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俊强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单轴
  • 3篇单轴受压
  • 3篇受压
  • 2篇应变速率
  • 2篇再生混凝土
  • 2篇特性试验
  • 2篇细观
  • 2篇混凝土
  • 2篇变速率
  • 1篇动态特性
  • 1篇性能分析
  • 1篇压强度
  • 1篇应力-应变曲...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砂浆
  • 1篇生态建筑
  • 1篇生态建筑材料
  • 1篇数字图像
  • 1篇数字图像处理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
  • 1篇浙江省建筑设...

作者

  • 6篇袁俊强
  • 6篇肖建庄
  • 2篇李龙
  • 1篇王海燕
  • 1篇朱永明
  • 1篇李秋义
  • 1篇范玉辉
  • 1篇应敬伟
  • 1篇张元凯
  • 1篇赵霄龙
  • 1篇陈家珑
  • 1篇何更新
  • 1篇李宏
  • 1篇王武祥
  • 1篇高嵩
  • 1篇李文贵
  • 1篇孙振平
  • 1篇吴徽
  • 1篇李龙
  • 1篇周文娟

传媒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第三届全国再...
  • 1篇第三届建筑结...

年份

  • 4篇2014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混凝土动态特性及不同加载速率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
首先对国内外普通混凝土的动态特性研究作了概述,总结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其次对再生混凝土在低加载速率和冲击荷载下的研究做了回顾,论证了再生混凝土动态特性研究的必要性。最后对再生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做...
袁俊强肖建庄李龙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动态特性冲击荷载
建筑垃圾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肖建庄李秋义陈家珑赵霄龙王武祥徐亚玲张元凯寇全有朱亚光周文娟何更新孙振平高嵩吴徽张秀芳王海燕朱永明范玉辉袁俊强应敬伟
该项目属生态建筑材料与可持续结构技术领域.近年来中国建筑垃圾的快速增加(2011年达8亿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生态问题,如建筑垃圾围城、建筑垃圾堵塞河道等,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2010年做出专门批示,通过中共...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建筑材料
数字图像技术在再生混凝土性能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4年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再生混凝土弯折试件的疲劳破坏断裂面进行了统计研究,得到了其统计特征,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疲劳应力水平与骨料脱黏面积比例的相互关系.对骨料与砂浆的边界进行提取,建立了能够真实反映再生混凝土粗骨料分布的二维细观数值模型,为分析再生混凝土的性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肖建庄李宏袁俊强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数字图像处理细观模型
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动态力学特性试验被引量:10
2014年
试验设计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模型再生混凝土(MRC)、模型普通混凝土(MC)、再生粗骨料取代率55%的模型再生混凝土(MCP)和模型砂浆(MM)4种试件,在不同应变速率下进行单轴受压试验。研究表明:随着加载应变速率的提高,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形状相似,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峰值应变的变化无明显规律;MRC、MC、MCP试件破坏时裂缝最先出现在界面区附近,然后逐渐发展直至贯通,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裂缝较宽且开展更快,试件完全断裂成若干碎块;模型再生混凝土静态强度越低,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增长越大,动态效应越显著;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5%时,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增长最大;模型砂浆试件的动态效应最显著,模型普通混凝土和模型再生混凝土次之,且相差不大。
肖建庄袁俊强李龙
关键词:应变速率静力试验应力-应变曲线
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动态力学特性试验
试验设计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模型再生混凝土(MRC)、模型普通混凝土(MC)、再生粗骨料取代率55%的模型再生混凝土(MCP)和模型砂浆(MM)4种试件,在不同应变速率下进行单轴受压试验.研究表明:随着加载应变...
肖建庄袁俊强李龙
关键词:应变速率
文献传递
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2年
根据再生混凝土各相材料的力学特性,对模型再生混凝土进行细观数值分析,获取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下内部应力分布特征.通过变参数分析,讨论不同天然骨料、界面过渡区和老硬化砂浆的力学参数对模型再生混凝土应力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再生混凝土天然骨料之间的新老界面过渡区处存在拉应力和剪应力集中现象;天然骨料弹性模量增大,应力集中现象愈加明显,界面过渡区弹性模量增大,应力集中现象则逐渐减弱,老砂浆弹性模量增大应力集中特征变化不大.
李文贵肖建庄袁俊强
关键词:细观界面过渡区有限元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