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疏义林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ODORRA...
  • 2篇种群
  • 2篇基因
  • 2篇B基因
  • 1篇地理分布
  • 1篇第二外显子
  • 1篇多样性
  • 1篇遗传分化
  • 1篇真菌
  • 1篇生境
  • 1篇生境选择
  • 1篇食用
  • 1篇食用菌
  • 1篇食用菌菌丝
  • 1篇提取液
  • 1篇培养液
  • 1篇啤酒
  • 1篇啤酒酵母
  • 1篇种群密度
  • 1篇种群遗传

机构

  • 5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黄山学院

作者

  • 5篇疏义林
  • 3篇吴海龙
  • 2篇张继辉
  • 1篇唐鑫生
  • 1篇李方
  • 1篇洪培
  • 1篇柯丽霞
  • 1篇冯骏
  • 1篇姚龙
  • 1篇胡宇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MHCⅡ类B基因的凹耳臭蛙(Odorrana tormota)种群遗传分化模式
2017年
利用II类MHC基因单基因座位Odto-A作为分子标记,对皖南山区凹耳臭蛙6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皖南凹耳臭蛙总的基因多样性为0.812,核苷酸多样性为0.018.局域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变化范围为0.531-0.864,香溪种群单倍型多样性最高,最低的是漳河种群.与线粒体cyt b基因所揭示的单倍型多样性差别不大,但B基因的核苷酸多样性较之线粒体cyt b基因的高达一个数量级.暗示MHC基因丰富的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其病原体抗性多样性密切相关.分子变异分析结果显示,皖南山区凹耳臭蛙种群MHC II类B基因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种群间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05644,P=0.00391).成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直线距离最近的浮溪和香溪种群间也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暗示这两个种群经历了不同的选择压力.受平衡选择的作用,MHC基因与基于中性分子标记所揭示的遗传格局不同,基于MHC基因的种群遗传分化与水系和直线地理距离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种群所经历的选择压力密切相关.结果表明皖南凹耳臭蛙不同局域种群所经历的环境病原体的选择压力存在时空变异.
张继辉疏义林张巨杨吴海龙
关键词:MHCB基因基因多样性遗传分化
凹耳蛙MHCII类B基因第二外显子多态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两栖类正经历全球范围内的种群衰退,很多两栖动物集群灭绝事件与环境病原体(如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的侵扰有关。MHC基因的表达产物在有颌脊椎动物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多态性通常与动物对疾病的抗性或易感性密切相关,因而被认为是研究动物适应性进化的最佳候选基因之一。本文对中国特有的无尾两栖动物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MHC II类B基因多态性进行初步研究。首先,利用1对通用引物扩增出凹耳蛙MHC II类B基因exon2长约180bp的DNA片段。在此基础上,利用ligation-mediated PCR进一步获取侧翼未知序列,序列拼接后长2,030bp,包含exon2以及intron1和intron2的部分序列。基于上述序列设计出凹耳蛙B基因exon2特异性引物(IIQ1BU/IIQ1BD),对该物种黄山种群32个样品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共获得34个不同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位点的比例分别为16.17%(33/204)和26.87%(18/67),大多数氨基酸变异位点位于推测的抗原结合位点(antigen binding sites,ABS)。每个样品包含2-5个等位基因,结合等位基因序列特征以及cDNA表达分析结果,推测凹耳蛙至少拥有3个可表达的B基因座位。与文献报道的蛙科其他物种比较后发现,尽管凹耳蛙目前的分布区非常狭窄,但其MHC II类B基因多态性明显高于蛙科其他动物。等位基因碱基替换模式提示凹耳蛙MHC II类B基因曾经历过强烈的正选择作用,ABS区的dN值显著大于dS(P<0.05),PAML软件包CODEML程序中不同模型的似然比检测(likelihood rate test)结果同样支持上述推论,贝叶斯经验贝叶斯路径(Bayesian Em-pirical Bayes)共检测出5个显著受正选择作用的氨基酸位点。贝叶斯系统树的拓扑结构显示,无尾两栖类不同科的等位基因分别形成单系群,但蛙科不同属的等位基因未能形成单系群,蛙属绿池蛙(Rana clamitans)的1个等位基因与臭蛙属凹耳蛙的部分等
李方疏义林吴海龙
关键词:ODORRANAB基因
基于16S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凹耳臭蛙(Odorrana tormota)肠道细菌多样性
肠道微生物在动物生理、生态和进化适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凹耳臭蛙是中国特有的小型山溪蛙,是第一个被证明个体间能够进行超声通讯的无尾两栖动物。两性个体在体型和超声通讯的接收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疏义林洪培宇强唐东张继辉吴海龙
关键词:多样性
2种真菌培养液对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了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及啤酒酵母发酵液对平菇、杏鲍菇和茶树菇液体培养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和20%的杏鲍菇菌糠提取液能显著提高平菇和杏鲍菇的菌丝体产量,其菌丝体干重分别为每100毫升2.2805 g和1.8899 g,较对照提高了67%和3%;10%和50%杏鲍菇菌糠提取液显著提高平菇和杏鲍菇的菌球数,分别为92 mL-1和65mL-1,较对照提高了114%和71%;但所试浓度(10%~80%)的菌糠提取液对茶树菇菌丝体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40%的啤酒酵母发酵液能显著提高平菇和杏鲍菇菌丝体产量,其产量分别为每100毫升4.5122 g和3.6640 g,较对照提高了275%和156%;而50%的啤酒酵母发酵液使茶树菇的菌丝体产量达每100毫升4.1263 g,较对照提高了201%;60%啤酒酵母发酵液显著提高平菇菌球密度,高达98 mL-1,较对照提高了46%,而浓度为50%时,则显著提高了杏鲍菇和茶树菇的菌球密度,分别达到73 mL-1和96 mL-1,分别较对照高出了40%和174%。
洪培疏义林胡宇柯丽霞
关键词:食用菌
皖南凹耳臭蛙地理分布格局与生境选择被引量:5
2015年
凹耳臭蛙(Odorrana tormota)是一种小型山溪蛙类,由于叫声独特,种内具有超声通讯功能而引起国内外相关专家的广泛关注。首次针对皖南凹耳臭蛙地理分布、生境选择以及人为干扰强度对种群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共调查了9县1区32条不同的山溪,发现其中的16个有凹耳臭蛙分布,除黄山区的香溪和浮溪具文献记录外,其余14个分布点均为首次报道。基于现存凹耳臭蛙分布点的水系关系,推测该物种在皖南的分布呈现出以青弋江、新安江和水阳江三大水系为纽带、间断分布的格局。对其中10个分布点222只凹耳臭蛙生境选择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夜晚活动周期内,该物种对乔木、灌木丛、草本植物、岩石、沙滩和倒伏朽木等不同生境的选择具有显著差异(F5,54=25.75,P<0.001),栖息在草本植物和灌丛中蛙的数量明显多于栖息在其它几种生境类型中的蛙类。暗示溪流沿岸的草本植物和灌丛对该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乔木对其非活动周期的隐蔽可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破坏程度,将人为干扰程度划分为强、中和弱3种不同强度,对不同干扰强度下种群相对密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中等干扰强度下的种群密度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强度下的种群密度(F2,13=8.155,P=0.005)。推测适度的人为干扰可能增加了栖息地内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对蛙类的生存和繁衍更为有利。但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强,对溪流沿岸植被的破坏更为剧烈,种群密度显著下降。
冯骏张继辉疏义林姚龙唐鑫生吴海龙
关键词:地理分布生境选择种群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