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书欣

作品数:320 被引量:811H指数:16
供职机构:国防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126篇专利
  • 4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8篇一般工业技术
  • 67篇金属学及工艺
  • 66篇电气工程
  • 30篇化学工程
  • 12篇理学
  • 11篇电子电信
  • 6篇冶金工程
  • 5篇文化科学
  • 4篇机械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1篇合金
  • 52篇复合材料
  • 52篇复合材
  • 38篇磁体
  • 29篇金属
  • 25篇陶瓷
  • 24篇高熵合金
  • 19篇涂层
  • 17篇树脂
  • 16篇改性
  • 15篇永磁
  • 15篇碳化硅
  • 13篇熔盐
  • 13篇钕铁硼
  • 11篇纳米
  • 10篇石墨
  • 10篇磁材料
  • 9篇永磁材料
  • 8篇热压
  • 8篇热压烧结

机构

  • 283篇国防科学技术...
  • 36篇国防科技大学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株洲时代新材...
  • 5篇装甲兵工程学...
  • 3篇长沙理工大学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防化研究院
  • 3篇西北核技术研...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 2篇中国航天
  • 2篇北京临近空间...
  • 1篇深圳大学
  • 1篇西安近代化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南工业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北京卫星制造...

作者

  • 319篇白书欣
  • 142篇张虹
  • 82篇叶益聪
  • 82篇李顺
  • 79篇朱利安
  • 49篇万红
  • 40篇唐宇
  • 39篇陈柯
  • 29篇赵恂
  • 29篇张家春
  • 27篇张为军
  • 26篇熊德赣
  • 26篇堵永国
  • 25篇陈兴宇
  • 22篇王震
  • 19篇唐宇
  • 18篇刘卓峰
  • 18篇李顺
  • 17篇吕丽
  • 16篇王璟

传媒

  • 14篇材料工程
  • 12篇稀有金属材料...
  • 10篇材料导报
  • 9篇金属热处理
  • 9篇磁性材料及器...
  • 5篇国防科技大学...
  • 4篇国外金属热处...
  • 4篇强激光与粒子...
  • 4篇中国稀土学报
  • 4篇中国有色金属...
  • 4篇高等教育研究...
  • 4篇电工合金
  • 3篇宇航材料工艺
  • 3篇材料科学与工...
  • 3篇第二届全国高...
  • 3篇第二届中国西...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物理学报
  • 2篇理化检验(物...
  • 2篇机车电传动

年份

  • 2篇2024
  • 22篇2023
  • 19篇2022
  • 18篇2021
  • 14篇2020
  • 9篇2019
  • 15篇2018
  • 13篇2017
  • 23篇2016
  • 10篇2015
  • 11篇2014
  • 10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12篇2010
  • 12篇2009
  • 15篇2008
  • 11篇2007
  • 15篇2006
  • 11篇2005
3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脱氢处理对钕镝铁硼磁粉抗氧化性的影响
2003年
研究了氢破碎后经不同温度脱氢处理后Nd Dy Fe B磁粉在室温下不同相对湿度环境中的氧化过程。采用重量法研究磁粉的氧化速率和吸湿率。研究发现 ,未脱氢的磁粉氧化快 ,吸湿率大 ,特别是在氧化的初期 ;而经过脱氢处理后磁粉的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对比不同温度脱氢处理的钕氢化物 (NdHx)的氧化结果 ,可以得出 ,脱氢处理后磁粉抗氧化性能提高的机理是氢的析出导致磁粉中的氢化物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并使其与大气中水蒸气之间的氢键明显减弱或消失 ,从而降低磁粉的吸湿率 ,抑制了磁粉的电化学腐蚀。而且 ,经脱氢处理后磁粉中的间隙氢原子数量也明显减少 ,氢在磁粉中产生的缺陷相应减少 。
谭春林白书欣张虹张家春蔡珣
关键词:氢破碎
发挥复合材料军民两用特性推进军用和民用装备结构轻量化
我国高性能复合材料关键原辅材料、以液相成型法为代表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技术,以及复合材料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复合材料在推动武器装备结构轻量化的同时,还推动了民用装备结构的轻量化。我国逐步形成的武器装备发展...
肖加余王军曾竟成白书欣江大志刘钧邢素丽杜刚彭超义
关键词:原辅材料复合材料应用结构轻量化
文献传递
以双PBL模式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体系被引量:10
2013年
分析比较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和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两种教学模式,结合我校材料学科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提出将两种教学模式整合的新思路,探讨了双PBL教学模式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的可行性。
洪晓斌谢凯白书欣江大志李德湛
关键词:课程体系
烧结NdFeB磁体热浸锌镀层研究
研究了在烧结钕铁硼表面热浸镀锌的工艺,结果发现在烧结钕铁硼表面和镀覆材料之间形成了冶金结合,但镀层和烧结钕铁硼基体之间有圆周裂纹出现,其原因是由于钕铁硼磁体特殊的膨胀特性造成的.
李顺张虹白书欣陈柯朱晓莹
关键词:热浸镀钕铁硼镀锌
文献传递
机器学习指导相和硬度可控的AlCoCrCuFeNi系高熵合金设计
2024年
采用机器学习辅助高熵合金设计,致力于解决传统试错实验方法时间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以经典的AlCoCrCuFeNi系高熵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分别构建高熵合金的相结构预测模型和硬度预测模型。其中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在两个任务中均有最好的训练表现,最佳的相分类准确率达0.944,硬度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56.065HV。进一步串联两种机器学习模型,基于样本数据集上下限的成分空间,对AlCoCrCuFeNi系高熵合金同时进行相和硬度的高效预测和筛选,实现新型合金成分的快速设计。实验验证5种新合金符合相预测结果,测试硬度与预测硬度值的RMSE为12.58HV,表明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实现对高熵合金相和硬度的高效预测。
李亚豪叶益聪赵凤媛唐宇朱利安白书欣
关键词:高熵合金
界面改性对SiC_p/Cu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2016年
采用磁控溅射法结合结晶化热处理工艺在SiC颗粒表面成功制备了金属Mo涂层,分析Mo涂层的成分和形貌;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SiCp/Cu复合材料,重点对比分析Mo界面阻挡层厚度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法能够在SiC颗粒表面沉积得到Mo涂层,随溅射时间的延长,Mo涂层的厚度增加、粗糙度增大,且磁控溅射后SiC颗粒表面直接得到的Mo涂层为非晶态,结晶化热处理后,变为致密平整的晶态Mo涂层。磁控溅射时间对Mo涂层厚度和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影响明显。随磁控溅射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呈先增后减趋势。采用磁控溅射9h镀Mo改性并经过800℃结晶化热处理的SiC复合粉体在850℃下热压烧结制备的SiCp/Cu复合材料(VSiC=50%),其热导率达到了最高值274.056W/(m·K)。
刘猛白书欣李顺赵恂熊德赣
关键词:SICP/CU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磁控溅射热压烧结热导率
一种非密堆式陶瓷球增强铝基复合装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密堆式陶瓷球增强铝基复合装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装甲包含2‑4层陶瓷球,陶瓷球之间存在间隙且各层之间陶瓷球直径大小呈梯度配置,陶瓷球面内及各层之间呈错列或并列分布;下一层陶瓷球位于上一层陶瓷球之间的间...
谭清华李顺白书欣陈斌叶益聪宋殿义
离子注入技术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1997年
介绍了离子注入的技术特点及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涉及离子注入在半导体及功能材料、金属材料、薄膜制备、非金属材料及材料科学理论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离子注入在薄膜研究中的应用。
白书欣张虹
关键词:离子注入
铱涂层原位扩散改性制备超高温涂层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铱涂层原位扩散改性制备超高温涂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基底材料上先后沉积铼涂层和铱涂层,然后采用类CVD式感应加热辅助固渗装置使铱涂层表面合金化改性,合金化改性采用的金属为Hf、Zr或Ta,对应制得超高温涂...
朱利安叶益聪白书欣张楷力艾园林张虹李顺唐宇
文献传递
SiC颗粒表面Mo涂层的制备与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碳化硅(SiC)颗粒表面成功制备了金属钼(Mo)涂层,分析了Mo涂层的成分和形貌;为改善初始涂层成分和形貌,对镀Mo改性SiC复合粉体进行了不同工艺的结晶化热处理,重点研究了热处理对SiC颗粒表面Mo涂层形貌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法能够在SiC颗粒表面沉积Mo涂层,随磁控溅射时间的延长,SiC颗粒表面Mo涂层的粗糙度增大,但磁控溅射后SiC颗粒表面Mo涂层为非晶态。热处理能够有效改善SiC颗粒表面Mo涂层的成分、形貌及结晶状态,在600-1200℃之间结晶化热处理过程中,随热处理温度升高,SiC颗粒表面Mo涂层形貌主要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变化:Mo涂层初步致密化—Mo的结晶致密化—Mo涂层的聚集长大—Mo与SiC之间化学反应;相应的Mo原子的存在状态也经历了如下变化:非晶态Mo原子—晶态Mo原子—Mo2C和MoSi2。其中800-900℃之间为最佳热处理温度,此时Mo涂层致密均匀包覆完整。SiC表面连续均匀致密的Mo涂层,有利于改善SiC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并控制不利界面反应,有利于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提高,必将扩大SiC颗粒作为增强体的应用范围。
刘猛白书欣李顺赵恂熊德赣
关键词:碳化硅表面改性磁控溅射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