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翠平

作品数:73 被引量:354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7篇大豆
  • 24篇基因
  • 22篇野生
  • 22篇野生大豆
  • 22篇生大豆
  • 18篇线虫
  • 17篇胞囊
  • 17篇胞囊线虫
  • 13篇种质
  • 13篇抗性
  • 12篇大豆胞囊线虫
  • 9篇种质资源
  • 8篇分子标记
  • 7篇豆种
  • 7篇遗传多样性分...
  • 7篇大豆种质
  • 5篇性基因
  • 5篇性状
  • 5篇育种
  • 5篇小粒大豆

机构

  • 57篇吉林省农业科...
  • 1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延边大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作者

  • 73篇袁翠平
  • 47篇刘晓冬
  • 45篇董英山
  • 45篇王玉民
  • 45篇赵洪锟
  • 39篇齐广勋
  • 31篇王英男
  • 26篇李玉秋
  • 15篇董岭超
  • 9篇邱丽娟
  • 8篇常汝镇
  • 6篇关荣霞
  • 6篇刘章雄
  • 4篇王永军
  • 4篇李英慧
  • 4篇董树亭
  • 3篇田纪春
  • 3篇张玲
  • 3篇王空军
  • 3篇朴世领

传媒

  • 13篇大豆科学
  • 5篇分子植物育种
  • 4篇大豆科技
  • 3篇吉林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东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作物杂志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2009年全...
  • 1篇第24届全国...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10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胞囊线虫侵染下野生大豆根组织实时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豆胞囊线虫侵染下野生大豆根组织实时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方法,涉及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以高抗和高感野生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检测24个候选持家基因在不同大豆胞囊线虫侵染时期野生大豆根系中的基因表达情...
袁翠平董英山赵洪锟王玉民刘晓冬齐广勋王英男李玉秋
文献传递
芽用小粒豆吉育113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被引量:1
2021年
吉育113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绥农15为母本、国外材料CUNA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成的小粒型新品种。平均百粒重10.7克,粗蛋白质含量35.70%,粗脂肪含量20.81%,适合生产豆芽。经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灰斑病,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2017—2018年吉林省早熟组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平均产量为2511.5公斤/公顷,较对照吉育105增产18.1%;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824.8公斤/公顷,较对照吉育105增产11.8%。适宜在吉林省早熟区推广种植。
齐广勋王英男刘晓冬袁翠平赵洪锟李玉秋董英山王玉民
关键词:选育栽培
小粒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115的选育
2021年
吉育115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系谱法选育的新品种。主要特点是早熟、秆强、高抗花叶病毒、小粒、脂肪含量高,适合生产豆芽和加工纳豆。平均百粒重8.8克,脂肪含量22.43%。2018—2019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68.6公斤/公顷,较对照吉育105增产7.8%。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03.6公斤/公顷,较对照吉育105增产9.8%。该品种适宜在吉林省早熟区域种植。
齐广勋王英男刘晓冬袁翠平赵洪锟李玉秋董英山王玉民
关键词:小粒大豆高油选育
一种与抗大豆白粉病相关的SNP标记、扩增引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大豆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与一种与抗大豆白粉病相关的SNP标记、扩增引物及其应用。所述PMD‑Glyma.16G210800标记位于SEQ ID NO 1所示核苷酸序列的第150bp处,该处碱基发生了GC...
赵洪锟 桑永生王玉民董英山袁翠平 文敏刘晓冬董岭超齐广勋王英男 杨佳慧
东北野生大豆核心种质单核苷酸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对196个东北野生大豆核心种质的NRT2、Asp AT2和CPK13三个基因片段进行单核苷酸扫描,共检测到94个SNPs位点及10个插入/缺失位点(Indel),碱基转换和颠换平均比例约2∶1。稀有SNPs位点(〈10%)39个,比率约为41.5%。196份核心种质平均多态性位点比例约为74%,Shannon's指数是0.366,多样性指数为0.241;不同纬度群体的平均多样性指数随纬度下降逐渐升高,在44°N时达到峰值,然后随纬度降低缓慢下降,多样性指数变化呈近似正态曲线模式。初步推测N 42°~N45°区域为东北野生大豆的多样性中心。
孟爽赵洪锟袁翠平尹光刘晓冬王玉民董英山李建东
关键词:野生大豆核心种质SNPINDEL
基于SSR标记的不同地理生态型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为充分了解野生大豆的遗传进化特征,促进资源保护及高效利用,本研究利用29对SSR引物对6个不同地理生态型的126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共测到63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1.897个,平均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883,Shannon指数和预期杂合度分别为2.586和0.890。STRUCTURE遗传结构预测将6个群体分为2个类群,东北区来源的野生大豆资源与西北、黄淮海、长江流域和南方来源归属不同类群。F-统计和AMOVA分子方差分析显示,总体变异的88%发生在个体间,8%发生在群体间,并且异交率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Mantel检测显示,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显著相关(r=0.468,P<0.01),与生育期不相关(P>0.05)。综上,野生大豆群体的分化是自然选择和"邻近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异交率水平和距离隔离是野生大豆遗传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
齐广勋王英男袁翠平王玉民刘晓冬李玉秋董英山赵洪锟
关键词:野生大豆SSR标记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ZUcc)种质资源优异基因发掘与利用现状
本实验在野生大豆种质中检测到抗大豆胞囊线虫基因以及大豆高产相关的基因,并通过回交方法将其转育到栽培大豆选育出抗病种质,探讨了抗病种质基因发掘与利用现状。
袁翠平董英山
关键词: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基因发掘抗病种质
文献传递
一种大豆幼苗期抗霜霉病鉴定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豆幼苗期抗霜霉病鉴定方法,其包括以下鉴定步骤:步骤一:培养供试材料幼苗,挑选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穴播种植在园艺方盆内,培养基质为原土和营养土1:1混合,115℃高温灭菌40min。...
齐广勋赵洪锟袁翠平王玉民董英山刘晓冬徐彪董岭超李玉秋张伟王英男
利用ISSR标记评价黑龙江和吉林小粒大豆品种遗传多样性被引量:3
2018年
为评价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小粒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的引物10个,对来自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的24份小粒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ISSR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11 2~0.310 3,平均为0.249 6。ISSR标记指数为1.093 8~4.954 9,平均为2.890 3。24份小粒大豆的DICE相似系数为0.666 7~0.926 2,整体平均相似系数为0.794 3。吉林省小粒大豆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0.690 7~0.926 0)大于黑龙江小粒大豆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0.744 2~0.925 0)。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和类群Ⅱ均为吉林省小粒大豆品种,类群Ⅲ可以分为2个亚群。主坐标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小粒大豆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郑淑波于盛竹赵洪锟袁翠平刘晓冬齐广勋董英山王玉民
关键词:小粒大豆ISSR标记
大豆胞囊线虫侵染下野生大豆根组织实时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被引量:3
2018年
以高抗和高感HG 0大豆胞囊线虫的野生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了ACT11(Glyma.18G290800)、Tubulin-motif(Glyma.19G194800)等24个候选持家基因在不同大豆胞囊线虫侵染时期(接种后9,15和20 d)野生大豆根系中的基因表达情况,除Actin(Glyma.08G182200)出现了非特异扩增外,其它23个持家基因的q RT-PCR扩增效果均理想,扩增特异性高。分析上述23个持家基因的表达丰度,并利用Best Keeper、ge Norm和Normfinder对其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持家基因间的表达丰度不尽相同,而且有些持家基因在不同品种间或不同处理间(接种虫卵和接种水)也存在表达丰度的差异。23个持家基因的表达稳定性也不相同,综合来看,表达最不稳定的基因为Cons9(Glyma.10G152200)、Cons2(Glyma.17G138500)、Cons1(Glyma.15G270900)和Tubulin-motif(Glyma.20G136000),本试验条件下它们不适宜作内参基因;其余持家基因相对稳定,本试验条件下可选择Tubulinmotif(Glyma.15G132200),Cons6/SKIP16(Glyma.12G051100)或Tubulin-motif(Glyma.05G110200)作为内参基因,它们表达量较高,表达最为稳定,其Ct平均值分别为25.7、26.5和25.0,标准偏差分别为0.540、0.575和0.490,ge Norm软件评价其稳定性的M值分别为0.698、0.715和0.727。该研究为野生大豆抗胞囊线虫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了参考。
袁翠平齐广勋王玉民赵洪锟刘晓冬王英男李玉秋董英山
关键词:野生大豆内参基因实时定量PCR大豆胞囊线虫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