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骨膜游离结缔组织移植在美学区即刻种植即刻负重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评估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负重中采取带骨膜游离结缔组织移植的临床美学效果。方法选择合适的65例患者微创拔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共65枚,均在种植区采取带骨膜游离结缔组织移植,其中10例患者植入Bio-oss骨粉,术后即刻临时义齿修复,待植体骨结合后行永久修复。从术前到永久修复后18个月,分期进行美学评价,包括唇侧丰满度和种植体红色美学分值(PES)。结果在追踪评估期间内,术前唇侧丰满度为0度5个牙位,Ⅰ度60个牙位,Ⅱ度0个牙位。即刻修复后,0个度0牙位,Ⅰ度45个牙位,Ⅱ度20个牙位。永久复后3个月PES总分值达到最大。结论在上颌美学区进行单牙即刻种植即刻负重时,采取带骨膜游离结缔组织移植,可以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 吴海珍胡芳芳陆钰王鑫甘朝兵康林王生杰宁晔
- 关键词:牙种植结缔组织
- CBCT评估采用液压法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的疗效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利用CBCT评估采用液压法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治疗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颌骨骨量不足行种植修复患者30例(40颗种植体),均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术,剩余牙槽骨高度(RBH)为2~4 mm。采用CAS-KIT工具盒进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行CBCT检查,并测量骨增量高度。结果所有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及上颌窦炎发生,CBCT显示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经6~24个月随访观察,临床效果良好。术后6个月平均窦底垂直骨增量为(7.31±0.58)mm。结论采用CAS-KIT工具盒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上颌后牙区种植外科技术,可用于上颌窦底垂直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
- 陆钰甘朝兵朱玮靖汪学华康林吴海珍
- 关键词:牙槽骨高度锥形束CT
- 牙源性多孔双相生物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 2014年
- 收集临床上离体牙,经高温煅烧去除有机成分,将其与(NH4)2HPO4溶液混合后再次煅烧,制得以羟基磷灰石(HA)和β-磷酸三钙(β-TCP)为主要成分的双相陶瓷,磨碎过200目筛,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多孔生物陶瓷,对材料进行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孔隙率、元素分析和抗压强度检测。牙源性多孔陶瓷材料呈白色,主要物相为HA和β-TCP,为大孔/微孔多孔网状结构,孔隙率为74.85%,Ca/P为1.62,抗压强度应为(3.483±0.321)MPa。
- 康林吴海珍王鑫陆钰甘朝兵王生杰杨晓勇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
- 种植体颈部折断1例
- 2019年
-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8岁,吸烟约10支/天。2014年10月在外院因重度牙周炎拔除26、27牙,龋齿不能保留拔除24、25、37牙,同期进行过牙周序列治疗。2015年11月至我科就诊,拟行24、25、26、27、37牙种植体植入术,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过程:常规消毒铺巾后,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行局部浸润麻醉,沿23牙远中至27牙远中牙槽嵴顶做切口,并在23牙、27牙远中向上做松弛切口,常规翻瓣,于26、27牙根方距牙槽嵴顶3 mm上颌窦侧壁开窗行上颌窦底黏膜提升术,植入自体血液混合biooss骨粉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扭力20 N·cm;同期对24、25、37牙逐级备洞,植入种植体,扭力30 N·cm;24、25牙种植体规格为 4.2× 11.5 mm,26、27牙种植体规格为5.0× 11.5 mm 。所有种植体均放置覆盖螺丝,生理盐水冲洗术区,缝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见明显出血、肿胀、感染等并发症。2016年5月对24、25、26、27牙分别以单冠的形式采用螺丝固位完成上部结构修复。
- 陆钰甘朝兵王鑫
- 关键词:种植体
- 改良血管化骨膜-结缔组织瓣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通过探索改良血管化骨膜-结缔组织瓣移植技术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30颗因外伤无法保留的上前牙,即刻种植时采用腭侧血管化骨膜-结缔组织瓣覆盖种植区,唇侧嵌插在半厚瓣下,观察术后临床效果。结果:30颗种植体即刻种植时,软组织创口均可达到无张力关闭。移植瓣成活率达96.67%。最终修复时,粉红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达12.20分。修复后半年近远中龈乳头、软组织外形及PES较修复完成时有所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修复后1年与半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联合改良血管化骨膜-结缔组织瓣能够无张力关闭种植创口,修复后粉红美学效果良好。
- 王群胡芳芳甘朝兵陆钰康林吴海珍
- 关键词:上前牙
- MMT法评价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材料的细胞毒性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制备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对其进行细胞毒性检测。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和粒子沥滤法制备多孔nHA/CS。分离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进行成骨细胞进行鉴定,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情况。MTT检测多孔nHA/CS支架材料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价细胞毒性。结果细胞可在多孔nHA/CS周围贴壁生长,并且附着、增殖,其生长及功能不受抑制。结论多孔nHA/CS无细胞毒性,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可以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陆钰徐培甘朝兵王鑫赵玫吴海珍
- 关键词:成骨细胞细胞毒性MTT比色法
- 认知行为干预对牙周病系统支持治疗阶段患者依从性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能否改善患者在牙周病系统支持治疗阶段的依从性。方法将780例就诊的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基础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量并记录所有牙的简化软垢指数(DI-S)、简化牙石指数(CI-S)、菌斑指数(PLI)和探诊出血指数(BOP)。结果进入牙周支持阶段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基础阶段治疗后6个月患者复诊行口腔检查,两组间DI-S、CI-S、PLI、BOP阳性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的口腔卫生宣教相比,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更好改善牙周炎患者依从性,从而有利于维持牙周支持阶段治疗的效果。
- 甘朝兵陆钰吴海珍王鑫汪庆胜
-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依从性
- 两种不同结缔组织移植技术在上前牙区即刻种植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比较带蒂结缔组织瓣移植(pedicle subepi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PSCTG与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free subepi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FSCTG)增厚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的量以达到稳定而良好的种植修复增量效果和美学效果。方法:29例满足即刻种植适应症的上前牙,拔出后即刻种植,同期采用PSCTG或FSCTG增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量,运用临时冠修复塑形,观察术后临床效果。结果:带蒂结缔组织瓣移植组(下文简称带蒂组)移植瓣成活率100%,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下文简称游离组)为93.33%。带蒂组移植后半年唇侧龈组织厚度(Facial gingival tissue thickness,FGTT)增加(1.572±0.74)mm,游离组增加(1.45±0.61)mm。移植1年时,带蒂组红色美学(the pink esthetic,PES)得分为(8.50±1.34)分,游离组(7.80±1.74)分,两组红色美学各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带蒂组PES达到6分及以上的比率高于游离组。结论:即刻种植(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and provisionalization,IIPP)联合PSCTG与联合FSCTG一样,短期唇侧龈厚度增量和红色美学效果均较好,而PSCTG由于自身血供更易成活固定。
- 王群陆钰胡芳芳甘朝兵宁晔康林吴海珍
- 关键词:即刻种植修复美学
- 锥形束CT在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锥形束CT技术在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中的诊治应用价值。方法对在门诊常规X线检查中发现的埋伏多生牙病例,行锥形束CT扫描,分析判断埋伏牙的位置,确定手术进路,然后拔除。结果锥形束CT结果显示:16例患者20颗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13颗位于腭侧,5颗位于唇侧,2颗位于牙槽骨中部,与术中所见一致。锥形束CT可以准确显示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数量、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关系。结论锥形束CT技术的应用是精确定位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有效方法。
- 王鑫汪学华陆钰汪庆胜甘朝兵沈洋
- 关键词:埋伏多生牙上颌前部锥形束CT
- 上牙槽后动脉的锥形束CT影像学定位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BCT)评估上牙槽后动脉(PSAA)与牙槽嵴和上颌窦的位置关系。方法 129例CBCT影像资料,使用自带分析软件观测。在冠状面扫描图像上,观察上颌窦外侧壁骨孔的位置和形态,测量其直径。根据首次出现和最终观察到的骨孔对动脉进行定位。分别测量动脉的下边界和牙槽嵴之间的距离,上颌窦窦底到牙槽嵴顶距离,动脉到窦内侧壁的距离。结果 PSAA的检出率为79.07%,直径2.09~0.49 mm,平均(1.06±0.37)mm。最先发现动脉处动脉下边界与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15.51±2.46)mm,窦底到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6.56±2.91)mm,动脉至上颌窦内侧壁的平均距离(14.76±2.74)mm。末次观测到动脉处动脉下边界与牙槽嵴顶的距离平均(17.39±2.81)mm,窦底到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7.76±3.18)mm,动脉至上颌窦内侧壁的平均距离(15.37±2.85)mm。结论上颌窦手术前使用CBCT观察可以获得关于PSAA和上颌窦解剖结构的详细信息。
- 汪庆胜王鑫陆钰王生杰汪学华甘朝兵吴海珍
- 关键词:上颌窦锥形束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