum)的完整肽聚糖 (WPG)的抑瘤机制。方法 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家系中的ERK1 2、JNK和p38以及激活蛋白 1的主要组分c fos和c jun的含量。结果 WPG注射组大肠癌组织的ERK1 2和c jun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低于肿瘤对照组 (P <0 .0 1) ;而JNK、p38和c fos的平均荧光强度在两组间差异则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双歧双歧杆菌的WPG体内能降低大肠癌ERK1 2的活性以及c jun的表达 ,这可能是其抑瘤途径之一。
王立生朱惠明潘令嘉王玉林罗伟香马晓东张亚历周殿元
关键词:MAPKAP-1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大肠癌激活蛋白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体温变化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体温变化现象,探讨出血与体温变化的关系及治疗。方法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体温变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温变化发生率73.2%,主要为发热,均为不规则热,出血后第3-5d体温最高,一般不超过38.5℃,发生率、热程、平均体温与出血程度呈正相关,发热与出血原因无明显关系,对于此类发热若体温不超过38.5℃可严密观察不作特殊处理,体温超过38.5℃可予物理降温;少部分体温可不升高,反而降至正常值以下,预后不佳,应积极采取复温措施。结论排除原发病、感染等所致发热后,体温变化对于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程度、出血继续或停止以及转归与预后都有一定的帮助。
梅毅彭贺新王立生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