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书微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Gd含量对Cu_(50)Zr_(42)Al_8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 2009年
- 利用铜模铸造法成功制备了锥形Cu50-xZr42Al8Gdx(x=0、1、2、3、4、5)块体非晶合金,采用XRD、DSC研究了Gd的添加对该合金体系非晶形成能力(GFA)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x=2,4时的合金非晶形成能力最大,非晶合金的临界尺寸为6~7mm,这也说明适量Gd的添加可以促进非晶的形成能力。加入稀土元素2%Gd后,非晶合金具有最好的热稳定性(ΔTx=69K),但随着Gd含量的增加,过冷液相区ΔTx逐渐减小。本实验中,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和参数γ不是十分的吻合,而具有相对小的ΔTx值的合金却有着相对大的非晶形成能力,这意味着非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与其热稳定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 寇生中薛书微赵吉鹏赵燕春
- 关键词:块状非晶玻璃形成能力热稳定性
- 熔体过热处理对Cu_(45)Zr_(42)Al_8Ag_5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块状非晶的DSC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在水冷坩埚中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出直径3.0mm的Cu45Zr42Al8Ag5合金金属圆棒,研究了熔体过热处理对铜模吸铸法制备块状非晶合金的影响,表明熔体过热处理可以提高块状非晶的形成能力。并采用差热分析(DSC)技术对铜基成分为Cu45Zr42Al8Ag5块状非晶合金进行晶化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过热度的增大,该合金的过冷度(ΔTx)和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均增大。
- 寇生中李娜郑宝超赵燕春薛书微
- 关键词:非晶合金熔体过热处理差热分析
- 过冷处理对Cu_(45)Zr_(42)Al_8Ag_5非晶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采用过冷液体等温处理的方法制备出直径为3 mm的Cu45Zr42Al8Ag5合金圆棒,研究了过冷液体等温处理对铜基内生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过冷处理后的试样均为原位自生晶体/非晶复合材料,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由铜基非晶合金压缩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最大抗压强度逐渐降低,最大为2266 MPa;而塑性变形量逐渐增大,最大为1.46%,相比于过热处理的试样,过冷处理的试样的力学性能比较好。断口微观形貌分析表明,吸铸温度为1090 K保温时间为6 min的试样断口呈现明显的脉络状纹络,使得铜基非晶具有较大的抗压断裂强度和较好的塑性。
- 寇生中赵燕春薛书微索红莉王仁军李娜
- 关键词:热稳定性力学性能
- 熔体过热水平对Cu_(36)Zr_(48)Ag_8Al_8块体非晶合金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熔体过热度对Cu36Zr48Ag8Al8块体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力学行为有显著影响。高的过热水平制备非晶合金的比热容大,初始缺陷密度小,热稳定性高。过热度越小,压缩塑性越小;抗压强度和维氏硬度随着过热度的减小先增加后下降。自由体积和残余应力共同影响不同吸铸电压制得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
- 赵燕春寇生中王仁军索红莉丁雨田李娜薛书微刘广桥
- 关键词:金属玻璃热稳定性
- 制备工艺对铜基非晶玻璃形成能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Cu基非晶合金,特别是Cu—Zr—Al体系因其高强度、高硬度而成为极具应用前景的非晶合金材料,并引起众多研究者的注目。但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如何把Cu基非晶合金的尺寸做得更大、降低制备要求,实...
- 薛书微
- 关键词:CU基非晶合金非晶合金材料熔体过热处理非晶形成能力
- 文献传递
- 退火对Cu_(50)Zr_(42)Al_8非晶合金电阻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采用惠更斯电桥法和X射线衍射技术测试了Cu50Zr42Al8块状非晶合金在不同温度(500~600℃)保温20min和550℃保温不同时间(10~60min)条件下的电阻值与结构变化。研究发现,Cu50Zr42Al8块状非晶合金的电阻值在接近晶化温度丁。的515~520℃温度区间附近增加得较快.呈现出电阻极大现象,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电阻值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 胡勇寇生中薛书微丁雨田许广济
- 关键词:晶化电阻微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