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娜
- 作品数:8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海韭菜的花器官发生被引量:1
- 2008年
- 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海韭菜(Triglochin maritimum)的花器官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海韭菜花发育是典型的单子叶植物发生模式,即两轮花被片、两轮雄蕊和两轮心皮以三基数轮状交替发生,花器官是以向心向顶的方式发生的,未发现"花被片—雄蕊复合原基"。发育后期雄蕊和与之对生的花被片之间的共同基部可能是相继向上居间生长的结果。花被片轮和雄蕊轮二者之间在发育位置、时间和速率上存在差异,内轮花被片原基和外轮雄蕊原基的不同发育时间和发育速度使得在成熟花中内轮花被片位于外轮雄蕊的内方。观察结果不支持水麦冬属植物的花是退化(或压缩)的花序侧分枝等假花的观点。
- 吴海燕苏雪陈纹董莉娜杨霞孙坤
- 关键词:花器官发生水麦冬科
- 栒子属(Cotoneaster Medikus)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12
- 2008年
-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栒子属(Cotoneaster Medikus)2组15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疏花组(Sect.Cotoneaster)植物叶表皮细胞多为多边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弓形,气孔均为无规则型;单花组(Sect.Uniflos)植物叶表皮细胞常不规则型,垂周壁多浅波状,气孔除无规则型(anomocytic)外还兼有十字型(staurocytic)、四分体型(tetracytic)和等三体型(isotri-cytic)。依据气孔周围角质膜特征等叶表皮性状,把15种植物分为W型、S型和I型,其中W型是S型的特化类型,疏花组的种类为W型或S型,单花组的种类为I型。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以为栒子属植物组及种的分类学处理提供解剖学资料。
- 丁松爽孙坤苏雪董莉娜张爱梅
- 关键词:叶表皮分类学意义
- 中国沙棘克隆结构与性别鉴别研究
-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sp.sinensis Rousi)是沙棘属分布较广的一个亚种,为我国特有类群,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价值。雌雄异株,具有有性繁殖和克隆繁殖两种繁殖特性。本研究应用随...
- 董莉娜
- 关键词:中国沙棘克隆结构性别鉴别RAPDS克隆繁殖
- 文献传递
- 栒子属(Cotoneaster Medikus)3种植物的比较形态与统计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用数量统计的方法对栒子属(Cotoneaster Medikus)植物水栒子(C. multiflorus Bge.)、毛叶水栒子(C. submultiflorus Popov.)和黑果栒子(C. melanocarpus Lodd.)的23个形态指标进行了研究。平均值和变异系数表明不同性状在不同种内的变异程度有所不同,黑果栒子的种内变异幅度较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8个性状的种间差异显著,黑果栒子与其它两者的差异更明显;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了6个种间划分的关键性状(叶下被毛、花梗被毛、叶基部在中脉处的形状、叶顶端在中脉处的形状、上1/4叶缘的弧向、叶柄长/叶长),并把82份材料明确分为3组;毛叶水栒子的大部分形态性状具有水栒子和黑果栒子的居间性,但其种级地位合理。
- 丁松爽孙坤吴琼苏雪陈纹董莉娜
- 关键词:水栒子形态性状统计分析
- 与棱果沙棘性别相关的RAPD标记被引量:11
- 2007年
- 应用RAPD技术筛选与棱果沙棘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对棱果沙棘雌雄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混合分组分析(BSA),在194条随机引物中有50条引物能够在雌雄DNA反应池间形成多态性条带,应用这50条引物分别对棱果沙棘雌雄个体(雌雄个体各选取5个)进行RAPD分析,其中引物S10扩增得到1个约为1030bp的与雌性相关的RAPD标记。该标记的获得进一步表明棱果沙棘雌雄株间存在基因水平的差异,为棱果沙棘的性别研究提供分子依据。进一步利用该雌性特异位点设计出更加稳定的SCAR标记,可望用于棱果沙棘的早期性别的准确鉴别。
- 董莉娜孙坤苏雪张黎丁松爽马瑞君
- 关键词:RAPD棱果沙棘
- 应用RAPD技术对甘肃栽培牡丹品种的分类鉴定研究被引量:20
- 2006年
- 应用RAPD技术对甘肃栽培紫斑牡丹品种的分类进行了初步研究,筛选出10个随机引物在16个品种中共扩增出120个位点,其中114个位点呈多态性,4个位点具品种专一性。根据RAPD结果计算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12 8~0.744 4,所研究的16个品种中,除‘北国风光’外‘理想’与其它品种的遗传距离均很大,而皇冠型的‘春红争艳’与蔷薇型的‘怀念’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与不同品种间在遗传距离上无明显差异,暗示在甘肃栽培牡丹品种中可能存在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聚类分析表明,‘理想’和‘北国风光’与其它品种分别构成了遗传差异很大的两类,楼子类与千层类的品种在聚类时虽未完全分开,但楼子类大部分品种间表现出了更高的遗传相似性,且遗传距离与各种色系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RAPD技术能够克服传统上根据形态学性状对品种进行分类的缺点,可用于牡丹栽培品种的鉴定。
- 苏雪张辉董莉娜张建清朱学泰孙坤
- 关键词:紫斑牡丹RAPD
- DNA分子标记在雌雄异株植物性别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06年
- 雌雄异株植物中不同性别的植株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生产实践中,选取适宜性别的植株进行栽培有助于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然而,性别鉴定的常用方法大多是根据表型、代谢产物含量及活性等方面的差异,在成株阶段进行的,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都有一定的局限。近几年,DNA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鉴定研究中,获得了快速准确的鉴定结果。在比较常用性别鉴定方法的基础上,主要就常用DNA分子标记在雌雄异株植物性别鉴定中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展望。
- 董莉娜苏雪孙坤张建清张辉陈纹
- 关键词:DNA分子标记雌雄异株性别鉴定
- 青藏高原东缘中国沙棘的克隆多样性及克隆结构被引量:4
- 2012年
-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 markers)对青藏高原东缘中国沙棘的克隆结构、克隆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1)14条RAPD引物在8个中国沙棘居群共184个样本中平均形成55.75种条带,平均有15.13种条带在居群内表现出多态性,平均多态条带百分率为27.64%;鉴别出26种基因型,平均每基株形成3.4个分株;2)与应用DNA分子标记研究的其他克隆繁殖能力较强的植物相比,中国沙棘的克隆多样性水平偏低,Simpson’s多样性指数(D)平均值为0.85;Fager’s均匀度指数(E)平均值为0.87;3)克隆结构分析表明,中国沙棘每克隆内分株间的平均距离为1.75m,克隆繁殖的生长型主要为游击型,并且在居群内存在以某一优势基株为主的克隆分布方式;4)居群的定居时间、生境及群落结构等对中国沙棘的克隆多样性有一定影响。
- 许璐苏雪董莉娜张辉陈纹江龙龙刘泾霞孙坤
- 关键词:中国沙棘克隆结构克隆多样性RAP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