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利
- 作品数:54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象征性权力与语言交换的经济:布尔迪厄的实践语言观被引量:1
- 2017年
- 布尔迪厄寻求探索并澄清语言的社会性。以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以纯粹理性主义化的语言学分析范式,把语言交流所依赖的所有社会性因素排除在语言研究之外,未能正确地解释语言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功用。为超越内部化语言研究的理论桎梏并复现语言真实的社会面貌,布尔迪厄将语言置放于社会结构中,运用关系性思维重新揭示语言在交换实践中得以产生并流通的社会条件和运作机制。通过界定语言能力的内涵和话语意义的来源,布尔迪厄指出语言根本的社会性在于它是一种实践活动。语言交换蕴含着一定的象征性权力关系,其运作机制及实际效应与社会权力关系结构紧密相连。语言实践也是一种经济交换关系,其生产与再生产活动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并受效益驱动。布尔迪厄基于实践元理论,构建出一种关联象征性权力和经济交换理论的实践语言观。其社会学视域下的语言交流是一种有关象征性权力关系和经济交换关系的实践活动。
- 林春秦明利
- 论艾略特诗歌中的时间与意识
-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艾略特的研究方兴未艾。艾略特诗歌手稿和博士论文的出版为研究者带来了新的启示,哲学对其诗歌的影响因而成为研究者的新视角。艾略特诗歌中的时间主题在南希·凯·纪什的《艾略特诗歌中的时间》一书中曾做过深入探...
- 秦明利
- 关键词:美国诗歌艾略特文学评价
- 文献传递
- 亚里士多德techné概念的伦理意蕴被引量:2
- 2015年
- techné概念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了技术与伦理相互影响的原初状态。亚里士多德的techné概念提供了理解、把握和养成伦理德行的启发性方法。techné本身能够导致向善的结果,同时又存在脱离伦理德性影响的可能性。作为technology的词源,亚里士多德的techné概念对现代技术伦理意识养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王爽王前秦明利秦明利
-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伦理
- 施莱尔马赫的语言之“力”
- 2024年
- 施莱尔马赫的语言之“力”,是其重新审思理性边界与限度,抗衡理性作为唯一准则的一种尝试。他以多元性和统一性为表征的语言之“力”,从语言以人为本的基本定性、语言的对话性和语言的个体性三个维度,弥补了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缺失生命活力和人本色彩的缺陷。施莱尔马赫的语言之“力”,不仅为现代诠释学和现代哲学发展提供了范本,为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域,而且也为解决当下社会人与数字化语言的冲突,提供了解决方案。
- 秦明利柴一凡
- 关键词:施莱尔马赫语言人本性对话性个体性
- “共在性”数字诠释学理论构建被引量:1
- 2024年
- “共在性”数字诠释学,致力于解决数字化生存造成的理解的碎片性、多元性和不平等性,在高速变化的数字时代重构多元共生的存在方式。在数字技术与诠释学的新一轮融合中,“共在性”数字诠释学主张将数字技术作为新的诠释主体,探讨人的数字化存在。“共在性”数字诠释学融合施莱尔马赫以来的“共在性”诠释学思想、共同体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共在”思想为其理论基础,以阐明数字世界中人自身的技术性共在、人与人多元共生的社会性共在、人类文化的艺术性共在以及人的伦理性共在的新样态为基本阐释维度,从而助力数字中国“五位一体”建设。
- 秦明利柴一凡
- 《莫洛伊》中“视域融合”下的残疾书写
- 2022年
- 残疾与非残疾人的冲突是贝克特小说《莫洛伊》的焦点,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为这一对立提供了解决路径。本文以亚历山德拉·坦卡德提出的四种残疾书写模型为出发点,分别揭示贝克特小说《莫洛伊》中残疾的“内视域”与“外视域”,从而阐明非残疾人所创立的话语体系与残疾的不适配性的根源。通过立足点转换,贝克特以更广阔的“历史视域”消解了身体残疾与“精神”残疾的边界,将残疾视为一种个人与社会交互的变量,为以残疾书写来重新认识残疾、关切残疾人生存状况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秦明利陈伊琳
- 关键词:视域融合
- 艾略特三论但丁被引量:1
- 2009年
- T.S.艾略特与但丁的对话和协商终生未辍。这种对话和协商不仅存在于文学创作之中,还存在于批评理论之中。为此,艾略特曾发表过三篇评论文章。文章中,他以但丁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为始发点,阐述了自己基本的诗歌创作主张和文学批评思想,从而在理论层面上评述了他与但丁之间对话和协商的结果。尽管三篇文章的发表时间相距遥远,其间,诗人的文学创作也经历了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过程,但从思想发展轨迹来看,它们所体现出的诗人的创作主张和理论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他自1916年完成哲学博士论文《布拉德雷哲学中的知识与经验》以来,其思想体系的有效延续。
- 秦明利
- 关键词:T.S.艾略特
- 同质的语言与世界观:伽达默尔语言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语言的本质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关注的焦点,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对语言问题的理解被认为是自20世纪"语言学转向"后的又一次转向,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见解。文章以文学视角梳理伽达默尔的语言观,从三个向度解析其语言性的本体含义:首先探讨理解的语言性与世界之关系,从本体的向度阐明理解对象与理解本身的语言性,廓清理解可以达到对世界的共同解释,而成为形成一种独特世界观的条件;其次探讨真理的语言性与世界之关系,阐明通过语言的解蔽揭示世界的真理,最终获得对世界的语言性经验;最后阐明语言的本体性本质使世界在语言中得以显现并为人类所拥有,将一切知识对象涵盖在语言的世界视域之内并向其他世界开放。
- 秦明利傅莉
- 关键词:伽达默尔语言性世界观真理文学
- 狄尔泰的生命诠释学及其当代发展
- 2022年
- 狄尔泰的生命诠释学在经验、他者和方法论维度建构了新的哲学范式,通过体验概念,狄尔泰奠定了精神科学的认识基础;通过实践互动关系,狄尔泰指明了把握生命之流的重要途径;通过生命诠释学方法论,狄尔泰使诠释学进入生命的本质范畴,进而开启了哲学诠释学得以发展的可能性。狄尔泰的生命诠释学一方面为哲学诠释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欧陆哲学内开辟了以生命和经验为核心的思想动机,并在当代哲学的对话趋势下推动了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的交叉与融合。
- 秦明利王艳冰
- 关键词:狄尔泰
- 伽达默尔“一体性”概念中的修辞学思想被引量:1
- 2021年
- "一体性"贯穿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全过程,是其批判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其诠释学的实践性和修辞学特征。通过分析"一体性"中的对话伦理和语言存在规定性,可以看到,"一体性"涵盖人类的语言共同性、存在有限性和实践理性三个维度,构成了伽达默尔修辞学和伦理学的统一形态及其问题域,是对人类共同享有的修辞存在性的澄明。与此同时,伽达默尔将亚里士多德的友谊思想发展为一种理解形式和对话形式,奠定了其修辞学中真正的言说与实践、知识、德性的统一形态的基础。"一体性"划定了专家社会及其技术分工的合理范围,有效地回应了当下人类生存危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借鉴。
- 杨立秦明利
- 关键词:伽达默尔一体性修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