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特东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1
供职机构: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胆囊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胆囊切除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外科
  • 2篇腹腔镜胆囊
  • 2篇腹腔镜胆囊切...
  • 2篇腹腔镜胆囊切...
  • 1篇胆囊合并胆总...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修补术
  • 1篇张力疝修补术
  • 1篇三镜联合
  • 1篇三镜联合治疗
  • 1篇套扎
  • 1篇器械

机构

  • 4篇湘潭市第一人...

作者

  • 4篇罗特东
  • 4篇汤俊
  • 4篇涂湘炎
  • 3篇谢凯祥
  • 2篇吕忠诚
  • 2篇邹晓鹤
  • 1篇唐杰
  • 1篇徐红艳
  • 1篇李志
  • 1篇谭建中
  • 1篇陈和建
  • 1篇贺宜伟
  • 1篇向海燕
  • 1篇胡艳娟
  • 1篇周哲
  • 1篇龙海清
  • 1篇何毅
  • 1篇刘雯
  • 1篇张文宇

传媒

  • 1篇腹部外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胆囊壶腹部切开结合圈套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胆囊壶腹部切开结合圈套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胆囊管分离解剖困难者111例,术中应用胆囊壶腹部切开结合圈套器行胆囊管部位结扎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所有病人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胆漏、胆管损伤、出血、黄疸及胆囊管残端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分离解剖困难,应用胆囊壶腹部切开结合圈套器行胆囊管部位的结扎安全可行,优势明显。
汤俊涂湘炎谢凯祥罗特东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外科器械结扎术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谢凯祥涂湘炎贺宜伟汤俊胡艳娟刘雯向海燕谭建中龙海清陈和建徐红艳吕忠诚周哲张文宇何毅邹晓鹤李志罗特东
一、计划名称:  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立项文件号:潭科字[2007]10号,项目编号为:JZ200705。  二、应用领域:肝胆外科。  技术原理:目前,除传统的开腹手术外,腹腔镜技术、十二指肠内...
胆囊壶腹套扎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胆囊壶腹套扎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住本院的复杂性胆石症182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壶腹套扎(97例A组)和腹腔镜胆囊管解剖闭合(85例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LC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情况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高于A组(P〈0.01),术中中转开腹手术率和术后复查时胆囊管残留结石发生率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术中行胆囊壶腹套扎操作安全,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
汤俊谢凯祥涂湘炎罗特东吕忠诚邹晓鹤唐杰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研究和比较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10年采用传统方法修复腹股沟疝231例,2000年后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150例及腹腔镜疝修补术50例的治疗过程。结果: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0±20)min,无张力修补组为(50±15)min,腹腔镜疝修补术组为(60±25)min。术后随访1~4年,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组复发18例,复发率为7.79%;无张力修补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2.66%;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1例,复发率2%。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腹腔镜组为6.5d,无张力组为8.5d,传统手术组为14d。结论: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复发率低的特点。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区疼痛更轻,特别适用于双侧疝和复发疝。
汤俊涂湘炎罗特东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