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泉

作品数:12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干细胞
  • 6篇成骨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异位成骨
  • 3篇基质干细胞
  • 3篇骨髓基质
  • 3篇骨髓基质干细...
  • 3篇骨组织
  • 3篇分化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植入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手术治疗进展
  • 2篇体外定向
  • 2篇基因
  • 2篇骨形态

机构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郑州市骨科医...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2篇袁泉
  • 11篇郭晓东
  • 10篇郑启新
  • 6篇陈顺广
  • 6篇段智霞
  • 3篇白玉
  • 3篇潘海涛
  • 2篇邵增务
  • 2篇杨述华
  • 2篇宋玉林
  • 1篇全大萍
  • 1篇潘正启
  • 1篇李长文
  • 1篇杜靖远
  • 1篇刘勇
  • 1篇段自霞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LGA-[ASP-PEG]三嵌段基质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增殖及诱导成骨分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 lactic acid-co-glycolic acid,PLGA)-天冬氨酸(asparagic acid,ASP)-聚乙二醇(poly ethylene glycol,PEG)三嵌段多元共聚物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情况。方法:在PLGA支架材料中引入PEG和含有多个功能位点的ASP,制成PLGA-[ASP-PEG]三嵌段高分子支架材料。将材料与MSCs复合培养,以未改性的PLGA支架材料作对照,通过沉淀法、MTT法和考马斯亮蓝法分别检测MSCs的黏附和增殖变化。用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14d和28d,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钙结节染色了解MSCs成骨分化情况。结果:MSCs在PLGA-[ASP-PEG]材料表面贴壁生长,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细胞黏附率检测显示,PLGA-[ASP-PEG]表面MSCs的黏附性能和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比色实验显示MSCs在PLGA-[ASP-PEG]三嵌段材料上培养20d后,吸光度(A)值为1.336,约为对照组0.780的2倍。培养12d时,PLGA-[ASP-PEG]材料组的细胞蛋白含量为66.44μg/孔,对照组为41.23μg/孔。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后,ALP染色和钙结节染色均为阳性,PLGA-[ASP-PEG]三嵌段材料及其降解产物不影响MSCs的成骨分化。结论:PLGA-[ASP-PEG]能促进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在骨基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并能较好地保持细胞的形态,对成骨分化无明显影响。
段智霞郑启新郭晓东白玉袁泉陈顺广
关键词:细胞黏附细胞增殖
靶向性非病毒载体K16GRGDSPC寡肽的合成及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靶向性非病毒载体K16GRGDSPC寡肽,探讨其作为载体介导外源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可行性。方法用固相合成法合成K16GRGDSPC并用质谱仪和高压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以其作为载体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cDNA3-EGFP并计数转染效率;转染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质粒pcDNA3-TGF-β1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TGF-β1敏感细胞株水貂肺上皮细胞(MV1)生长抑制法检测目的基因TGF-β1稳定表达情况及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质谱图显示合成肽的平均分子量为2741.3307 m/z,与理论上计算的平均分子量一致。高压液相色谱仪示合成肽的纯度为94%~95%,满足试验需求。以K16GRGDSPC寡肽为载体转染BMSCs的效率为(18.6±2.1)%,与脂质体(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的效率(19.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TGF-β1基因阳性细胞克隆经RT- PCR扩增有特异性产物,TGF-β1敏感细胞株MV1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合成的肽是设计的K16GRGDSPC寡肽,以其为载体介导外源基因转染BMSCS是确实可行的,为下一步构建载基因仿生基质材料奠定了基础。
郭晓东潘海涛郑启新杨述华邵增务刘勇李长文宋玉林袁泉
关键词:非病毒载体肽类骨髓基质干细胞
BMP-2活性多肽体外定向诱导大鼠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骨形成蛋白-2(BMP-2)具有较强的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方向定向分化的能力。天然的BMP-2数量有限,结构复杂,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实验设计合成了BMP-2活性多肽,体外试验探讨其对BMSCs向成骨方向定向诱导成骨分化的能力,评价BMP-2活性多肽的诱导成骨效应。[方法]实验分2组,诱导组和非诱导组。取4周的Wistar大鼠分离培养BMSCs,传至第3代时,实验组,改用成骨诱导培养基(DMEM完全培养基+BMP-2活性多肽200μg/ml)。非诱导组,仍采用DMEM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周,采用细胞爬片培养、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测定、实时定量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及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评价BMP-2活性多肽的体外诱导成骨能力。[结果]诱导组BMSCs生长良好,表现出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ALP活性上升,钙含量增加,Col-Ⅰ和OPN的mRNA呈高表达。非诱导组,成骨特性不明显。[结论]合成的BMP-2活性多肽能有效地促进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是组织工程化骨中理想的诱导成骨的细胞因子。具有与天然BMP-2类似的骨诱导活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段智霞郑启新郭晓东白玉袁泉陈顺广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
BMP2活性多肽/PLGA复合物植入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评价自行研制合成的BMP2活性多肽生物因子与可降解PLGA复合物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方法实验分3组。A组:BMP2活性多肽/PLGA复合物组;B组:单纯PLGA组;C组:明胶海绵组。分别于Wistar大鼠背部两侧骶棘肌下包埋植入。术后1、4、8和12周取材。经组织学观察和CT三维成像比较成骨情况,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及骨桥蛋白的蛋白表达,了解异位成骨的情况。结果植入块周围初期均表现为急性炎症反应,后期均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A组植入4周时植入区有软骨生成,8周时有活跃的成骨细胞出现,并有非编织骨结构。12周可见大量新骨形成,有典型的骨小梁新生血管结构。B组和C组12周时仅见纤维组织形成,未见成骨。结论人工合成的BMP2活性多肽体内能启动软骨化骨过程,具有较强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有与天然BMP2类似的骨诱导活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段智霞郑启新郭晓东袁泉陈顺广
关键词:异位成骨
具有骨诱导活性的仿生骨基质材料的制备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将一种具有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相似骨诱导活性的多肽p24共价结合于改性聚(丙交酯-co-乙交酯)基质材料上,以制备出具有骨诱导活性的仿生骨基质材料。方法将活性多肽p24通过交联剂共价结合于改性PLGA材料上作为实验组;以未加交联剂多肽溶液和材料简单混合反应为对照组,通过X射线光电子光谱法和扫描电镜检测交联情况;同时对两组材料进行钙离子吸附实验,初步评价其仿生矿化能力。结果XPS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及对照组材料表面均已结合硫元素,两者含有硫元素含量分别为1.50%及0.09%;钙离子吸附实验结果表明,12h及24 h时实验组材料的钙离子吸附量分别为0.126mg及0.231mg;12h及24h时对照组材料的钙离子吸附量分别为0.053、0102mg。多肽交联之材料较混合之材料的钙离子吸附能力显著增强。结论在改性PLGA三嵌段材料上固定了BMP2活性多肽,为以后发挥其骨诱导活性修复骨缺损奠定了良好基础。
郭晓东袁泉郑启新杨述华邵增务段智霞潘海涛潘正启全大萍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骨形态发生蛋白2多肽矿化
骨形成蛋白2活性多肽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的剂量依赖性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探讨自行合成的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活性多肽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定向诱导成骨的能力,评价BMP-2活性多肽的成骨诱导性及诱导成骨的剂量依赖性。方法取4周龄Wistar大鼠分离培养MSCs,传至第3代时改用条件培养基,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300、200、100、50及0μg/ml的BMP-2活性多肽,并依次记为A、B、C、D和E组。细胞培养至5、10、15及20d,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测定钙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PCR,FQ-PCR)检测型胶原、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骨钙素(osteocalcin,OCN)mRNA的表达,检测不同浓度BMP-2活性多肽体外诱导成骨的能力。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用条件培养基培养3~4d后,培养细胞由长梭形转变为短梭形或多角形。随条件培养基中BMP-2活性多肽浓度的增加,细胞发生成骨样改变的时间提前。ALP活性和钙含量检测显示,A组和B组较其他组增加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Q-PCR检测发现不同浓度条件培养基培养14d后,型胶原、OPN和OCN mRNA在各组均有表达。Ct值表明其表达量的大小顺序为A、B、C、D组,E组无表达,A组和B组的Ct值明显大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2活性多肽能有效地促进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其诱导作用存在剂量依赖关系,最佳诱导剂量为200μg/ml。
段智霞郑启新郭晓东袁泉陈顺广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
大鼠骨形成蛋白2活性多肽/PLGA-[ASP-PEG]复合物植入异位成骨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评价自行研制的三嵌段材料PLGA-[ASP-PEG]与化学合成的骨形成蛋白2(BMP2)活性多肽复合物植入大鼠体内异位诱导成骨的能力。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背部消毒,切开皮肤,分离两侧肌间隙,按实验分为4组,按设计分别植入测试材料。A组BMP2活性多肽/PLGA-[ASP-PEG]复合物组;B组BMP2活性多肽/PLGA复合物组;C组单纯PLGA-[ASP-PEG]组;D组单纯PLGA组。将上述材料用环氧乙烷处理后植入大鼠背部肌肉中,分别于1周,4周,8周,12周和16周处死,进行植入物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并利用CT三维成像观察植入物成骨情况,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及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结果组织学观察A组在8周出现新骨形成;B组在12周出现新骨;C组和D组16周未见新骨形成。CT三维成像16周时,A、B和C组均见新骨形成,骨块大小A>B>C组,D组未见新骨。实时定量PCR各组均有Col-ⅠmRNA和OPNmRNA的表达,A组Col-Ⅰ的Ct值为(21.67±3.21),OPN的Ct值为(21.72±5.11),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嵌段材料PLGA-[ASP-PEG]及PLGA具有较轻的组织学反应,生物相容性好;BMP2活性多肽能明显诱导成骨;BMP2活性多肽/PLGA-[ASP-PEG]复合物具有较强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
段智霞郑启新郭晓东白玉袁泉陈顺广
关键词:异位成骨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运动系统畸形的病症之一,也是小儿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该文综述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最新进展。
袁泉郭晓东郑启新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5年
运用基因增强的组织工程学技术修复骨缺损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是目前骨组织工程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基因。如何选择合适类型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基因转染载体、靶细胞、转染途径以及在缺损局部持续高效表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形态发生蛋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以上各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袁泉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治疗骨再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上颈椎不稳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上颈椎不稳是脊柱外科手术治疗中的高难度、高风险领域之一。其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颈后路内固定、经口腔及咽后壁入路内固定、颈前路螺钉内固定及微创内固定等。该文综述了各种内固定治疗手段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关内容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的进展情况。
袁泉郭晓东杜靖远
关键词:上颈椎不稳骨折手术治疗内固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