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室重构相关因素的探讨
- 1998年
- 近年来,国内外对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室重构发展过程和临床意义及治疗措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了探讨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室重构的诸因素,为指导治疗和估计愈后提供依据,我们将1994~1997年4年中收治的急诊住院的心肌梗死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 许桂芝李健伟王翠华
- 关键词:心肌梗塞左室重构心电图
- 闭锁综合征2例报告被引量:3
- 2001年
- 吴小东王翠华王颖航
- 关键词:闭锁综合征
- Q波和无Q波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室重构的临床分析
- 1999年
- Q波心肌梗死(QMI)和无Q波心肌梗死(NQMI)与急性左室重构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左室重构的程度是反映心功能的敏感指标,改善及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左室重构是目前AMI治疗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QMI和NQMI发生急性左室...
- 李健伟王翠华许桂芝赵惠剑姜松吴小东
- 关键词:Q波心肌梗塞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60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199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60例,脑梗死168例,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192例;男254例,女106例;年龄〈50岁8例,51~60岁62例,61~70岁221例,71~80岁53例,〉80岁16例。原有高血压病190例,脑动脉硬化122例,高脂血症95例,糖尿病92例,脑出血12例,脑梗死27例,冠心病17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例,心房颤动64例:部份患者同时兼有≥2种病史。
- 王翠华宋豫国迟荣玲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腔隙性脑梗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心房颤动
- 心房颤动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成人房颤发病率为0.3%-0.4%,60岁以上发病率为2.0%-4.0%,7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0%-11.0%,男性为女性的2倍[1]。
- 王翠华
- 关键词:心房颤动发病率心律失常
- 老年人肝癌合并糖尿病的关系探讨
- 2009年
- 资料与方法 1996-2008年收治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45-88岁,平均66.5岁;病史1-20年。其中28例伴有高血压病史,24例伴有冠心病病史,22例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2例伴有胆结石病史,7例有胃癌病史,5例体检发现确诊。
- 王翠华宋豫国
- 关键词:人肝癌高血压病史老年慢性乙型肝炎冠心病胆结石
-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防治肺癌化疗反应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国产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uG CSF)对肺癌病人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比的方法 ,将 6 0例肺癌VIP方案化疗病人分成A ,B两组 (各 30例 ) ,A组第 1周期化疗结束 4 8h开始皮下注射rHuG CSF 3μg·kg- 1,qd ,7~14d ,第 2周期单用化疗 ;B组第 1周期单用化疗 ,第 2周期化疗结束 4 8h开始皮下注射rHuG CSF 3μg·kg- 1,qd ,7~ 14d。自化疗开始隔日查血常规 1次 ,观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结果 :治疗周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最低值均高于对照周期 ,最低值的持续时间和化疗开始至细胞恢复到正常值以上的时间均少于对照周期。骨痛、肌痛和乏力发生率分别为 10 %和 7% ,偶有发热。结论 :rHuG CSF对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轻微 ,安全可靠。
- 赵凤芹王英韬王翠华
-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白细胞减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赵凤芹李立王翠华蔡明权
- 关键词:老年人恶性肿瘤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抗生素细胞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