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斌
-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P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骨肉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AP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四肢原发性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四肢原发性骨肉瘤30例,病例资料及随访完整的20例患者纳人本研究,男12例,女8例;年龄9~38岁,平均19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7例,肱骨近端3例。根据Enneking外科分期均为IIB期,术前穿刺活检病理亚型:成骨细胞型8例,成软骨细胞型6例,成纤维细胞型2例,小细胞性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2例。20例患者均采用AP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2~55个月,平均35.6个月。20例中,保肢手术病例18例,截肢手术病例2例,手术即时保肢率为90%。7例因肺转移而死亡,其中5例死于术后2年内;2例分别在术后10、12个月复发,复发率为10%,末次随访时1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Kaplan—Meier分析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6%。末次随访时规范化疗组12例中死亡3例,生存率为75%(9/12);不规范化疗组8例中死亡4例,生存率为50%(4/8)。13例存活并保留肢体的患者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3~27分,平均25.3分。结论AP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四肢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生存率和保肢率尚可,可以作为一种选择性应用的骨肉瘤化疗方案。
- 万宁军胡永成黄洪超纪经涛王晗何鑫袁斌斌
- 关键词:骨肉瘤骨肿瘤肿瘤治疗方案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影像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比较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celltumor,GCT)无病理性骨折与病理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差异,探讨病理性骨折的影像学特征。方法2000年3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等国内五家骨肿瘤治疗中心的膝关节周围GCT病例91例,男40例(44.0%),女51例(56.0%);年龄17-78岁,平均36.81岁。分为无病理性骨折组(53例)和病理性骨折组(38例)。分析两组病例影像学资料中的肿瘤体积、肿瘤到软骨下骨的距离、Campanacci分级、软组织侵袭情况及病理性骨折移位情况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20-40岁年龄段的GCT患者所占比例最高(58.2%,53/91)。GCT位于股骨远端的比例病理性骨折组(78.9%)高于无病理性骨折组(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P=0.001);病理性骨折组的肿瘤体积[(98.46±53.35)cm]大于无病理性骨折组[(63.19±34.9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01);病理性骨折组肿瘤到关节面的距离(中位数:0.145am;极差:0.46cm)小于无病理性骨折组(中位数:0.170cm;极差:1.9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3,P=0.004)。软组织受侵袭不同程度在病理性骨折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P=0.004)。结论膝关节周围GcT肿瘤体积大小、肿瘤到软骨下骨的距离及软组织受侵袭程度均与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袁斌斌胡永成王臻于秀淳叶招明屠重棋王林森何鑫
- 关键词:膝关节骨巨细胞瘤骨折放射摄影术
- 经大腿内侧与会阴间入路切除耻骨下支肿瘤被引量:1
- 2013年
- 局限于耻骨下支肿瘤罕见。耻骨下支自耻骨联合伸出,向后下外方与坐骨支相接,为扁状形态,外侧面为闭孔膜和大腿内收肌群的起点,包括短收肌、股薄肌、大收肌、闭孔外肌;内侧面有盆底筋膜和坐骨海绵体、会阴横肌等多层肌肉附着,其上、下两缘为6~8mm宽的骨嵴,只有筋膜覆盖,这为采用通过肌肉间隙入路切除耻骨下支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 何鑫胡永成于秀淳袁斌斌
- 关键词:大腿内侧肿瘤入路会阴解剖学基础
- 血红素氧化酶1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分析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综述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 1,HO-1)的研究进展,全面了解HO-1的各种作用及其对干细胞成骨、成血管的影响,分析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HO-1的相关文献,并综合分析。结果 HO-1及其代谢产物不但具有抗炎、抗凋亡和细胞保护作用,而且还可以协调多种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及对已经存在的血管发挥保护作用。此外,HO-1对干细胞增殖、旁分泌、分化和凋亡有一定影响。结论 HO-1可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生长因子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但尚需研究各种功能是否具有协同效应,以更好地促进骨修复。
- 陈晓鹏胡永成方成张荣信王晗何鑫袁斌斌
- 关键词:血红素氧化酶1骨组织工程
-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中心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现状,探讨影响手术方案选择、肿瘤复发以及肢体功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个骨肿瘤治疗中心2000年3月至2012年5月病理学确诊并经手术治疗的222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男120例,女102例;年龄(35.5-12.3)岁。肿瘤行囊内刮除术、切刮除术或边缘切除术。分析流行病学、形态学、影像学因素和临床特征,探索术后肿瘤复发、手术方式、术后肢体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行囊内刮除128例(57.6%),切刮除术13例(5.8%),边缘切除术79例(35.5%)。15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71.6%。术后23例复发,复发率14.5%(23/159),术后至复发的时间(23.9±22.3)个月。囊内刮除术后复发率为19.0%,切刮除术为0,边缘切除术为8.9%,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复发的唯一因素。复发肿瘤的手术方式与首诊原发肿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患者更倾向于边缘切除。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Enneking骨肿瘤分期以及有无软组织肿块可明显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囊内刮除术后患者的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明显优于边缘切除,Enneking分期、有无软组织肿块、首诊原复发亦可明显影响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结论手术切除方式是同时影响术后复发与肢体功能的唯一因素。
- 王晗胡永成于秀淳王臻吴苏稼叶招明万宁军徐明朱皓东林秾胡波袁斌斌
- 关键词:膝关节
- 经会阴旁入路切除耻骨坐骨移行部肿瘤
- 目的探讨经会阴旁手术入路切除耻骨坐骨移行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耻骨坐骨移行部肿瘤患者3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3.5岁;男1例,女2例。肿瘤类型:1例韧带样纤维瘤术后复发,1例...
- 何鑫胡永成黄洪超万宁军袁斌斌
- 关键词:手术入路
- Ilizarov技术在四肢骨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良、恶性骨肿瘤可引起四肢骨缺损和畸形,针对此类问题骨科医生总会面临如何选择最佳手术方案和骨缺损重建方式。手术切除瘤体骨造成节段性骨缺损常常用假体置换、自体带蒂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而Ilizarov技术可作为一种辅助重建方式。Ilizarov技术有多种重建骨缺损、矫正骨畸形的方法,包括骨延长或骨搬运重建恶性骨肿瘤瘤段骨切除后的骨缺损;延长和(或)矫正因良性骨肿瘤导致骨生长停滞而造成肢体不等长和畸形;二期治疗因其他主要重建方式失败后的骨不连或畸形。本文对Ilizarov技术在四肢骨肿瘤和骨畸形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何鑫胡永成黄洪超袁斌斌陈晓鹏方成
- 关键词:ILIZAROV技术骨肿瘤骨畸形
-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影像学特征研究
- 目的:基于国内权威的骨肿瘤临床专家、影像学专家、信息学专家的广泛共识,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病理性骨折影像学特征等相关因素建立专家集体判断,采用数字化影像技术观察、测量膝关节周...
- 袁斌斌
- 关键词: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影像学特征
- 文献传递
- CT血管造影技术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术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技术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术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6例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22例,女14例;年龄25-83岁,平均46岁。病灶部位:骶尾部17例,髂骨12例,耻骨5例,股骨近端2例。术前行CTA测量腹主动脉外径、髂总动脉外径以及低位肾动脉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之间距离,三维重建CTA标记低位肾动脉开口及腹主动脉分叉与脊柱椎体(骨性标志)解剖关系。根据观测结果选择合适型号的球囊以及指导术中球囊定位,均于球囊临时阻断术下彻底切除肿瘤。结果 CTA测量示腹主动脉外径为(1.545±0.248)cm,髂总动脉外径为(1.060±0.205)cm,低位肾动脉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之间距离为(10.818±1.165)cm。三维重建CTA示,低位肾动脉开口于L1椎体为主(16例,44.4%),腹主动脉分叉于L4椎体为主(22例,61.1%)。术中均有效阻断腹主动脉血流;3例球囊充起后血压显著增高,1例拔出球囊后左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手术时间118-311min;术中出血量200-1800mL,21例患者输血,输血量400-1200mL;累积动脉阻断时间为40-136min。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4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3个月,按照Enneking提出的骨肿瘤外科治疗后功能评定标准,获优9例,良20例,可5例,差2例。术后10例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肿瘤复发,3例死亡。结论CTA及三维重建能精确测量髂总动脉外径、腹主动脉外径及低位肾动脉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之间距离,可指导球囊型号选择以及术中球囊定位。骨肿瘤术中应用CTA辅助下球囊临时阻断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保持术野清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肿瘤复发率。
- 方成胡永成黄洪超夏群陈晓鹏袁斌斌何鑫王鹏
- 关键词:骨盆肿瘤骶骨肿瘤CT血管造影
- 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国内6家骨肿瘤治疗单位的105例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包括36例术后局部复发病例和69例术后未复发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临床因素(包括发病性别、年龄、部位、临床评分、分级、手术方式)和影像学因素与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放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中确定影响肿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5例患者中,男49例,女56例;随访时间为(45.6±32.1)个月.其中复发组36例,平均年龄(35.64±10.87)岁,复发时间为术后平均(18.9±6.5)个月;未复发组69例,平均年龄(36.32±13.82)岁.单因素x2检验显示病灶边缘清晰或硬化、骨皮质中断、软组织肿块、Hu评分和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有关,其他临床因素(发病性别、年龄、部位、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以及部分影像学因素(膨胀性、多房性或骨性分隔、骨皮质破坏、病理性骨折、病灶是否达到关节面、骨髓水肿、病灶囊性变)与术后复发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边缘清晰或硬化(P=0.048)、软组织肿块(P=0.041)、Hu评分(P=0.040)和手术方式(P=0.001)与肿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 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病灶边缘模糊、软组织肿块两项影像学征象为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Hu评分和手术方式是影响肿瘤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 郭林胡永成袁斌斌王臻叶招明于秀淳屠重棋吴苏稼黄洪超王淑丽万业达
- 关键词: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