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利军

作品数:29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颈椎
  • 6篇曲度
  • 5篇针刺
  • 5篇自体
  • 5篇疗效
  • 4篇皮瓣
  • 4篇青年
  • 4篇颈椎曲度
  • 4篇富血小板
  • 4篇富血小板血浆
  • 3篇动脉
  • 3篇血浆
  • 3篇血小板
  • 3篇生理
  • 3篇生理曲度
  • 3篇生理曲度异常
  • 3篇胫前
  • 3篇颈椎病
  • 3篇颈椎曲度异常
  • 3篇颈椎生理曲度

机构

  • 28篇石家庄市第三...
  • 7篇河北省儿童医...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作者

  • 28篇田利军
  • 9篇刘星
  • 7篇孟钊
  • 7篇郭宇松
  • 4篇许英
  • 3篇师朝岭
  • 3篇焦雷红
  • 3篇赵刚
  • 3篇郭卫东
  • 3篇张丽华
  • 3篇邓志刚
  • 2篇刘慧霞
  • 2篇刘品力
  • 2篇张冉
  • 2篇邵新中
  • 2篇赵梦鸥
  • 2篇陈彦霞
  • 1篇郑伟
  • 1篇侯志勇
  • 1篇冯建书

传媒

  • 5篇河北医药
  • 3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医药导报
  • 1篇河北医学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河北中医药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10~1/6,也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属于不稳定骨折。治疗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居多,此方法对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单纯给予石膏外固定很难使关节面得到良好的对位及固定,容易造成以后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引起功能障碍.
田利军孟钊
关键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不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9例陈旧性腕舟骨骨折骨不连患者,采用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的手术治疗方法,术后4周开始,每两周拍摄腕关节X线片1次,至骨折愈合,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随访观察并评估腕关节功能活动及握力改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19例陈旧性腕舟骨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13.9周。腕关节功能根据改良Mayo评分评估:优11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4.2%。手术后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度数及尺桡偏度数)以及握力恢复情况较术前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是临床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其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星田利军邓志刚郭宇松张三兵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移植腕舟骨骨不连
皮肤牵拉器在创伤病人皮肤缺损中的应用进展
2022年
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创伤病人常见的问题,也是棘手问题之一。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修复皮肤缺损的方法包括游离皮片植皮、拉网植皮、带血管蒂转移皮瓣或游离皮瓣等。但此类方法均存在供皮区及植皮区色素沉着、瘢痕形成、感觉减退或消失等术后并发症。皮肤牵拉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皮肤的牵拉,最终达到创面关闭的技术,避免了以上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对皮肤牵拉术的技术发展演变、生物力学特点、适应证等进行综述,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郭哲铭侯志勇桑林朝孟庆汀田利军
关键词:皮肤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胫前动脉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1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胫前动脉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胫前动脉皮瓣移植手术患者43例,术前均应用CDFI对胫前动脉血管进行探测,并行胫前动脉肌皮穿支体表定位,术后常规随访皮瓣成活情况及血供情况。结果胫前动脉主干及肌皮穿支的位置均与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一致。43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全部成活40例(93.0%),部分成活3例(7.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胫前动脉方法简便、无创,结果快速、准确,对临床胫前动脉皮瓣移植术皮瓣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师朝岭赵刚郭卫东焦雷红张丽华冯建书田利军
关键词:胫前动脉皮瓣移植术彩色多普勒超声
青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与早期颈椎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对青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与早期颈椎病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颈椎病患者197例和无颈椎病患者80例的X线平片颈椎生理曲度观测的资料,比较两组中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发生率的差异性,并且分析其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特点。结果与无颈椎病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47.5%的发生率进行四格表χ2检验,颈椎病组患者发生率达89.85%,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形式复杂多样,197例椎病患者其中颈椎曲度变直71例,曲度反弓49例,生理前突减小29例,生理前突加大3例,成角5例,阶梯状错位14例,其他6例。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颈椎病早期X线平片诊断的标准,还应重视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分型,对不同的分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颈椎的治疗效果。
田利军刘星苏志勇孙文红孟钊
关键词: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颈椎病
小型猪脊柱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后椎间盘压强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通过对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的小型猪特征脊柱节段的椎间盘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探究其对于椎间盘压力分布的影响和规律。方法截取6具6周龄小型猪特征性脊柱节段:T3~4、T11~12、T15~L1、L3~4、L4~5节段及其相邻上下椎体,制作各节段实验模型,连接至生物力学实验机,加载载荷200 N,分别在垂直、5°前屈、5°后伸和5°侧弯运动等状态下进行加压,并获取相应压敏片图像作为未固定组;然后在上述节段行单侧椎弓根内固定,重复生物力学测试获得固定组数据。应用光密度计读取并分析每个压敏片的压强。结果在垂直加压、5°前屈、5°后伸3个载荷条件下,固定组T3~4、T11~12、T15~L1、L3~4、L4~5的后侧椎间盘压强与未固定组相应节段、相应载荷条件相比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固定组T3~4、T11~12、T15~L1、L3~4、L4~5固定侧压强与未固定组相应节段、相应载荷条件相比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侧弯时固定组T3~4、T11~12、T15~L1、L3~4、L4~5凹侧椎间盘压强分别为(0.83±0.12)、(0.93±0.12)、(0.50±0.05)、(0.60±0.10)、(0.55±0.08)MPa,均小于未固定组的(1.70±0.18)、(1.79±0.14)、(1.84±0.22)、(1.74±0.28)、(1.60±0.23)M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固定组在垂直加压、5°前屈、5°后伸的整体椎间盘压强均较未固定组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各载荷条件下,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均可有效减小固定侧椎间盘的压强,改变椎间盘整体的受力分布,减小后侧椎间盘压强。
孟钊王晨郭旭朝安会波田利军丁文元
关键词:内固定器脊柱侧凸椎间盘
人工真皮与皮瓣修复术在下肢开放性损伤治疗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对比观察人工真皮和皮瓣修复术在下肢开放性损伤中的疗效。方法将自2015-01—2017-12收治的下肢开放性损伤42例,分为人工真皮修复组(15例)及皮瓣修复组(27例),2组疗效从治愈时间、移植物成活率、瘢痕评价等方面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瘢痕评价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标准。结果人工真皮组治愈时间为(27.40±4.14)d,皮瓣修复组为(34.63±4.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真皮移植物成活率(93.33±25.82)%,皮瓣修复组为(92.69±26.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评分中人工真皮组为(4.21±0.58)分,皮瓣修复组为(4.28±0.5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例人工真皮治疗组中1例出现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7例皮瓣治疗组中2例出现皮瓣坏死。应用四格表资料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对比观察,人工真皮组在下肢开放性损伤治疗中治愈时间上明显短于皮瓣修复组,并且其在成活率及瘢痕形成方面与皮瓣修复组无明显差异。在下肢开放性损伤治疗中人工真皮比传统皮瓣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刘魁孙一翀赵延宾田利军许英刘星
关键词:人工真皮皮瓣肌腱外露骨外露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是外科临床经常遇到的情况,常规治疗方法是换药和引流管创面引流,治疗时间长,感染率高。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VSD)由德国医生Fleischmann首创,利用高负压将引流区内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及时清除,以改善局部微循环和组织水肿,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加快组织的修复。本院对两种术式对骨科创伤的临床疗效做了客观观察和科学分析,报告如下。
田利军
关键词:持续封闭负压引流骨科创伤创面
自体骨膜包绕肌腱复合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替代月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研究用自体骨膜包裹肌腱复合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植入物替代月骨治疗Kienbock's病的可行性。方法:选新西兰白兔45只,按每组15只随机分为骨膜组、rhBMP-2复合体组和对照组。将3种植入物分别植入兔膝关节腔内,术后1,3,6,12和16周时取材,组织学观察骨形成并测量骨密度值(BMD)。结果:rHBMP-2组骨和软骨形成比骨膜组明显;对照组呈玻璃样变性,无骨形成。标本BMD值经统计学分析,骨膜组、rhBMP-2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骨膜和rhBMP-2诱导因子作用下rhBMP-2复合体组骨形成较强,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大量骨和软骨,可用作月骨替代物。
孟钊田利军邵新中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骨膜月骨
针刺联合补肾化瘀通络方对青年颈椎曲度异常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补肾化瘀通络方对青年颈椎曲度异常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青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仅采用补肾化瘀通络方,治疗组联合采用补肾化瘀通络方+针刺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疗程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变化情况、影像学观察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动脉狭窄率)、疼痛评分(VA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4.12%,对照组为68.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N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颈椎生理曲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生理曲度较治疗前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增高更加明显(P<0.05);且治疗组动脉狭窄率7.84%,低于对照组35.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VAS及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及QOL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肾化瘀通络方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可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功能,降低动脉狭窄率,缓解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赵梦鸥田利军刘慧霞
关键词:针刺影像学评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