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相昌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鱼类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代谢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多样性
  • 1篇新纪录科
  • 1篇新纪录种
  • 1篇鱼类资源
  • 1篇鱼类资源现状
  • 1篇中间纤维
  • 1篇生物学
  • 1篇鼠肝
  • 1篇鼠肝细胞
  • 1篇平鳍鳅科
  • 1篇资源状况
  • 1篇黏弹性
  • 1篇酰胺
  • 1篇鳅科
  • 1篇微丝
  • 1篇无氧

机构

  • 7篇西南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陕西省动物研...
  • 1篇水产科学重庆...

作者

  • 7篇耿相昌
  • 5篇王志坚
  • 3篇李斌
  • 2篇王汨
  • 1篇刘明镜
  • 1篇王艳萍
  • 1篇霍静
  • 1篇冯成利
  • 1篇吴泽志
  • 1篇岳兴建
  • 1篇蔡绍皙
  • 1篇李校堃
  • 1篇青弘
  • 1篇谢嗣光
  • 1篇刘小红
  • 1篇晏正碧
  • 1篇刘彬
  • 1篇冯全义
  • 1篇何翔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动物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鱼类无氧运动及其适应被引量:4
2010年
鱼类无氧运动是以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的一种运动方式。无氧力竭运动会导致鱼体内生理生化的剧烈变化。不同种类的鱼对力竭运动反应和运动后恢复有各自的代谢特点。这些特点是与其习性相适应的。无氧运动训练同样会诱导鱼类产生许多适应性变化。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未来可能从各个生物学水平上揭示鱼类无氧运动代谢的机制。
刘明镜耿相昌霍静晏正碧王志坚
关键词:无氧运动力竭运动代谢
丙烯酰胺和细胞松弛素D作用下大鼠肝细胞中黏弹性的研究
2007年
采用微管吮吸技术测定了大鼠肝细胞的黏弹性,进一步研究了丙烯酰胺(acrylamide)和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CD)以及两者混合作用后对于细胞黏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CD、丙烯酰胺以及CD、丙烯酰胺混合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的黏弹性系数均明显下降。尤其是对K1的影响最大中间纤维对于黏弹性系数K1的影响要大于微丝对K1影响。而微丝于黏弹性系数K2的影响要大于中间纤维对K1的影响。另外在丙烯酰胺和细胞松弛素D两者混合作用后细胞的黏弹性系数均比两者单独使用时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提示中间纤维、微丝在维持细胞黏弹性这一生物力学特性方面均起着一定的作用。另外从以丙烯酰胺组和细胞松弛素D组为照组的数据中发现:丙烯酰胺和细胞松弛素D两者混合作用后细胞的黏弹性系数K1或K2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中间纤维和微丝可能对正常肝细胞黏弹性有一定之间的交互影响的作用。
冯成利吴泽志王艳萍冯全义耿相昌刘彬蔡绍皙李校堃
关键词:肝细胞黏弹性丙烯酰胺中间纤维微丝
贝氏高原鳅脑垂体显微结构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贝氏高原鳅的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构成,属于背腹型,但神经垂体稍偏向背部。腺垂体从前到后又依次分为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中间部(PI)。前外侧部由ACTH细胞和PRL细胞组成,中外侧部由GH细胞和大小两种嗜碱性细胞组成,中间部分布有MSH细胞和另一种嗜碱性细胞。神经垂体分枝丰富,遍布于腺垂体的各个部分,在中间部尤为丰富。垂体内血管发达。
刘小红刘小红何翔耿相昌李斌
关键词:贝氏高原鳅脑垂体显微结构
大宁河鱼类资源现状及云南盘鮈生物学初步研究
2008年10月,2009年5月、10月,先后对大宁河进行了鱼类资源现状调查及鱼类标本的采集,共设置了13个采样点,渔获物的统计点设置了3个,还总结了本实验室2005-2007年对大宁河流域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对大宁河的鱼...
耿相昌
关键词:鱼类资源繁殖能力
文献传递
嘉陵江鱼类一新纪录种——小眼薄鳅被引量:1
2009年
2007年11月和2008年4月对嘉陵江下游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时,在嘉陵江重庆市合川区盐井段江段采得鳅科鱼类一批,经鉴定,其中125尾为小眼薄鳅(Leptobotia microphthalma Fu et Ye),为嘉陵江流域的新纪录种:小眼薄鳅眼细小,头长为眼径的12.3~29.1倍,须3对,吻须2对,聚生于吻端,口偏下位;身雄侧扁平直,体被细小而薄的鳞片;背鳍前无黄色斑点,尾鳍深分叉;生活时体色鲜艳,多为粉红色或暗粉红色,眼前方具较大块的色素花;实验解剖了部分标本,均未发现性成熟个体:所采集的全部123尾标本,均保存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新种发表时,提供的比例性状中,头长为艰径的26倍,但是根据本组数据测量,头长与眼径的比在12.3到29.1倍之间,主要集中在18倍左右。本次测量得到的生物学数据及比例形状虽然与之前的数据存在差异,但对本物种性状的描述是一个补充和完善。
青弘王汨耿相昌王志坚
关键词:新纪录种
西藏鱼类一新纪录科——平鳍鳅科被引量:1
2010年
2008年8月在西藏境内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时,采到澜沧江西藏芒康县江段的彭氏爬鳅(Balitora pengiHuang),这是西藏境内首次记录的平鳍鳅科(Homalopteridae)鱼类。采集到的两尾彭氏爬鳅标本特征如下:体稍长,前部较平扁,后部渐显侧扁。口下位,中等大,呈弧形。吻端圆钝,边缘较薄。唇较薄。口前具吻沟和吻褶。吻褶发达,吻褶分3叶,中叶较大,叶间有吻须2对,外侧1对较长,口角须1对,唇具有明显乳突。眼小,侧上位。侧线完全,自体侧中部平直的延伸到尾鳍基部。背鳍短,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部为近,腹鳍起点显著在背鳍起点之前。臀鳍末端压倒后缘不及尾鳍基部。偶鳍宽大平展,末端圆钝,鳍基部具肉质鳍柄。腹鳍左右分开,不连成吸盘。尾鳍叉形,下叶较长,其长度约等于头长。标本保存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平鳍鳅科鱼类已知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云南等省区,彭氏爬鳅主要分布于澜沧江水系支流流沙河南,此次在西藏境内采到彭氏爬鳅,使西藏自治区成为平鳍鳅科鱼类新的省级分布区,并增加了彭氏爬鳅在西藏境内澜沧江上游的分布记录。
王汨李斌岳兴建耿相昌王志坚
关键词:平鳍鳅科
老窝河大型底栖动物资源状况
2010年
[目的]调查老窝河底栖动物资源状况。[方法]在2007年4、11月,调查了老窝河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调查采样依据海拔高度变化设置了5个断面,共计40个样本。[结果]采集到底栖动物20种,其中节肢动物17种,占总种数的85%,以水生昆虫为主;软体动物2种,占总种数的10%;扁形动物1种,占总种数的5%。老窝河各断面秋季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高于春季,春、秋季各断面的平均密度均以LWH1、LWH2、LWH3断面高。生物量与密度变化大体相似。LWH1、LWH2、LWH3断面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高于LWH4和LWH5断面。[结论]老窝河海拔高度的变化影响了底栖动物种类分布的格局,使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耿相昌李斌彭绪全谢嗣光王志坚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