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心亮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亚热带
  • 2篇亚热带常绿阔...
  • 2篇探地
  • 2篇探地雷达
  • 2篇阔叶
  • 2篇阔叶林
  • 2篇常绿
  • 2篇常绿阔叶
  • 2篇常绿阔叶林
  • 1篇影响因子分析
  • 1篇玉米
  • 1篇玉米产量
  • 1篇玉米品种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因素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董心亮
  • 2篇闫慧
  • 2篇张守仁
  • 1篇郭凯
  • 1篇巨兆强
  • 1篇冯刚
  • 1篇孙宏勇
  • 1篇刘小京
  • 1篇王金涛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粗根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探地雷达途径被引量:7
2013年
粗根在森林生态系统内扮演重要角色,粗根空间分布不仅与环境因素有关还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根系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森林群落地下生长及种间竞争情况.根系研究一直是生态学领域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传统的挖掘法具有费时、费力、破坏样地、不能连续测定等缺点.在自然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使用破坏性取样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应用非破坏性方法进行森林粗根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应用探地雷达技术,对古田山自然保护区24公顷监测样地内山脊、山坡、山谷3种生境及胸径大于50cm优势树种甜槠、木荷的地下粗根密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i)探地雷达探测3种生境粗根密度均值为88.04roots/m^2.粗根主要集中在地表0~40cm土层范围,土壤深度增加,粗根密度迅速下降.粗根密度集中于树种周围,较开阔样地或距树木一定距离处粗根密度较低;(ii)山脊、山坡、山谷间总粗根密度差异显著,山脊、山谷粗根密度大于山坡;优势种甜槠粗根密度大于木荷.直径〉3cm的粗根在山谷分布数量显著大于山坡、山脊,该部分粗根在20—40cm土层密度值最大;(iii)粗根密度随树种丰富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优势树种甜槠、青冈、马尾松个体数对粗根分布有影响显著;(iv)0—40cm是粗根的“基础分布层”,大部分粗根分布于此范围,粗根密度均值为84.18roots/m^2,与地形变化、树种丰富度、稀疏树种丰富度、地上树木密度均没有显著回归关系;40—60cm土层,环境与生物因素均会影响粗根密度的大小,是森林根系减小空间重叠、邻根干扰、缓解竟争压力的“潜在分布层”.研究表明,应用探地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对粗根空间分布及影响因子较准确、有效的非破坏性研究.
闫慧董心亮冯刚张守仁Mucciardi Anthony
关键词:探地雷达
品种和播期对华北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种植制度主要受水资源的约束,发展休耕轮作是实现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春玉米高效生产是提升休耕轮作产能的关键因素,如何利用品种特性进行播期调整以适应区域生产特点提高产量是该区春玉米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于2016年5—9月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以5个玉米品种(‘华农887’、‘胡新338’、‘郑单958’、‘华农866’和‘联创1号’)为材料,比较分析了3个播期(5月1日、5月15日和5月30日)下春玉米生育时期、产量及产量要素、耗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气象因子分析探讨了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不同春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总天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生育期总天数的减少主要是播种到抽雄天数减少所致。不同春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总天数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各播期处理下均相差5~7 d。在产量方面,5月1日和5月15日播种的5个玉米品种间平均产量没有显著差异,5月30日播种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前2个播期,其产量提升主要是百粒重增加所致。随着播期的推迟,春玉米的耗水量变化不大,水分利用效率呈增加趋势,这主要与降水的分布有关。通过气象因子分析,不同播期下百粒重与抽雄前后的积温和降水呈显著相关(P<0.05)。综合产量、耗水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在该区域推荐5月30日左右为春玉米的适宜播种日期,‘华农866’和‘华农887’是适宜该区生产的潜力品种。
孙宏勇刘小京王金涛董心亮郭凯巨兆强
关键词:春玉米玉米品种播期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
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粗根生物量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14年
森林粗根分布和生物量的研究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传统破坏性取样方法费时、费力,而且只能获得有限的调查样本,限制了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描述与森林碳储量的准确估算.此外,土壤、地形、树种丰富度、树木密度、优势种多度等环境和生物因素对粗根碳存储能力影响的研究也很少,内部机制未知.本文应用探地雷达技术对浙江古田山24 hm2大样地粗根(直径〉1.5 cm)分布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ⅰ)15个10 m×10 m样方,土壤深度60 cm的探地雷达扫描范围内,粗根生物量平均为1105.38 g m-2,3个生境、5个海拔梯度之间粗根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20~40 cm土层粗根生物量占0~60 cm粗根生物量的71.58%.(ⅱ)40~60 cm深层土壤全磷、氮矿化速率与粗根生物量线性回归关系显著(P〈0.01),0~60 cm土层全碳、氮矿化速率与粗根生物量线性回归关系显著(P〈0.01);地形因子对粗根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ⅲ)随树种丰富度、稀疏丰富度的增加,40~60 cm深层土壤粗根生物量显著降低,解释量分别为53.2%和29.2%,树种丰富度、稀疏丰富度比优势树种个体数更能反映树木粗根的碳存储能力.同时,我们发现古田山自然保护区24 hm2监测样地内,环境资源供应的差异可能导致了生境内树种丰富度的不同,树种丰富度及树种稀疏丰富度的变化显著影响了粗根生物量的大小.因此,从粗根较大空间尺度及非破坏性研究的角度出发,探地雷达对粗根生物量分布的研究具有很大潜力.
闫慧董心亮张守仁
关键词:探地雷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