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华英
-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生长抑素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急诊救治中的应用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1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12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6例;全部患者立即收入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给予孕妇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呼吸、循环功能,动态监测血淀粉酶变化:采用胎儿监护仪连续动态监测胎儿胎心变化情况。予抗感染、营养支持、对症等治疗,同时给予持续静脉滴注生长抑素,用法为3~6mg/d,用药时间按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8~16d)。上述治疗效果不佳者及时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予生长抑素治疗。结果:18例中SAP孕妇及胎儿各死亡1例。18例随访半年以上未发现有新生儿畸形。结论:持续静脉滴注常规剂量的生长抑素可以有效治疗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且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 曾晖黄越前纪华英丁飞跃李博璋
- 关键词:生长抑素妊娠急性胰腺炎妊娠合并症
- 体外定向诱导E14小鼠ESC分化为小肠上皮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 目的胚胎干细胞(ESC)可在体外被定向诱导分化为3个胚层的多种细胞类型。但是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肠上皮细胞,应用于肠道黏膜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相当缓慢。本研究以小肠上皮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为外源因子的选择依据,探讨小肠间质...
- 纪华英陈其奎曾志勇邰艳红吴魏芸于涛
- 文献传递
- 人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XAF1基因表达缺失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背景: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是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因子,其在多种肿瘤细胞株中表达降低或缺失。目的:探讨XAF1在人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标本中表达缺失的机制及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原发性胃癌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和30例非肿瘤患者内镜活检胃黏膜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AGS中XAF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重亚硫酸盐修饰的基因组DNA序列PCR(BS-PCR)检测胃癌细胞株中XAF1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采用甲基化特异性(MS)-PCR和非甲基化特异性(US)-PCR检测胃组织标本中相同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结果:XAF1在BGC-823和AGS细胞中低表达,同时伴有异常DNA高甲基化;经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48h后,XAF1表达显著增强。胃组织标本中,XAF1甲基化阳性率在癌组织中为78.3%(36/46),癌旁组织中为65.2%(30/46),癌远端切缘正常组织中为28.3%(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与癌远端切缘正常组织比较,XAF1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肿瘤胃黏膜XAF1甲基化阳性率仅为6.7%(2/30),较癌远端切缘正常组织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AF1基因组DNA异常高甲基化是人胃癌组织中XAF1表达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XAF1高甲基化检测可作为一个潜在的胃癌早期诊断指标。
- 曾晖黄越前周峰纪华英李博璋梁庆辉邹冰
- 关键词:基因表达DNA甲基化
- 小鼠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原理和方法。方法取胎龄为17~19d的昆明鼠的小肠,通过3种不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离方法进行原代培养。结果体外培养出圆形、多角形单层生长,呈"铺路石样",核周可见许多小空泡并且CK18、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细胞。结论应用中性蛋白酶Ⅰ和粗胶原酶Ⅺ消化可获满意的上皮细胞分离效果,细胞贴壁良好。小肠上皮在体外的增殖分化有赖于分离的细胞器中干细胞及短暂分裂细胞的多少以及一些间质细胞的存在。
- 纪华英陈其奎曾晖
- 关键词: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小鼠
- 肿瘤标志物CEA、CA19-9在人结直肠癌检测中价值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肿瘤标志物进行结直肠癌检测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汇总本院近3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91例,结合血清及组织学CEA、CA19-9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归为DukeA期的患者仅占全部病例的12.57%。组织病理切片检查CEA、CA19-9阳性率分别为98.40%、74.24%;血清CEA、CA19-9阳性率分别为51.47%和22.39%;两项指标阳性率组织病理切片明显高于血清,P<0.05,但其浓度与Duke分期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血清CEA、CA19-9测定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对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效果并不理想。
- 赵己未曾晖邹冰纪华英孙嫣伍玉兰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结直肠癌
- 诱导E14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小肠上皮细胞的研究
- 组织器官的损伤或功能衰竭是人类健康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依靠器官移植解决了一定的问题。本研究以胚胎发育学为基础、以小肠上皮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为外源因子的选择依据,按照小肠上皮干细胞发育、生长与所在的环境密切相关的规律,增...
- 陈其奎纪华英王向前杨涛邰艳红
- 关键词:器官移植胚胎干细胞小肠上皮细胞谷氨酰胺
- 文献传递
- 诱导E14小鼠ESC分化为小肠上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 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上皮形态和功能受损,导致严重的消化吸收不良;以及迁延不愈的肠瘘和Crohn’s病是内外科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小肠移植,全胃肠外营养,应用生长激素等传统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疗效,但存在供体匮乏,免疫排斥,高额...
- 纪华英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间质细胞MUSASHI-1CDX2
- 文献传递
- 少见病理类型胰腺癌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杨涛陈其奎陈锦武林莹王向前纪华英
- 关键词:胰腺肿瘤
- 胃粘膜保护剂替普瑞酮对疣状胃炎疗效的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胃粘膜保护剂(替普瑞酮)对不同类型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3例疣状胃炎,分为3组,其中Ⅰ组:成熟型28例(替普瑞酮治疗组),Ⅱ组:非成熟型35例(替普瑞酮治疗组)和Ⅲ组:非成熟型20例(替普瑞酮+法莫替丁治疗组)。Hp阳性者先给予正规抗Hp治疗1周,随后给予替普瑞酮100mg,3次/d,共2个月,每个月复查胃镜,观察疗效。结果从分组来看,治疗第1个月和第2个月结束时,Ⅱ组治疗效果均优于Ⅰ组(P<0.01);2个月疗程结束时,Ⅱ、Ⅲ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时间来看,Ⅱ组治疗2个月时效果优于1个月(P<0.01),Ⅰ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普瑞酮能够有效治疗非成熟型疣状胃炎,2个月疗程效果更为明显。
- 曾晖邹冰刘义黄越前丁飞跃纪华英梁庆辉
- 关键词:法莫替丁
- 诱导E14小鼠胚眙干细胞分化为小肠上皮细胞的研究
- 背景及目的:胚胎干细胞(ESC)可以在体外被定向诱导分化为三个胚层的多种细胞类型,但未见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小肠上皮细胞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初步探讨肠道间质细胞原代培养上清联合表皮生长因子(EGF)、GlutaMAX-I及...
- 陈其奎纪华英王向前杨涛邰艳红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分化诱导小肠上皮细胞间质细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