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麟鹏

作品数:267 被引量:1,535H指数:2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3篇期刊文章
  • 59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6篇专利

领域

  • 239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3篇针刺
  • 88篇针灸
  • 50篇头痛
  • 40篇偏头痛
  • 32篇中医
  • 28篇疗效
  • 24篇针刺治疗
  • 24篇三通法
  • 24篇通法
  • 23篇针刺疗
  • 23篇中风
  • 22篇针刺疗法
  • 22篇刺疗法
  • 20篇针灸疗法
  • 20篇卒中
  • 20篇灸疗
  • 20篇灸疗法
  • 18篇失眠
  • 15篇缺血
  • 12篇血管

机构

  • 25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6篇北京中医药大...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4篇北京大学
  • 1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中国中医科学...
  • 8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安徽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北京市第二医...
  • 4篇北京市平谷区...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北京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中医医院...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265篇王麟鹏
  • 41篇刘慧林
  • 36篇刘璐
  • 32篇郭静
  • 24篇刘存志
  • 22篇王桂玲
  • 22篇石广霞
  • 19篇王少松
  • 19篇裴培
  • 18篇孙敬青
  • 18篇李彬
  • 16篇赵因
  • 16篇徐晓白
  • 13篇曲正阳
  • 13篇朱玉璞
  • 12篇宣雅波
  • 12篇程金莲
  • 11篇刘志顺
  • 11篇陈志刚
  • 10篇柳洪胜

传媒

  • 31篇中国针灸
  • 30篇北京中医药
  • 15篇中医杂志
  • 8篇上海针灸杂志
  • 7篇环球中医药
  • 6篇中国疼痛医学...
  • 5篇中国中医药信...
  • 5篇北京中医
  • 5篇世界中医药
  • 4篇针刺研究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中国乡村医药
  • 3篇吉林中医药
  • 3篇针灸临床杂志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继续医学教育
  • 3篇中西医结合心...
  • 3篇中国循证医学...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9篇2023
  • 9篇2022
  • 7篇2021
  • 13篇2020
  • 13篇2019
  • 10篇2018
  • 24篇2017
  • 24篇2016
  • 20篇2015
  • 16篇2014
  • 15篇2013
  • 17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16篇2009
  • 14篇2008
  • 8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2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中医术语的临床初步验证
目的:临床验证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核心症状观察表,规范中医术语。方法: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收集155例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对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核心症状观察表,进行信度、效度评定。结果:验证并优化出“言谈不知首尾,...
张允岭柳洪胜谢颖桢王麟鹏郭静金香兰陈志刚郭蓉娟侯小兵陈宝鑫高芳白文戴中
关键词: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中医术语
电针对偏头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5-羟色胺7受体和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电针是否能通过调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5-羟色胺7(5-HT7)受体和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介导抗偏头痛。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4只。反复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诱发神经源性偏头痛模型。对照组仅予颅内电极安置,电针组于硬脑膜电刺激后电针"风池"穴,每日1次,治疗6次。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AG区5-HT7受体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CG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反复硬脑膜电刺激造模后PAG区5-HT7受体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外周血CGRP含量显著增高(均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5-HT7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外周血CGRP含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风池"穴可下调偏头痛大鼠PAG区5-HT7受体表达,降低其外周血CGRP含量。
裴培陈怀珍王艳昕杨文明刘璐王麟鹏
关键词:偏头痛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国医大师贺普仁针灸思想撷萃被引量:3
2010年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在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中医针灸文化和针灸理论基础上,创立了贺氏针灸三通法,厚重的传统文化和中医针灸功底,集数十年临床经验形成贺普仁针灸思想。通过对历史的大量研究且结合自身悟性和大量实践终成针灸大业,为中医针灸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王京喜王麟鹏徐春阳程海英张馨月谢新才王桂玲
关键词:针灸学针灸教学名医经验国医大师
下肢静脉曲张的中医药疗法研究近况被引量:13
2013年
下肢静脉曲张的中医药疗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针灸、中药泡洗足浴及内外合治法。中药内服多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针灸主要通过放血疗法,以祛瘀生新,通经活络;中药泡洗足浴则使药物借助热力直达患处以化瘀通络;内外合治法通过内调整体,外治局部,二者相辅相成,共奏益气散瘀之效。近期临床研究表明,中医疗法可有效减轻下肢静脉扩张、水肿、溃疡等临床表现,并显著改善患肢沉重、胀痛等自觉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临床研究中仍存在辨证分型不统一、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不规范、科研方法不严谨等问题。
王丽晨刘慧林王麟鹏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药
针刺王氏“手足十二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初级运动皮层神经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初步探索针刺王氏"手足十二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侧初级运动皮层神经可塑性的影响,以及该影响与本组穴改善运动功能作用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类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王氏"手足十二针"组穴+常规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评价基线期、治疗中期(第4周)及治疗结束(第12周)神经可塑性指标、临床疗效指标及两者之间相关性。神经可塑性指标包括双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的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RMT)、RMT不对称指数、刺激-振幅曲线斜率及斜率不对称指数,临床疗效指标包括患侧的上肢活动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及Fugl-Meyer上肢评分(Fugl-Meyer Upper Extremity Scale,FMUE)。结果神经可塑性指标方面,第4周和第12周治疗组病灶对侧M1区RMT显著高于对照组(4周:P=0.049,12周:P=0.016),第12周治疗组病灶对侧M1区刺激-振幅曲线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1),且第12周治疗组斜率不对称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8);临床疗效指标方面,第12周治疗组的ARAT评分及FMU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ARAT:P=0.005;FMUE:P=0.012);两者相关性研究发现,病灶对侧M1区的RMT与ARAT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641,P=0.002),病灶对侧M1区的刺激——振幅曲线斜率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ARAT:r=-0.763,P<0.001;FMUE:r=-0.525,P=0.017)。结论王氏"手足十二针"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灶对侧初级运动皮层兴奋性,改善双侧皮层兴奋性失衡状态,且皮层兴奋性下降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认为,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可能是王氏"手足十二针"对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刘璐陈斯琦魏嘉徐晓白景向红王麟鹏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可塑性皮层兴奋性针刺
腧穴配伍理论新解被引量:6
2016年
古籍中有大量对腧穴配伍的记载,但多数记载为配伍规律形式的概括,而无法揭示腧穴配伍规律的本质。腧穴因其所在部位、所属经脉不同而有其不同的功效主治,而腧穴配伍,无论是按照腧穴部位配伍或者所属经脉配伍,均是以所选穴位的功效主治为前提的;辨证论治中,辨证取穴是在治疗本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病因、证候或者体质施以穴位的加减,无法完全遵循腧穴配伍以腧穴特异性为前提这一规律,是腧穴配伍的延展部分。
马婷婷裴培遆逸辰赵洛鹏王麟鹏
关键词:针灸腧穴配伍腧穴特异性
针刺放血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观察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前列腺素E_(2)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_(2)(PGE_(2))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4例予镇肝熄风汤治疗,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放血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2、3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分及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血清CGRP、PGE_(2)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63/64),对照组总有效率89.1%(57/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3周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1、2、3周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ID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2组血清CGRP、PGE_(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3、6个月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且治疗后1、3、6个月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针刺放血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可抑制血清CGRP及PGE_(2)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马昕宇王麟鹏刘慧林王少松刘璐
关键词:偏头痛镇肝熄风汤放血法
大麻素系统及其参与偏头痛研究进展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致残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大麻是人类最早认识的成瘾性植物.自内源性大麻素被发现以来,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镇痛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试图总结前人对大麻素系统镇痛机制以...
朱玉璞王麟鹏
关键词:偏头痛发病机制内源性大麻素系统镇痛机制
曲池臂臑透刺法治疗头颈部腺体疾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19年
透刺法为针刺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取穴少、疗效好的特点。王乐亭应用金针透刺曲池臂臑穴治疗瘰疬病,是曲池臂臑透刺法的应用先例。基于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特点,总结目前曲池臂臑透刺法应用于头颈部腺体疾病包括颈部淋巴结结核、甲状腺结节、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等疾病的治疗。通过分析曲池臂臑透刺法对以上疾病应用的相关临床报道,对曲池臂臑透刺法的具体使用进行归纳,以期深入对曲池臂臑透刺法的认识并为临床提供借鉴。
赵洛鹏刘璐王麟鹏李彬
关键词:透刺法曲池
脑白质疏松症伴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障碍特点——附155例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伴认知障碍的认知障碍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55例LA伴认知障碍患者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及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等检测。结果:MMSE量表总分为(26.3±2.4)分,延迟记忆项低于3分140例(90.3%);注意和计算力项低于5分99例(63.9%);语言和视空间能力项低于9分56例(36.1%)。CDT测验结果为(3.3±0.6)分,其中2分占10例(6.5%),3分94例(60.6%)。男性的语言、视空间能力及MMSE总分、CDT总分较女性高,均为P<0.05。结论:LA伴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以延迟记忆为主,而且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计算力下降及理解力下降等认知障碍。男性在语言、视空间、执行功能方面保持得较女性好。
金香兰张允岭侯小兵陈宝鑫高芳郭蓉娟陈志刚白文戴中柳洪胜谢颖桢王麟鹏郭靖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神经心理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