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小鼠乳腺癌生长过程代谢组学的MS法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本文采用直接质谱(MS)法研究了乳腺癌荷瘤小鼠(Balb-c/EMT-6)不同生长周期代谢组学特征。方法小鼠(Balb-c)经过植入复苏传代后的肿瘤株(EMT-6)培养出荷瘤种鼠模型,转种于各实验周期组,在0、1、2、3和4周分别眼眶采血断颈处死;血样经预处理,制备出去蛋白的供试样品,经MS法分别检测出供试品的质谱图,记录各组分质荷比和离子强度;将整理后的不同周期所得质合比数据,代入组学专用软件SIMCA-P数据统计软件进行代谢物主成分分析,获得肿瘤组和空白组以及不同周期组之间的分散点图和负载点图。结果采用SIMCA-P软件计算出的荷瘤组和空白组分散点图有明显区分,各个周期组之间的分散点图存在良好的区分;由此获得负载图提取出与肿瘤生长密切相关的12个代谢组分,并初步鉴定出与糖代谢相关的1,3-二磷酸甘油酸、丙酮酸、乳酸、7-磷酸景天庚酮糖,琥珀酸、苹果酸;与核酸蛋白质等代谢相关的苯乳酸、5-甲基胞苷、次黄嘌呤核苷、磷酸胆碱和前列腺E2。结论小鼠乳腺癌生长过程中,除蛋白核酸合成活跃外,糖酵解代谢也表现出瓦博格效应的特征,提示肿瘤生长激活糖酵解产生的乳酸等代谢物将对肿瘤生长状态有潜在的指示作用。
- 康秋梅李祖琨徐若诗吴小丽任杰王竹徐小平
- 关键词:乳腺癌代谢组学质谱法
- 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手性及多晶型结构剖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根据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波谱特征揭示其手性特征和多晶型差异。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粉末X-衍射、比旋度和熔点测定等技术,检测了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波谱特征、晶面间距,旋光度和熔点等。结果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手性构型在NOESY谱中得到表达,且S型(+55.05°)的比旋度不同于R型(-55.40°);Ⅰ型晶和Ⅱ型晶在红外光谱波数568、590 cm-1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粉末X-衍射的晶面间距出现多处差异,且Ⅰ型晶的熔点比Ⅱ型晶高8℃。结论具有典型手性结构和多晶结构的硫酸氢氯吡格雷通过多维核磁共振谱和比旋度测定表现出手性结构特征;通过红外光谱、粉末X-衍射和熔点可区分出晶型特征。
- 王竹徐小平王莉王竞任杰吴小丽李祖琨尹华熙
- 关键词:硫酸氢氯吡格雷手性多晶型
- 绿原酸无致敏性的综合评价
- 2010年
- 目的:本文通过不同纯度绿原酸的致敏试验、通过平衡透析除去大分子后不同纯度绿原酸的致敏性试验、透析获得的大分子物质的致敏性试验、通过LC-MS分离鉴定致敏透析物以及比较分析国内外有关绿原酸致敏研究的文献,综合研究并论证了绿原酸是否具有致敏原性。方法:以豚鼠和SD大鼠为受试动物,分别采用了主动和被动过敏试验验证不同纯度绿原酸提取物、注射用绿原酸及经平衡透析后的透析内液和外液、过期和降解后的注射用绿原酸等受试药物;采用LC-MS法(Kromasil C-18 150×4.6mm,5μm,300A;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95:5(v/v);流速:1μl/min;进样量:2μl。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Esi+;喷雾电压:2.8kv)鉴定了透析内液中1000道尔顿以上的大分子残留物的分子量范围;对比分析了从60年代初期至今绿原酸致敏性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纯度高于92%的绿原酸提取物、注射剂、过期注射剂、降解后注射剂、透析外液和透析内液均未发生过敏反应;纯度低于40%的绿原酸提取物及其透析内液均被LC-MS鉴定出大分子化合物并且发生明显的过敏反应。结论:试验结果证明了绿原酸没有致敏原性,与文献最后结论绿原酸无致敏性相吻合,同阐明引起致敏性的主要原因与提取物中存在的大分子物质密切相关。
- 王莉杨华蓉王竹徐小平
- 关键词:绿原酸致敏性平衡透析法LC-MS大分子
- NMR法研究小鼠乳腺癌生物标记物的代谢组学
- 2012年
- 目的用NMR法研究小鼠乳腺癌(Balb-c/EMT-6)不同生长周期中血清的代谢组学,寻找可能与肿瘤生长代谢相关的生物标记物。方法采集小鼠血清中代谢组分的NMR谱,对比小鼠乳腺癌肿瘤生长组(1~4周)与正常对照组代谢成分的变化,经绿原酸(CHA)治疗两周组的代谢物变化验证,结合PLS-DA模式识别分析,寻找小鼠乳腺癌肿瘤生长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正常组与肿瘤生长组有明显的分离,肿瘤生长组中各周期组之间相互分离。两周CHA治疗组与正常组接近,但与肿瘤组明显分离。与正常组比较,肿瘤组的乳酸、乙酸和胆碱随肿瘤生长呈增加趋势,柠檬酸和肌酸的递增趋势较弱,而葡萄糖和脂蛋白(VLDL/LDL)随肿瘤生长有所减小。两周CHA治疗组与同期的肿瘤组比较,代谢关联组分发生明显变化(乳酸、胆碱和乙酸的量有所下降),与正常组基本接近。结论通过PLS-DA法提取出的乳酸、乙酸、胆碱等代谢组分与肿瘤生长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乳腺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象。
- 敬海英段晓芳王莉王竹吴小丽任杰王竞徐小平
- 关键词:乳腺癌代谢组学核磁共振生物标志物
- 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杜仲叶的质量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指纹图谱法,对4个不同产地20个批次杜仲叶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Aichrom AQ C18色谱柱(250 mm×4.5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与0.1%甲酸的梯度洗脱系统,检测波长323 nm;检测并确定了20个批次药材指纹图谱的14个共有峰,采用二维双指标评价法和PCA统计分析法,统计出杜仲叶组分的分布特点。结果 2号(绿原酸)、3号(咖啡酸)、7号(未知)、10号(未知)组分为显著贡献的主成分组分。结论不同产地杜仲叶样品中指纹组分各异,确定的主组分能显著区别药材的不同产地,可为杜仲叶药材质量的整体控制及其制剂的质量研究提供依据。
- 王莉段晓芳敬海英王竹吴小丽任杰王竞徐小平
- 关键词:HPLC指纹图谱杜仲叶绿原酸主成分分析法
- 液相色谱消滞留层技术初探被引量:1
- 2010年
- 将自制的色谱柱置于直流电场中,通过改变电场强度以及电场方向,考察电渗流消除色谱柱固定相表面的滞留层对柱效、理论板数及其他色谱参数的影响。实验发现,以色谱柱入口为正极的电场有利于提高柱效;在一定范围内升高电场强度有利于柱效的增加;加入电场对色谱柱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影响不明显,但可引起基线升高。
- 梁贵伦李宇飞吴晓冬王竹徐小平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