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相丽欣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培养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血清
  • 2篇胎牛血清
  • 2篇巯基乙醇
  • 2篇细胞接种
  • 2篇纤维细胞
  • 2篇接种
  • 2篇基因
  • 2篇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分化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血型

机构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相丽欣
  • 6篇李忠俊
  • 5篇叶兴德
  • 5篇冉茜
  • 4篇邓小军
  • 2篇肖燕妮
  • 1篇张艳
  • 1篇陈曦阳

传媒

  • 4篇中国输血杂志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人CRIF1基因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分布初步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人CRIF1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构建慢病毒载体改变CRIF1表达水平,合成发夹shRNA模板寡核苷酸链,构建pGreenPuro-sh-CRIF1干扰载体;PCR扩增CRIF1基因CDS全长,链接pMD18-T载体经测序鉴定后,构建pLentis-CMV-CRIF1-SFFV-GTP过表达载体。载体成功构建后包装慢病毒,并转染hBMSCs,以pLentis-CMV-SFFV-GTP空载体病毒作为对照,定量PCR及Western blot(WB)检测CRIF1基因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hBMSCs细胞周期分布,并通过免疫荧光观察CRIF1与CDK2细胞共定位。结果成功构建CRIF1 shRNA及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测定后病毒滴度达到108TU/mL。以MOI=10转染hBMSCs,并以0.8μg/mL嘌呤霉素筛选1周后,感染效率可达到>95%,WB及定量PCR证实,CRIF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在pGreenPuro-sh-CRIF1载体转染后hBMSCs细胞受到抑制:与对照组比较,mRNA相对表达水平0.42±0.03 vs1.00±0.03(P<0.0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13±0.024 vs 1.00±0.04(P<0.01),而pLentis-CMV-CRIF1-SFFV-GTP载体转染后得到增强:与对照组比较,mRNA相对表达水平5.54±0.53 vs 1.00±0.03(P<0.0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4.21±0.22 vs 1.00±0.04(P<0.01)。同时,CRIF1基因过表达诱导hBMSCs G0/G1期阻滞(与对照组比较,84.99±2.66 vs 77.28±0.86,P<0.01),抑制CRIF1基因表达促进其进入细胞周期循环:G0/G1期比例与对照组比较,61.60±3.02 vs 77.28±0.86(P<0.01)。激光共聚焦显示,CRIF1与CDK2共定位于胞浆与胞核。结论 CRIF1可能通过与CDK2结合,负性调控hBMSCs细胞周期分布。
邓小军肖燕妮叶兴德相丽欣冉茜李忠俊
关键词:慢病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白血病细胞
一种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细胞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采用1.073g/cm<Sup>3</Sup>Percoll分离液通过梯度密度离心法从骨髓、脐血或脐带中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将单个核细胞接种至含...
李忠俊叶兴德邓小军冉茜相丽欣
文献传递
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病理变异5例被引量:4
2011年
红细胞ABO血型系统是临床上最为重要的血型系统,其在医学、法医学、临床输血及器官移植中应用广泛。A、B血型抗原的决定簇是1种特异性多糖,其不是ABO基因的直接基因产物,而是在ABO基因编码的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
相丽欣陈曦阳李忠俊张艳冉茜
关键词:ABO血型系统基因分型
一种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细胞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采用1.073g/cm<Sup>3</Sup>Percoll分离液通过梯度密度离心法从骨髓、脐血或脐带中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将单个核细胞接种至含...
李忠俊叶兴德邓小军冉茜相丽欣
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ils,MSCs)是l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许多不同的组织,如骨、软骨、脂肪、内皮、肌肉、神经和上皮组织等。MSCs可以从成体多种组织获得,分离方法简便,体外培养方便,便于自体移植、外源基因转染及表达调控等,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及组织再生及修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忠俊相丽欣叶兴德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细胞治疗基因治疗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良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改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方法采用含体积比为10%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体系,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贴壁细胞,流式检测该细胞表面标志物,体外诱导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并鉴定该细胞的多项分化能力,集落克隆形成和MTT试验检测该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并分别与经典的Dexter长期培养体系比较。结果采用改良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出具有塑料底物粘附性的细胞,目的细胞不表达或低表达CD14、CD34、CD45,高表达CD73、CD90、CD105;体外成功诱导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Dexter-LTC体系培养的集落个数(为8.0±1.0)个、单个集落细胞数为(59.2±8.2)个,改良法培养的集落个数为(11.3±1.53)个、单个集落中细胞数为(66.5±14.4)个(P<0.05);在Dexter-LTC培养体系下,BMSCs于培养d10进入对数生长期、d19进入平台期,改良法培养BMSCs d4进入对数生长期、d15进入平台期。结论成功建立了改良的HB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且该方法培养的HBMSCs体外扩增速度、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明显改善。
叶兴德冉茜邓小军相丽欣肖燕妮李忠俊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细胞分化集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