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方俊

作品数:50 被引量:8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文学
  • 6篇艺术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3篇戏剧
  • 8篇文学
  • 8篇现代戏
  • 8篇现代戏剧
  • 7篇中国现代戏剧
  • 6篇莎士比亚
  • 5篇主义
  • 5篇现代主义
  • 4篇诗学
  • 4篇后现代
  • 4篇后现代主义
  • 4篇俄国形式主义
  • 4篇比较诗学
  • 4篇比较文学
  • 3篇时代语境
  • 3篇清末
  • 3篇文化
  • 3篇文学理论
  • 3篇马克思主义
  • 3篇陌生化

机构

  • 48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49篇范方俊

传媒

  • 7篇中国人民大学...
  • 6篇学术研究
  • 4篇艺术评论
  • 2篇江淮论坛
  • 2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中国比较文学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外国文学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戏曲艺术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人文杂志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四川戏剧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8
  • 3篇2016
  • 5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戴望舒翻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的缘由及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在比较文学科学发展史上,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于1931年发表的《比较文学论》是一部重要的论述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及基本原则的理论著作,不仅被公认是奠基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理论基石,而且对比较文学在20世纪上半叶的发展产生过世界性的影响。在中国,1937年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戴望舒翻译的《比较文学论》。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比较学界对此鲜有人论及。本文对于戴望舒翻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缘由的追溯和梳理,既是对中西比较文学一段佳话的历史回顾,同时也是对当下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反思。
范方俊
关键词:翻译
“陌生化”的旅程──从什克洛夫斯基到布莱希特被引量:31
1998年
范方俊
关键词:什克洛夫斯基布莱希特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效果普通语言
《奥赛罗》“黑色”双关意象及其对美国本土戏剧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莎士比亚戏剧在美国的传入、接受与影响,既是英、美两国在戏剧乃至文化交往史上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或促进美国民族戏剧发展的关键因素。进入19世纪之后,在美国戏剧舞台上最为流行的剧目就是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奥赛罗》,这一现象的出现,既与该剧本身所触及的种族、肤色、两性主题直接相关,又与当时美国黑人遭受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社会状况紧密相联。另外,19世纪上半叶,随着美国国家独立的最终确立,美国戏剧面临了如何确立自身戏剧民族性特征的历史使命,而与《奥赛罗》相关的美国本土的剧本创作和戏剧表演,同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或奠定作用。
范方俊
关键词:《奥赛罗》
清末学生新潮演剧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
2016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生新潮演剧的出现是中国近现代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首先探讨"现代戏剧"的内涵及评判标准,使之成为我们分析清末学生新潮演剧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之间的内在关联的逻辑起点,继以"春柳社"的出现为分界,把清末的学生新潮演剧分成两个不同阶段论述,指出国内学生演剧的近代戏剧性质,以及"春柳社"的出现及演剧对于中国现代戏剧的开创意义。
范方俊
关键词:清末现代戏剧
“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最早传入”之再考据及意义
2023年
对“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最早传人”的考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地考证莎士比亚在中国最早传人的确切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由此考察和认知莎士比亚最初被引人中国时中西文化在近代历史性交汇的时代语境。学界过往对“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最早传人”之研究,通常将发端时间确认为鸦片战争之后,地点锁定在广州和上海。
范方俊田妮芝
关键词:时代语境中西文化鸦片战争传人
跨文化的文本诠释与文化接受——元杂剧《老生儿》的英译及在西方世界的反响
2023年
中国戏剧的译介及域外传播,是近年来中国戏剧研究的重要内容,因其所关涉的不仅是中国戏剧被它语言译介这一文化输出事实,更是其发生时中外文化交流碰撞所处的具体时代语境。《老生儿》是元代武汉臣的一部杂剧,国人注意者较少,但此剧自1817年被英国汉学家戴维斯译介为英语刊行后,却在西方世界引发了广泛反响,并成为近年来国内重估元剧本价值的重要诱因。这一跨文化现象表明,《老生儿》之所以受到关注,并非取决于元杂剧本身,而更多的是与19世纪初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对于中国戏剧文化镜像选择的具体而微的时代语境密切关联,这或可为观照中国戏剧及其译介与域外传播提供一种可能性的路径。
田妮芝范方俊
关键词:跨文化文本诠释文化接受
莎士比亚戏剧美国化的开端与影响——《理查三世》传入美国的历史语境及本土化回应被引量:1
2018年
莎士比亚戏剧在美国的输入与传播是美英两国早期文化交往史上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美国戏剧实现民族化的主要借镜。美国与英国在历史和文化上存在着密切渊源,英语又是两国的共通语言,从表面上看,莎士比亚戏剧在美国出现传播热潮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而事实上,在莎士比亚戏剧流传于美国的历史进程中,从一开始就是与美国本土的政治思想观念和社会发展情状密不可分的,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莎士比亚戏剧美国化的倾向。其开端就是《理查三世》在美国戏剧舞台上的风行。《理查三世》不仅成为当时美国反对英国君主专制,争取自由、民主、独立的宣传利器,而且促进或催生了美国建国前后的爱国主义戏剧创作。在整个19世纪美国戏剧寻求自身的民族性过程中,美国的本土演员最初都是以出演《理查三世》开始演剧生涯的,并且凭借他们成功地演出了包括《理查三世》在内的众多莎剧作品,在演剧方面为美国戏剧民族性的最终确立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范方俊
关键词:《理查三世》历史语境
尤金·奥尼尔的早期戏剧创作及其对美国现代戏剧的先驱作用被引量:2
2021年
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之年,它既是西方社会从近代转向现代社会的标志,也是现代主义文艺获得蓬勃发展的重要时刻。在美国,1918年被公认是美国现代主义戏剧发展的重要转折之年,其标志就是尤金·奥尼尔在美国剧坛的快速崛起:他不仅创作出了代表美国现代主义戏剧最高水准的剧作,为美国戏剧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而且开启了美国现代主义戏剧的"黄金时代"。本文以尤金·奥尼尔1918年的戏剧创作为时间界限,细致地梳理了他与美国现代主义戏剧发展之间的历史性关联,同时着重探讨他的早期戏剧创作对于引领后来美国现代主义戏剧"黄金时代"的先驱作用。
范方俊
汉语与印欧系语的异质性及其对中国传统诗学话语的深远影响
2000年
西方语言学家通常把语音看作语言的记录符号 ,而把文字看作语音的记录符号 ,文字于是成了“符号的符号” ,被排除在语言学研究对象之外。对于以“语音”为核心的印欧系语而言 ,这种区分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汉语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非语音化”的语言 ,因此汉字在记录汉语时根本不需要语音作为中介 ,其书写本身就是记录汉语的直接符号。汉语的文字书写在迥异于印欧系语的语音指向的同时 。
范方俊
关键词:汉语语音文字
找寻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
2016年
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是关乎中国现代戏剧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进行理论说明。第一,考察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的逻辑起点是明确"现代"的意涵,即中国晚清之际所引入的"现代"观念是从西方舶来的,其背后的语境就是19世纪中后叶在西方强势文明侵入下的近代西学东渐。第二,中国现代戏剧的开端,是从晚清引入、模仿西方近代戏剧开始的,中国现代戏剧开始的标志就是1906年中国留日学生的"春柳社"模仿、借鉴欧美、日本新剧从事的新剧演出活动。第三,中国现代戏剧从20世纪20年代正式提出建立中国"现代"戏剧的口号,并进行一系列的建立中国现代戏剧的戏剧实践活动,于20世纪30年代中叶完成了中国现代戏剧的理论和实践总结。
范方俊
关键词:中国现代戏剧逻辑起点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