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竺挺

作品数:69 被引量:312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5篇动脉
  • 32篇主动脉
  • 27篇腔内
  • 23篇血管
  • 21篇夹层
  • 17篇腔内治疗
  • 17篇主动脉夹层
  • 14篇主动脉瘤
  • 13篇手术
  • 11篇成形术
  • 10篇外科
  • 9篇腹主动脉
  • 8篇腔内修复
  • 8篇缺血
  • 8篇腹主动脉瘤
  • 7篇下肢
  • 7篇疗效
  • 6篇动脉狭窄
  • 6篇修复术
  • 6篇血栓

机构

  • 67篇复旦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嘉兴市第一医...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三明市第二医...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68篇竺挺
  • 57篇符伟国
  • 41篇陈斌
  • 39篇郭大乔
  • 37篇史振宇
  • 37篇杨珏
  • 35篇徐欣
  • 35篇蒋俊豪
  • 35篇王玉琦
  • 34篇董智慧
  • 20篇石赟
  • 15篇唐骁
  • 15篇王利新
  • 8篇岳嘉宁
  • 5篇李炜淼
  • 5篇张祥满
  • 4篇施德兵
  • 4篇司逸
  • 3篇魏征
  • 3篇张文波

传媒

  • 16篇中华外科杂志
  • 12篇中华普通外科...
  • 7篇中国临床医学
  • 5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外科理论与实...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康复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危胸降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总结高危患者行胸降主动脉瘤(descending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DTAA)腔内修复治疗(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我科24例高危DTAA患者行EVAR诊治经过、结果和并发症。所有患者因动脉瘤部位、破裂、高龄或严重合并症而不适合行开放手术。EVAR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每年行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技术成功(100%)。围手术期死亡2例(8.3%),分别死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2例(8.3%)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缺血性脑卒中和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1例(46%)术后即时造影显示近端Ⅰ型内漏,其中3例内漏量大,行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另8例随访观察。1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60个月(平均18.6±4.2个月)。1例患者术后4年发生支架型人工血管移位并发Ⅰ型内漏,1例术后2年出现迟发性Ⅲ型内漏,均成功行EVAR。1例死于结肠癌。其余患者术后3个月CT证实瘤腔内完全血栓形成,无支架移位和内漏。随访期间动脉瘤最大直径缩小0-18 mm(平均6.3±3.1 mm),4例辅助性动脉旁路在随访期间人工血管均通畅。结论EVAR治疗高危DTAA早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尚可接受,对某些病例可能是首选治疗方法。
施德兵符伟国王玉琦陈斌郭大乔徐欣蒋俊豪杨珏史振宇董智慧竺挺李炜淼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血管假体植入危重病人医疗
一种可处理污物的便盆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处理污物的便盆,包括外部容器、内部容器;所述内部容器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外部容器内部;所述内部容器具有可开闭的上盖;所述外部容器的底部具有可开闭的下翻盖;所述内部容器为一次性用品。本实用新型将便盆分为内...
徐侃竺挺张宁萍胡健卫白英楠童琳陆珠凤潘玥玮陈茂培尹胜
文献传递
症状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的临床特点及腔内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17例SIDS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144例成功植入支架,34例患者改为保守治疗,支架植入术(ESP)成功率82.4%,16例患者症状改善(占94.1%),围手术期死亡1例。16例患者获得随访1-56个月,平均16.4个月,1例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肠坏死。结论对于症状反复、夹层动脉瘤直径〉2cm、真腔受压狭窄〉80%的SIDSMA患者可选择腔内支架治疗,但术前需充分评估其并发症风险。
于费杰竺挺符伟国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估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经外科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男58例,女22例,年龄59 ~ 83岁.80例均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经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全组共接受外科治疗83例次,其中支架成形73例次,球囊扩张6例次,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3例次,肾动脉内膜切除1例次.80例均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67例,随访时间6 ~ 141个月,有3例发生远期死亡.随访患者血压为(140.3±14.4)/(78.1±8.3)mmHg,肌酐(130.7±65.2) μmol/L,与术前血压(152.5 ±18.3)/(83.1 ±9.3)mmHg与肌酐(145.8 ±90.3)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降压治疗有效率59.4% (38/64).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通过外科治疗可有效改善血压和稳定肾功能,治疗方法首选腔内支架成形术.部分患者术后血压控制不佳主要原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
史振宇符伟国陈斌郭大乔徐欣蒋俊豪杨珏竺挺董智慧石赟王利新唐骁岳嘉宁王玉琦
关键词:肾动脉梗阻动脉粥样硬化血压肾功能
主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主动脉瘤病人(包括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简称,AAA;胸腹主动脉瘤,简称TAA;DeBakeyⅢ型夹层动脉瘤,简称ADA)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术前、术中各高危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并寻求影响其发生的...
竺挺
关键词:主动脉瘤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
文献传递
脾动脉瘤的传统手术和腔内治疗的比较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比较脾动脉瘤的传统手术方法与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7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6例脾动脉瘤病例,其中2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包括近、远端动脉结扎加脾动脉瘤旷置术,动脉瘤切除加脾动脉重建术,脾动脉瘤切除加脾脏切除术等3种术式;26例采用血管腔内治疗方法,即脾动脉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率及近期随访的结果。结果:腔内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3±14.5)min比(108.7±16.4)min,P=0.037;(3.6±1.3)d比(9.2±1.6)d,P=0.025]。传统手术组术中术后需输血的有3例,1例合并亚急性心内膜炎病人术后因心功能不全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而血管腔内治疗组术中、术后无输血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血管腔内治疗组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1例术后12个月瘤体仍有少量内漏,但瘤体直径未增大;其余病例瘤体均缩小。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安全、微创、恢复快等特点,应成为脾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首选。
陈斌符伟国史振宇竺挺董智慧
关键词:脾动脉瘤传统开放手术血管腔内治疗
炎性肾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分析:附31例报告
2014年
目的:探讨炎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1例行外科治疗的炎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共接受外科治疗33例次,其中手术治疗17例次,包括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术10例次,自体肾移植术5例次,肾切除2例次;腔内治疗16例次,包括球囊扩张术9例次(其中切割球囊术2例),支架成形术7例次(其中药物涂层支架1例)。结果;31例患者围手术期病死1例,其余30例患者中有2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1.8±35.7)个月,随访期内无病死病例。23例患者的随访显示,患者血压[(135.7±16.3)mmHg/(85.5±10.6)mmHg]较术前[(1 59.6±19.4)mmHg/(96.3±16.7)mmHg]显著下降(P<0.01);治愈3例,好转16例,降血压的有效率为82.6%;23例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彩超随访显示,传统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3例发生吻合口轻度再狭窄,而腔内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发生中度再狭窄甚至闭塞。结论:炎性肾动脉狭窄多见于年轻患者,主要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外科治疗控制血压的效果确切,传统手术疗效优于腔内治疗。
史振宇符伟国郭大乔陈斌徐欣蒋俊豪杨珏竺挺董智慧王利新石赟唐骁岳嘉宁王玉琦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炎症腔内治疗肾功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腔内治疗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TAO)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总结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06年4月至2008年5月收治TAO患者16例(18条下肢)TAO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变肢体行下肢造影,根据术前CTA结果显示的流人道和流出道情况行置管溶栓术和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本组16例患者18条肢体行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plasty,PTA),3条肢体术后无明显改善,其中1例手术2周后行膝上截肢术。PTA即时成功率为83.34%(15/18)。术后15条患肢皮温明显升高,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延长,静息痛消失或明显减轻,9例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术后1周踝/肱指数由术前0.33±0.16恢复至0.79±0.23。8例有足趾坏死者渗出消失、创面愈合。术后随访16例,随访率100%,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随访10.84个月。以下肢CTA和A/BI检查行术后随访,术后3个月的通畅率为8I.33%,1年通畅率为60.23%。结论TAO患者行PTA能改善患肢血供,促进溃疡及创面的愈合,增加保肢率,降低截肢平面。近期效果满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新的治疗途径。
徐欣杨珏陈斌竺挺张文波符伟国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放射造影术
肾下腹主动脉瘤105例腔内修复治疗的早中期疗效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估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2月105例肾下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治疗的经过、结果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技术成功,82例(78.09%)获随访,随访时间1~73个月,平均(8.9±5.8)个月。围手术期死亡3例(2.86%),分别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1.21%)术后30个月死于肝癌。原发性内漏21例:Ⅰ型18例,其中10例行球囊扩张(9例)或延伸段植入(1例)后治愈,8例自愈;2例Ⅱ型内漏自愈;1例Ⅲ型内漏支架植入后治愈。1例于术后2周支架的一侧髂支血栓形成,急诊行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4例迟发性Ⅰ型内漏,随访观察。1例于术后6年支架向远心端移位,无明显内漏而随访观察。2例支架感染发生于术后1和3个月,行清创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后痊愈。随访期间,9例股-股或髂-股动脉旁路和3例髂内动脉旁路通畅。结论腔内修复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早、中期疗效较好。
施德兵符伟国王玉琦沈晟郭大乔陈斌徐欣蒋俊豪杨珏史振宇董智慧竺挺
关键词: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源性新破口——从支架力学损伤角度的思考被引量:25
2011年
目的着重从力学损伤的角度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后并发人工血管内支架(简称支架)源性新破口(SINE)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本研究中SINE定义为:排除了腔内操作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和自然病程进展,由支架本身引起的、发生在支架两端的新破口,出现在支架近端和远端者分别称为近端SINE和远端SINE。回顾性收集2000年8月至200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TEVAR治疗的65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22例并发SINE患者的临床资料,另有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在外院完成初次TEVAR后14个月并发远端SINE来我院治疗。分析SINE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治疗、随访效果及其原因。结果本组有23例SINE共24处破口,其中近端SINE 15例(16处),远端SINE 7例(8处),1例患者先后在支架近、远端出现破口。我院SINE总体发生率为3.4%(22/650),死亡6例,死亡率为26.1%(6/23)。16处近端SINE均位于主动脉弓大弯侧,导致逆行性A型夹层。8处远端SINE均出现在撕裂的内膜片一侧,其中5例引起夹层动脉瘤持续增大,3例随访稳定。23例患者初次TEVAR治疗中支架均跨主动脉弓降部释放。结论 TEVAR术后并发SINE并不罕见,死亡率高。支架导致的力学损伤是SINE形成的重要潜在因素,支架设计和围手术期评估时重视该因素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董智慧符伟国王玉琦郭大乔徐欣陈斌蒋俊豪杨珏史振宇竺挺石赟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