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翼

作品数:42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艺术
  • 3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电影
  • 10篇喜剧
  • 9篇喜剧电影
  • 6篇喜剧片
  • 5篇数字技术
  • 4篇艺术
  • 4篇抗战
  • 3篇中国电影
  • 3篇沦陷
  • 2篇电视
  • 2篇电影产业
  • 2篇电影观念
  • 2篇影视
  • 2篇战时
  • 2篇媒体
  • 2篇抗战时期
  • 2篇故事
  • 2篇《劳工之爱情...
  • 2篇爱情
  • 1篇大众

机构

  • 32篇南京艺术学院
  • 7篇南京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2篇秦翼

传媒

  • 8篇南京艺术学院...
  • 6篇电影艺术
  • 6篇当代电影
  • 3篇电影评介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新疆艺术学院...
  • 2篇北京电影学院...
  • 2篇艺术百家
  • 2篇艺术学研究(...
  • 1篇戏剧文学
  • 1篇电影新作
  • 1篇南通师范学院...
  • 1篇电视研究
  • 1篇伊犁教育学院...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技术带来的电影影像观念的变化被引量:3
2004年
数字电影创造了的“虚拟真实”使技术对电影的变革由以往的表现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发展为影像生成方式的变化,从而带来了电影本体论体系的革命性改变,数字技术使梦境、幻想等内容以与客观真实同样的外貌在电影中得到展现,从而模糊了电影奇观与真实的界限,但是跳出传统的以物质索引为基础的真实观念,以视觉感受为基础,重新定义电影真实,我们又可以获得一个更加广义的、更加符合数字电影美学理念的“真实”概念。
秦翼
关键词:数字技术数字电影电影本体论美学理念电影奇观
类型趋势与黑暗呈现——对“孤岛”时装片的一种解读被引量:2
2022年
上海"孤岛"时期是中国电影的特殊年代,以往史述多认为该时期古装片泛滥,作品整体价值不高。而事实上"孤岛"存在大量的"时装片",约占其整体数量的三分之二。它们与世界电影高度同步,体现出对西方电影类型的杂糅,同时也以多种方式体现了"孤岛"特殊状况下拥挤的空间和窘迫的生存状态,充斥着被围困中的人对于黑暗都市的奇诡想象,展现出"孤岛"漂泊者的苦闷与悲哀,具备相当的艺术价值,理当获得其应有的历史评价。
秦翼
关键词:黑暗
“沦陷”中的守望——“沦陷”时期影片《良宵花弄月》解析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以上海"沦陷时期"由朱石麟执导的电影《良宵花弄月》(1943)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特殊历史环境下创作者的意图、作品诉求和艺术特色,试图以此一窥以朱石麟为代表的"沦陷"影人的创作心理,并肯定作品承上启下的艺术价值。
秦翼
多信息多维度——浅谈“多画面”在电视剧中的运用
2007年
“多画面”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屏幕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画面。受电影影响,当前电视剧特别是情节类电视剧中,“多画面”的运用日益多见,其特点是在短时间内提供给观众最大的信息量。虽然目前还有众多运用上的局限,但它预示了电视画面形式的增强和多维度的发展趋势。
秦翼
关键词:多画面数字技术维度
深层戏剧形式的解构——论现代、后现代主义戏剧所显示的一个趋向
2002年
戏剧在西方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罗马的酒神祭祀。伴随着漫长的历史变迁,戏剧本身,无论是在内容或形式上,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对西方不同时期的戏剧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阐述现代、后现代主义戏剧所表现的戏剧的一个发展趋势,即对深层戏剧形式的解构,称之为“推动力的削弱”。
秦翼
关键词:戏剧形式解构现代戏剧戏剧艺术
弥合“黑洞”--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广泛存在与历史延续被引量:3
2021年
在对中国电影史连续性的考察中,抗战时期长期存在着一个“黑洞”。随着十四年抗战的正名,抗战电影研究的诉求由以往清算战争问题转变为更客观的史述,这也需要我们将以往对于该时期偏向于地域性板块式的电影研究,整合为具统一性的电影产业与文化思考。在搁置政治争端和民族情感后,如能将以往被排斥于“中国电影”之外的沦陷区电影纳入该时期电影的整体考察,找寻存于历史发展中的产业与影人主体性连接,弥合“黑洞”,中国电影史也将更为完整。
秦翼
关键词:中国电影电影产业历史性
独特的讽刺喜剧片《还乡日记》——兼谈喜剧电影的评价问题
2014年
张骏祥在抗战结束后导演的讽刺喜剧片《还乡日记》(1947)是他最优秀的电影作品之一,他多年来积累的戏剧理论与舞台经验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而对于这部影片的解读,往往表现出我们对喜剧作品认识的偏差。因此,重读这部作品,也是重新审视喜剧电影评价体系。
秦翼
关键词:讽刺喜剧笑剧
抗战后上海电影中的“中年”意象被引量:2
2019年
日军侵华给中国造成极大创伤,战后乱象又雪上加霜,20世纪30年代充满希望、青春意气的知识分子此时变得忧伤困惑,在战后上海电影中,这种情绪和思考经由"中年"意象得到表达。部分创作者融合传统文艺风格表现沉郁幽远的影调,营造意境、以物比兴,使该意象成为中国电影表现国家民族灾难的表达传统。
秦翼
关键词:抗战后上海电影中年意象
从思想改造到历史定调——夏衍与电影史写作基调的形成
2018年
作为20世纪30年代电影事业的亲历者、"五四"知识分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领域的重要领导人,夏衍在50年代及"文革"之后,多次撰文回溯参加左翼电影活动的经历,怀人忆事,对30年代电影历史的写作基调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不同时期的写作表现出夏衍多重身份下复杂的目的与情怀,当然也不可避免存在局限。
秦翼
关键词:中国电影史
未完成的现代改造——开心影片公司的电影探索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以早期电影中的独特个案——开心影片公司为考据与考察对象,分析其制片理念、表演与演员、喜剧类型拓展、创新观念等数方面,力图从中发掘"开心"未能继续存在的原因,并以此个案窥见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微型电影公司的生存状况。
秦翼
关键词:无声电影电影观念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