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来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病理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黏膜
  • 5篇细胞
  • 5篇临床病理
  • 5篇临床病理分析
  • 5篇螺杆菌
  • 5篇反流
  • 5篇反流性
  • 5篇病理分析
  • 4篇食管
  • 4篇食管炎
  • 4篇肿瘤
  • 4篇胃黏膜
  • 4篇镜检
  • 4篇反流性食管炎
  • 3篇胃镜
  • 3篇胃镜检查
  • 2篇蛋白

机构

  • 17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绍兴第二医院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上海市北医院
  • 1篇绍兴市妇幼保...
  • 1篇长春市心理医...

作者

  • 17篇董来华
  • 9篇茅育蕾
  • 8篇马君红
  • 6篇葛建荣
  • 6篇陈龙根
  • 5篇张黎
  • 2篇王益平
  • 1篇胡学建
  • 1篇马玉富
  • 1篇赵仲生
  • 1篇王亮
  • 1篇包磊
  • 1篇邱勇钢
  • 1篇余忠强
  • 1篇倪克梁
  • 1篇夏云
  • 1篇夏瑞明
  • 1篇邢海燕
  • 1篇赵振华
  • 1篇马杰

传媒

  • 3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医师进修杂志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医刊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和反流性食管炎关系初探被引量:3
2003年
近年来国外对幽门螺杆菌(Hp)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研究较多,但结论一直不统一.而国内有关资料较少,现收集我院7年间经胃镜检查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对Hp感染与RE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陈龙根董来华葛建荣王益平茅育蕾马君红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反流性食管炎胃镜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对168例胃镜诊断为CAG的患者进行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68例患者中胃镜诊断CAG116例,CAG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CSG)52例;病理诊断CAG103例,CSG34例,CAG合并CSG31例。CAG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9.76%。胃镜下黏膜粗糙不平,部分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与病理诊断CAG的符合率为83.33%,而与黏膜红白相间并以白为主,血管透见,黏膜变薄,皱襞变平并存时,对CAG的符合率高达100.00%,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47%和41.18%,并且CAG主要伴随Ⅲ型肠上皮化生。结论CAG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相关性,胃镜和病理检查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CAG的确诊率。
董来华
关键词:胃炎胃镜检查病理
胃癌中p16、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探讨 p16、p5 3蛋白表达与胃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研究 10 0例胃癌 ,2 0例中、重度异型增生 ,16例萎缩性胃炎和 10例正常胃黏膜p16、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 p16阳性率为 80 % ,p5 3未表达。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 p16阳性率分别为 68 8%、3 5 %和 4 3 % ;p5 3阳性率分别为 12 5 %、2 5 %和 5 6%。p16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与预后明显相关 (P<0 .0 5 ) ;p5 3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Lanren分型有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预后关系密切 (P <0 .0 1)。从正常胃黏膜到病变组织PCNA指数逐渐上升 ,以异型增生、胃癌细胞增殖显著 (P <0 .0 1) ,癌细胞PCNA指数p16阴性组 ,p5 3阳性组高于对照组 ,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 )。p16、p5 3阳性表达具有协同性 (P <0 .0 5 )。结论 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有较高的增殖活性 ,基因水平上已表现出癌变特性 ,是癌变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p16、p5 3蛋白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董来华倪克梁葛建荣马君红茅育蕾杜丹夏云
关键词:P16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肿瘤浸润预后
胃粘膜异型增生6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胃粘膜异型增生的诊断、转归及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对 6 0例具有随访资料的胃粘膜异型增生病例进行胃镜、病理形态特征分析 ,并作PCNA免疫组化染色 ,HID AB PAS组织化学染色、Hp检测。结果 高度异型增生胃镜形态表现为灰白色、粗糙、光泽消失、病灶 >0 .5cm的与癌变关系密切 (P <0 .0 1或 0 .0 5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高度异型增生、不完全大肠型化生癌变率高。Hp感染阳性组PCNA增殖指数高于Hp感染阴性组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高度异型增生应做胃部分切除或近期胃镜下活检随访 ,低度异型增生必须密切随访。Hp感染、PCNA增殖指数与胃粘膜增殖。
董来华马君红茅育蕾
关键词:胃粘膜异型增生转归胃癌病理
原发性肝细胞癌SCT表现与VEGF及MVD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各种影像学表现与VEGF和MVD的相关性。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全面分析,对患者术后病理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测定肝癌组织的VEGF蛋白表达,进行MVD定量测定。将肝癌病人的14个SCT表现指标(平扫密度与均匀度、动脉期强化程度与均匀度、门脉期强化程度与均匀度、病灶大小、形态、境界、轮廓、包膜有无与完整性、动静脉短路有无、血供类型)与VEGF蛋白表达和MVD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平扫密度的高低与均匀度、动脉期和门脉期强化程度、肿瘤大小、形态类型与VEGF表达相关,其中平扫密度的高低、肿瘤大小与VEGF呈负相关;平扫密度的均匀度、动脉期和门脉期强化程度、肿瘤形态类型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动脉期和门脉期强化程度、肿瘤形态类型与MVD均呈正相关;动脉期和门脉期强化均匀度、肿瘤境界、轮廓、包膜情况(有无及类型)、动静脉短路有无、血供类型与VEGF和MVD均无相关性。结论 SCT可以反映HCC的微循环状态,其某些表现特征和VEGF和MVD之间有相关性,可以从影像学角度来推测肿瘤的血管增生情况,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夏瑞明张黎邢海燕赵振华钟建平邱勇钢周巧龙秦家琨董来华马玉富余忠强王亮
关键词:肝细胞癌微血管密度肿瘤血管生成
Barrett食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Barrett食管 (BE)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方法 经胃镜及组织学检查 ,选取BE患者 3 2例作为研究组 ,单纯反流性食管炎 (RE)及正常人各 3 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组间Hp感染情况及前两组Hp感染与炎症分级间的关系。结果 在食管部位 ,Hp阳性率研究组明显高于两对照组 (P <0 .0 1) ;在胃窦部 ,Hp阳性率无组间差异 (P >0 .0 5)。在BE组 ,Hp阳性率中、重度炎症均高于轻度炎症 (P <0 .0 5)。在RE组 ,Hp阳性率在轻、中、重度炎症间无差异 (P >0 .0 5)。结论 Hp感染是引起BE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可能与其炎症轻重相关 。
董来华陈龙根王维武
关键词:BARRETT食管幽门螺杆菌反流性食管炎病毒感染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胃黏膜的病理变迁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的转归,以及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标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67例Hp感染且有胃黏膜萎缩和(或)肠上皮化生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Hp根除和对症治疗,1年后复查,比较Hp根除与否对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治疗前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标ki-67的表达,比较Hp根除与否对它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炎症程度减轻(34/37,91.9%,P<0.01),活动性炎症者减少(P<0.01),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减轻或逆转(21/32,65.6%vs15/26,57.7%,均P<0.05);ki-67表达降低(46.5±27.7vs15.4±18.7,P<0.01)。结论根除Hp可使胃黏膜炎症程度减轻,活动性炎症消失,萎缩、肠化等癌前病变减轻或逆转,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标ki-67表达减少,从而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葛建荣董来华陈龙根张巧英茅育蕾
关键词:免疫化学胃黏膜肠化
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治幽门螺杆菌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通过对消化性溃疡 (PU)患者根治幽门螺杆菌 (Hp)前后胃窦和食管下段黏膜病理及感染情况的分析 ,探讨Hp和反流性食管炎 (RE)的关系。方法 随机复查 10 5例PU患者 ,其中 74例用三联方案 (铋剂 +阿莫西林 +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根治Hp ,3个月后取胃窦和食管下段黏膜标本作组织学和Hp检查。RE按中国烟台试行标准进行分级。结果  10 5例PU治疗前合并RE(I级 ) 2例 ,胃窦黏膜Hp阳性 74例 ,经抗Hp治疗后胃窦黏膜Hp转阴者 4 5例 ,发生胃镜RE(I级 ) 5例 ,组织学RE(轻度 ) 7例 ;胃窦黏膜Hp持续阳性者 2 9例 ,发生胃镜RE(I级 ) 2例 ,组织学RE(轻度 ) 4例。食管下段黏膜两组Hp均为阴性。虽然Hp转阴组发生胃镜RE和组织学RE数略高 ,但两组R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此外 ,检测 112例各级RE患者食管下段黏膜Hp感染情况 ,Ⅰ、Ⅱ、Ⅲ级RE的阳性率分别为 0 %、15 .5 5 %和 30 .77% ,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PU根治Hp后转阴患者RE的发生率无明显升高 ,提示PU抗Hp治疗后RE的发生与胃窦黏膜是否感染Hp无明显关系。
陈龙根董来华葛建荣王益平马君红茅育蕾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食管炎反流性
反流性食管炎和消化性溃疡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通过反流性食管炎有无合并消化性溃疡病例的分析 ,探讨消化性溃疡 (PU)对反流性食管炎 (RE)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 9年间胃镜诊断的 75 6例原发性RE ,分为两组 ,一组合并消化性溃疡 (RE +PU) 6 9例 ,另一组未合并消化性溃疡 6 87例 (RE -PU) ,对两组胃窦黏膜 (75 6例 )和食管下段黏膜 (1 74例 )的组织学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RE按中国烟台试行标准进行分级。结果 RE +PU组患者的平均年龄 (4 6 .33± 1 3.1 4 )岁 ,显著较RE -PU组 (4 2 .90± 1 3.6 8)岁为高 (P <0 .0 5 )。RE +PU组患者Ⅱ、Ⅲ级RE 2 5例 (2 5 / 6 9,36 .2 3% ) ,与RE-PU组 (1 2 4 / 6 87,1 8.0 5 % )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RE +PU组的胃窦黏膜Hp阳性率 (70 .5 9% )也较RE -PU组(4 3.6 2 % )为高 (P <0 .0 1 )。RE +PU组的食管下段黏膜Hp阳性率为 2 6 .92 % ,较RE -PU组 (1 0 .81 % )显著为高(P <0 .0 5 )。此外 ,1 74例Ⅰ、Ⅱ、Ⅲ级RE的食管下段黏膜Hp阳性率分别为 0、8.5 7%、39.5 3% ,三者间差异显著 (P<0 .0 1 )。结论 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年龄较大 ,胃窦黏膜Hp阳性率较高 ,食管下段黏膜病变程度较重 。
陈龙根董来华葛建荣张黎马君红茅育蕾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
72例胃粘膜活检中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提高胃粘膜活检中印戒细胞癌的诊断率。方法 对 72例胃粘膜活检中印戒细胞癌进行胃镜、病理特征分析 ,并作HP检查 ,部分病例作AB/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72例胃镜检查诊断胃癌 6 5例 ,7例仅表现为粘膜糜烂、浅表溃疡而误诊。病理活检首次确诊 6 4例 ,3例癌疑经连续切片多张证实 ,5例活检阴性的可疑病例 ,经 2~ 3次胃镜复查再次活检确诊 ,2例切片中癌细胞少 ,散在分布而漏诊。HP感染阳性率 5 2 8% ,7例AB/PAS染色细胞内阳性率 10 0 % ,15例CEA免疫组化阳性率 10 0 %。结论 胃镜检查对可疑病变取材要充分 ,多点活检 ,尽量取到深处组织 ,一次活检阴性 ,短期内复查。不易确诊时作AB/PAS染色和CEA免疫组化染色帮助诊断。
董来华茅育蕾马君红
关键词:胃肿瘤印戒细胞癌胃粘膜活检临床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