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亮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丁苯酞注射液
  • 1篇血糖
  • 1篇血症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泵
  • 1篇胰岛素泵治疗
  • 1篇脂血症
  • 1篇神经功能
  • 1篇肾病
  • 1篇声门下吸引
  • 1篇他汀
  • 1篇他汀治疗
  • 1篇糖尿病合并
  • 1篇糖尿病合并高...
  • 1篇糖尿病肾病

机构

  • 5篇赣州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罗亮
  • 2篇刘向红
  • 1篇杨光
  • 1篇曾维兰
  • 1篇钟树妹
  • 1篇廖祥明
  • 1篇黎小燕
  • 1篇钟振洲
  • 1篇张秋平

传媒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d、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结果: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刘向红钟振洲罗亮李文龙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注射液阿替普酶神经功能
不同吸痰方法声门下吸引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评价采用Portex声门下吸引气管插管,对气管插管患者间断吸痰与持续吸痰两种不同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住院监护治疗的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危重患者48例,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取间断2 h吸痰法,对照组采取24 h持续吸痰法。对比两组每日气道分泌物引流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每日气道分泌物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且4 d内和7 d内VAP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ortex声门下吸引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间断2 h吸痰,能够降低危重症患者VAP发病率,同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
曾维兰廖祥明罗亮张君刘向红
关键词:声门下吸引气管插管VAP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3C"疗法)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的30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C组和对照组,3C组14例采用"3C"疗法,对照组16例采用CGMS联合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日胰岛素使用总量,高、低血糖事件。结果 3C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日胰岛素使用总量少于对照组,3C组高、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降糖方案中,"3C"疗法优于CGMS联合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
杨光黎小燕罗亮钟树妹张秋平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胰岛素泵
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患者中位年龄56岁(35~76岁)。辛伐他汀口服20mg/晚,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经过4周治疗,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罗亮
关键词:辛伐他汀糖尿病高脂血症
急诊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胃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对急性胃出血患者68例,经保守治疗和手术根据病情,分别观察两种方法治疗的效果。结果急性胃出血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恢复和改善,总有效率达88.23%,只有8例患者手术治疗,2例因严重胃出血,引起休克及其他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其中,由于对轻度患者保守治疗,因此总有效率高于手术治疗组,治愈率为66.67%,好转率25.93%,均高于手术组。结论对于急性胃出血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处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罗亮
关键词:急性胃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