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伟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颗粒物
  • 1篇单颗粒分析
  • 1篇单粒子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物
  • 1篇元素碳
  • 1篇源解析
  • 1篇直喷
  • 1篇直喷汽油机
  • 1篇中国东部海域
  • 1篇排放因子
  • 1篇排放源
  • 1篇汽油
  • 1篇汽油机
  • 1篇汽油机排放
  • 1篇珠江三角
  • 1篇珠江三角洲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特征
  • 1篇雾天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5篇胡伟
  • 4篇胡敏
  • 2篇彭剑飞
  • 2篇郭庆丰
  • 2篇牛红亚
  • 1篇郭松
  • 1篇肖建华
  • 1篇闫才青
  • 1篇吴宇声
  • 1篇帅石金
  • 1篇胡伟伟
  • 1篇郑荣
  • 1篇陈晨
  • 1篇秦艳红
  • 1篇郑竞
  • 1篇肖瑶
  • 1篇杜卓菲
  • 1篇唐倩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第19届中国...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应用元素碳示踪物法解析复杂排放源地区有机碳来源的局限性被引量:3
2016年
元素碳示踪物法(The EC tracer method)因其简单易行被广泛应用于区分有机气溶胶的一次和二次来源.本文以源排放复杂的北京城区(冬夏两季)和山东长岛作为城市和偏远地区的代表,利用气溶胶质谱仪(AMS)和碳黑测定仪等多种仪器的观测结果,基于元素碳示踪物法估算了在这些地区二次源对有机碳的贡献,并将该结果和同观测受体模型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了北京地区餐饮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对元素碳示踪物法估算二次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指明了元素碳示踪物法基本假设在源复杂地区应用的局限性,利用该方法对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会因存在具有较高OC/EC比值的一次排放源,而有一定偏差(例如本论文10%~40%).该研究对其他的元素示踪物法的估算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胡伟伟胡敏胡伟陈晨彭剑飞
关键词:源解析
中国东部海域不同天气条件下干沉降矿物颗粒的理化特征
2011年3月23日至4月8日东方红二号巡航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海和东海)期间,采用Sigma-2干沉降采样器采集了晴天、阴天及雾天的海上气溶胶的干沉降样品.巡航期间,气团受亚洲大陆输出的影响.根据Sigma-2的设计原理...
牛红亚胡伟骈炜胡敏张代洲程文净赵金波
关键词:干沉降硫酸盐单颗粒分析
缸内直喷汽油机排放颗粒有机物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机动车排放颗粒物是我国城市大气PM_(2.5)重要来源。缸内直喷(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汽油机具有油耗低、CO2排放低等优点,将成为未来汽油车发展方向。然而GDI汽油机颗粒物排放高,造成的环境影响值得关注。有机物(organic matters,OM)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分,有着重要的健康效应和气候效应。其中可以定量检测的部分颗粒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s,POM)有着较好的源指示作用。通过台架实验研究了GDI汽油机排放PM_(2.5)中POM的组成、排放因子等的特征,以及转速、负荷、催化剂等因素对POM组成的影响,给出汽油机排放POM源谱。定量颗粒有机物的总质量分别可以占到总有机物OM和PM_(2.5)质量浓度的14%~56%和7%~44%。多环芳烃、正构烷烃、正构烷酸、芳香酸、二元羧酸是最主要的物种。POM排放因子随转速增加而增大,对于中、低转速,POM排放因子随着负荷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高转速时,POM排放因子随着负荷增加而增加。三效催化剂对颗粒有机物的排放的削减作用可达到19%~64%。我国汽油车排放POM源谱与国外源谱有差异。采集和测量我国实地源样品,得到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汽油车POM源谱,对于解析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中的汽油车贡献至关重要。
李梦仁胡敏吴宇声秦艳红郑荣彭剑飞郭庆丰肖瑶胡伟郑竞杜卓菲肖建华帅石金
关键词:缸内直喷汽油机颗粒有机物排放因子
珠江三角洲地区亚运期间颗粒物污染特征被引量:10
2013年
为研究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颗粒物污染特征,2010年11月11日—30日分别在广州市区城市点及下风向鹤山区域点采集24h颗粒物样品,对其主要化学组分(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离子)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观测期间广州和鹤山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3.3±16.5)μg·m-3和(98.2±20.8)μg·m-3.鹤山PM10平均浓度高达131.6μg·m-3,且PM2.5占PM10的74%,表明区域PM2.5污染凸显.广州和鹤山PM2.5中二次无机离子(SNA)分别占39%和42%,有机物(OM)分别占31%和26%,EC分别占5%和6%.根据EC示踪法粗略估算,广州和鹤山PM2.5中一次有机碳POC分别占15%和13%,二次有机碳SOC分别占4%和3%.总体上,广州和鹤山PM2.5中二次生成(SNA+SOA)均约占50%,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PM2.5区域性二次污染的特征.广州市区PM2.5及SNA、Cl-和EC明显低于区域点鹤山浓度水平;与2004年同期研究(PRIDE-PRD2004)结果相比,气象条件相似,而广州市区PM2.5及EC浓度分别显著降低达29.6μg·m-3(29%)和3.5μg·m-3(49%),反映出亚运期间一次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胡伟胡敏唐倩郭松闫才青
关键词:PM2化学组成珠江三角洲
由单粒子特征探讨北京冬季雾天大气颗粒物的演变过程
为了解雾中细颗粒物的转化、模拟云过程中颗粒物的变化,同时研究雾过程对颗粒物的清除作用,本研究利用多级撞击式采样器在北京大学城市大气环境定位观测站(北京大学理科1 号楼六层平台)采集了2012 年1 月10 日4:00-1...
牛红亚胡伟郭庆丰胡敏
关键词:黑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