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岩芳
- 作品数:30 被引量:211H指数:8
- 供职机构:邢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邢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邢台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临床价值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病情进展与否将2012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230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组(40例)与非进展组(190例),记录各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等指标,计算NLR。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等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预测的特异度、敏感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NLR等指标与mRS评分的关系。结果进展组NL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非进展组(P<0.05)。NLR对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PLI)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800,最佳临界值3.25,敏感度85.06%,特异度70.68%;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对PLI预测AUC分别为0.650、0.745、0.615。进展组预后良好率显著低于非进展组(P<0.05)。NLR、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与mRS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 NLR值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可能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 张晓愉张昆鹏胡岩芳刘科王建民
- 关键词: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 重视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血管影像学检查
- 目的:观察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阳性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对象与方法:2013年4月~2015年8月邢台市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后循环缺血患者803例,男294例,女509例;年龄3...
- 刘科胡沛霖胡岩芳张晓愉
- 关键词:眩晕后循环缺血TCD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水平与侧支循环代偿、患者恢复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 2021年
- 研究伴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其侧支循环代偿之间的关系及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急性CIS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Hcy检测、神经功能损伤评估、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程度评估、侧支循环评估。结果:正常Hcy组与Hhcy组相比,年龄、胆固醇水平、高血压史及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性别、吸烟史存在明显差异(P<0.05);侧支循环代偿较差组、环代偿中等组、代偿良好组Hcy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代偿较差组最高,之后依次环代偿中等组、代偿良好组;与恢复不良组相比,恢复良好组Hcy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Hcy水平与侧支循环代偿、患者恢复情况存在密切联系,Hcy水平升高可影响侧支循环代偿,不利于患者恢复。
- 赵晓辉李芳胡岩芳王丹房硕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同型半胱氨酸
- 重视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血管影像学检查
- 刘科胡沛霖胡岩芳张晓愉
- 关键词:眩晕后循环缺血TCD
- 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评价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价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1周内血管超声、TCD、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对照,系统评价其敏感度。结果以DSA为金标准评价,血管超声对椎基底动脉颅外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68.4%;TCD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76.3%;CTA对椎基底动脉颅外和颅内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88.9%。结论血管超声、TCD、CTA可以作为椎基底动脉异常的初步筛查工具,而DSA仍然是金标准,并且DSA能准确判断脑血管的代偿情况。
- 胡沛霖王文胜李喜朋王建民胡岩芳刘科
-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30天预后观察
-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30天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04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在时间窗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6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住院后头颈C...
- 王建民胡岩芳许峰张健王丽云李爽
- 关键词:阿替普酶TOAST分型
-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血管内治疗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 苑少杰胡沛霖胡岩芳张彤赵晓辉李少腾解庆凡李永才
- 随着全球老龄化时代加速来临,脑卒中发病率呈增加趋势,血管性痴呆患者人数亦呈增多趋势,将来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痴呆类型,其严重威胁了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同时也消耗了大量医疗资源,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药物治疗
-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状态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状态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之后对两组患者血流状态及斑块稳定性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峰速度(Vp)及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差值(DVp及DVm)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及Vm水平分别为(73.25±0.89)cm/s和(36.79±0.33)cm/s,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DVp及DVm水平分别为(17.56±0.67)cm/s和(7.86±0.85)cm/s,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及低回声斑块例数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及斑块数分别为(1.08±0.07)mm、(0.55±0.05)mm2及(2.28±0.04)个,低回声斑块患者8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C、TG及LDL-C均明显降低(P<0.05),而HDL-C水平却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TC、TG及LDL-C水平在治疗后分别为(2.95±0.07)mmol/L、(1.59±0.08)mmol/L和(1.88±0.1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为(1.58±0.04)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状态,增加斑块稳定性,降低血脂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 李爽胡岩芳刘科
- 关键词:丁苯酞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斑块稳定性
-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目的:研究并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的急性脑梗死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参照《中国...
- 胡岩芳王建民刘科胡沛霖
- 关键词:依达拉奉丁苯酞急性脑梗死
-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 李爽胡岩芳陈欣欣赵晓辉刘科苑少杰张彤张晓愉胡沛霖王建民
- 该项目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主要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主要探讨了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通过该项目可为患者节约住院费,减少无效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缓解了医患矛...
- 关键词: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