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伟

作品数:5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冻土
  • 4篇多年冻土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2篇制图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制图
  • 1篇地表
  • 1篇冻土区
  • 1篇多年冻土区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支持向量
  • 1篇支持向量机
  • 1篇制图研究
  • 1篇数据共享
  • 1篇土壤分布
  • 1篇土壤分类
  • 1篇土温
  • 1篇能量平衡
  • 1篇向量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石伟
  • 4篇赵林
  • 3篇李韧
  • 2篇孙琳婵
  • 2篇杜二计
  • 2篇肖瑶
  • 2篇刘广岳
  • 2篇南卓铜
  • 2篇张秀敏
  • 2篇赵拥华
  • 2篇刘杨
  • 2篇丁永建
  • 1篇季国良
  • 1篇沈永平
  • 1篇王亮绪
  • 1篇吴晓东
  • 1篇方红兵
  • 1篇史健宗
  • 1篇王银学
  • 1篇李旺平

传媒

  • 2篇冰川冻土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典型冻土区土壤制图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基于青藏高原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分布的东部边缘,青海省兴海县温泉地区的野外调查数据,通过对研究区遥感数据的分析,开展了土壤制图方法的探讨。以成土因素学说和土壤-景观模型理论为基础,筛选土壤分类潜在变量,在不同的变量组合下运用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建立土壤-景观模型,对整个研究区进行预测性分类。为了更好地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五折交叉方式进行结果的验证。并通过对比不同变量组合的交叉验证结果和分布模拟结果图,确定了适合典型冻土区土壤分类的环境变量组合,以较少的样本知识较好地预测该区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
石伟南卓铜李韧赵林张秀敏赵拥华
关键词:土壤制图支持向量机多年冻土区土壤分类
地表能量变化对多年冻土活动层融化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5
2011年
利用青藏高原北部唐古拉综合观测场2006-2008年辐射平衡及活动层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北部地表能量变化对活动层融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地地表能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总辐射、净辐射、土壤热通量及地面热源强度6-7月最大,11-12月最小;研究时段土壤热通量年平均值0.12MJ.m-2.d-1,活动层土壤以吸热为主;冻融循环期间,活动层温度垂直变化过程与地表能量的变化过程相似.活动层的融化厚度与地表能量过程密切相关,融化期间,随地表接收的太阳能的增大,融化厚度逐渐增大,当地表能量积累为0.0MJ.m-2时活动层的融化厚度最小;随着地表能量的积累,活动层融化厚度随之增大,可用乘幂关系描述二者之间的变化过程.
李韧赵林丁永建王银学杜二计刘广岳肖瑶孙琳婵刘杨石伟
关键词:青藏高原能量平衡活动层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本底调查信息系统被引量:4
2010年
全面系统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本底资源,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也为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生态和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性科学数据。正在执行的科技部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本底调查"将产出数量大、种类多的冻土本底数据。本系统为该项目设计了一个数据管理和应用的Web系统,同时也考虑了已有数据积累的归档管理。目前包括钻孔、物探、土壤、植被、监测、空间数据等六大类数据,物理实现为23个数据表。系统包括录入、管理、查询、显示、分析与应用5个主要功能模块,提供了列表、图表、地图等一系列数据可视化手段。介绍了系统和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关键技术,最后列举了基本的数据应用示例。目前,温泉调查区的数据已经录入该系统,随着项目的开展,将有更多数据进入本系统,数据分析应用也将更为深入。研究结果为今后类似冻土数据库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价值。
史健宗南卓铜石伟王亮绪张秀敏
关键词: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数据共享信息系统
青藏高原地面有效辐射变化及其对表层土温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利用青藏高原格尔木、狮泉河、昌都日射站及中国科学院冰冻圈观测研究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有效辐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壤温度资料讨论了高原北部有效辐射的变化对表层土壤热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有效辐射变化因所处的区域不同而异,高原东北部、西部及高原腹地有效辐射总体呈减小的趋势,高原东南部有效辐射呈增大的趋势;2)有效辐射对冻结期间负积温的形成及持续时间影响较大,冻结期间负积温随地面有效辐射的减小而升高;3)有效辐射与地表融冻强度之间呈反相关,与融冻强度滞后两年的反相关更显著;4)青藏高原F/Q值大于地表反照率(Rk/Q),二者的作用均使地表失去能量而降温,总体上F/Q对地表的降温效应要大于Rk/Q.
李韧赵林丁永建沈永平季国良刘广岳杜二计肖瑶孙琳婵刘杨石伟
关键词:青藏高原负积温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景观模型与土壤分布制图被引量:3
2015年
为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与环境的关系,同时提供青藏高原基础的土壤数据,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其2009~2011年的野外土壤调查数据,筛选了10种与土壤形成密切相关的数据作为环境因子,运用决策树See5.0分别建立了青藏高原西部和东部多年冻土区的土壤-景观模型,5折交叉验证的平均精度西部为65.4%,东部为63.5%,显示模型有较好的可靠性.基于此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壤分布制图.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以寒冻土(Gelisols)和雏形土(Inceptisols)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4%和28%.分区来看,在高原西部多年冻土区,土壤主要以寒冻土、雏形土和干旱土(Aridisols)为主,分别占多年冻土区西部总面积的43%,30%和17%;而在东部,土壤主要以寒冻土、均腐土(Mollisols)和雏形土为主,分别占多年冻土区东部总面积的27%,26%和25%,这主要是因为高原西部气候极端寒冷干旱,而东部相对较为温暖湿润;同一种土壤在东西部的分布有海拔上的差异,也有母质等方面相同的地方.多年冻土的存在也影响了土壤的分布规律,使得干旱土在西部分布在较低的海拔,而在东部却又分布在较高的海拔.从整个多年冻土区来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部土壤发育要优于西部,土壤类型更多,且各土壤类型所占比例也更趋于均衡.
李旺平赵林吴晓东赵拥华方红兵石伟
关键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土壤制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