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晓方

作品数:166 被引量:716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病毒
  • 12篇球菌
  • 12篇基因
  • 11篇杆菌
  • 9篇耐药
  • 8篇消毒
  • 7篇蛋白
  • 7篇毒性
  • 7篇质粒
  • 7篇乳杆菌
  • 7篇杀菌作用
  • 7篇微菌落
  • 7篇菌落
  • 7篇肥胖
  • 7篇半乳糖苷酶
  • 6篇荧光
  • 6篇葡萄球菌
  • 6篇肠道
  • 5篇食品
  • 5篇细菌

机构

  • 97篇四川大学
  • 15篇华西医科大学
  • 6篇四川省疾病预...
  • 6篇四川出入境检...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陕西省疾病预...
  • 2篇成都军区总医...
  • 2篇重庆市疾病预...
  • 2篇四川国际旅行...
  • 2篇成都市公共卫...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深圳市卫生防...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12篇裴晓方
  • 42篇许欣
  • 26篇余倩
  • 22篇刘衡川
  • 21篇张朝武
  • 20篇汪川
  • 15篇占利
  • 14篇林怡伶
  • 14篇许欣
  • 12篇叶梅君
  • 10篇文华
  • 9篇汪东篱
  • 9篇朱敏
  • 8篇左浩江
  • 7篇谢志梅
  • 7篇樊学军
  • 7篇孟玲
  • 7篇王国庆
  • 7篇陈恒
  • 6篇丁晓贝

传媒

  • 23篇现代预防医学
  • 19篇四川大学学报...
  • 11篇中国卫生检验...
  • 8篇预防医学情报...
  • 6篇卫生研究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中国消毒学杂...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国境卫生...
  • 2篇全国免疫标记...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酿造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色谱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1篇2008
  • 9篇2007
  • 13篇2006
  • 11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株耐酸耐胆盐人肠源菌株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对两株来源于健康人肠道的耐酸耐胆盐菌株R92-2和R111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以筛选优良的宿主菌株为最终构建能高效表达和分泌β-半乳糖苷酶的工程菌奠定基础。方法表型特征分析后,利用16SrDNA两端的保守序列作为PCR引物,扩增两株菌的16S rDNA序列并测序,测序结果于GenBank中Blastn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型特征分析初步鉴定两株菌为乳酸菌。R92-2的16S rDNA序列与Weissella cibaria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100%;R111的16S rDNA序列与Enterococcus faecium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R92-2为Weissella cibaria;R111为Enterococcus faecium。两株菌有望用于构建能高效表达和分泌β-半乳糖苷酶的工程菌。
汪川张朝武陈会超余倩裴晓方刘衡川
关键词:耐酸RDNA系统发育分析
成都地区肥胖人群UCP2基因多态性研究及其与肠道菌群关系的初探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成都地区单纯性肥胖和正常体质量成人解偶联蛋白2基因(UCP2)Ala55Val多态性,初步探讨UCP2基因Ala55Val不同基因型与肠道菌群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检测86例成都地区成人(单纯性肥胖组43例,正常体质量组43例)的UCP2基因ALa55Val多态性,并分别比较不同基因型间6种肠道菌群数量的差异。结果单纯性肥胖组和正常体质量组均存在UCP2基因Ala/Ala、Ala/Val、Val/Val多态,两者表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P<0.05);单纯性肥胖组UCP2等位基因突变频率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P<0.05);单纯性肥胖组、正常体质量组和研究总体中不同基因型人群的6种肠道菌群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P2基因ALa55Val变异可能是成都地区人群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但该基因ALa55Val变异与肥胖的关联可能与肠道菌群数量改变无关。
左浩江张薇薇谢志梅李永儒王嵬丁晓贝裴晓方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基因多态性肠道菌群
浓香型白酒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宿醉头痛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探讨不同浓香型白酒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宿醉头痛相关效应指标的影响。1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样①组、样②组、酒精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灌胃后进行翻正反射实验,随后采集血液标本,测定小鼠宿醉头痛效应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样①组醒酒时间极显著低于酒精对照组(P<0.05),各组间醉酒时间、乙醇含量、组胺(HI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样①、样②组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甲硫氨酸脑啡肽(MEK)含量高于酒精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内皮素(ET)、P物质(SP)含量低于酒精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不同浓香型白酒对小鼠宿醉头痛相关效应指标的影响有一定差异,可能与酒样中较高的总酸、乙醛、乙缩醛等微量成分有关。
胡力文杨飞赵婉妤许欣裴晓方卢中明杜礼泉郑敏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急性酒精中毒BALB/C小鼠
转基因玉米的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采用三重PCR反应,同时扩增CaMV 35S启动子、hsp70 intron1和CryIA(b)基因之间序列以及Invertase基因,扩增产物用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从而建立了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快速检测转基因玉米的新方法.对影响多重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条件下,本方法可以同时检测转基因玉米样品中3种外源基因.经序列测试证实,三重PCR扩增产物的序列与原基因完全一致,表明扩增结果可靠.该方法能检出0.05%MON810转基因玉米成分,远低于欧盟对转基因食品规定标识的质量分数阈值(1%).该方法对玉米及其制品的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PCR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与传统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相比,具有特异性高、快速及灵敏等优点,适用于玉米中转基因成分以及转基因玉米MON810品系的快速筛选、鉴定和检测,能满足我国实施转基因食品标签法规的要求.
周颖黎源倩裴晓方
关键词:多重PCR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转基因玉米
重组沙门菌侵袭蛋白A的原核表达与纯化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沙门菌侵袭蛋白A,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方法提取沙门菌基因组模板,PCR扩增侵袭因子invA基因目的片段,插入表达质粒载体pET-30c(+)中,构建pET-invA重组子,经双酶切和测序证实后,转化表达宿主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镍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鉴定表达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沙门菌pET-invA大肠杆菌表达重组子,实现了该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分离纯化的表达产物纯度达到电泳纯。结论沙门菌侵袭蛋白A的成功表达和分离纯化,为该蛋白的免疫学性能研究、相应抗体的制备以及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周爱萍张祖昌许欣樊学军占利孙敏裴晓方
关键词:重组蛋白质原核表达
酸性强化戊二醛杀芽胞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戊二醛是一种优良的清毒剂,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作用。由于其腐蚀性小,特别适用于金属器械和耐湿忌热精密仪器的消毒,广泛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其主要品种有碱性戊二醛和酸性强化戊二醛。酸性强化戊二醛稳定性好,便于大规模生产推广使用。我们对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制的酸性强化戊二醛杀芽胞机理作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殷长甫杨维青许欣刘衡川李琼英余开江裴晓方
关键词:消毒剂戊二醛杀菌作用芽胞
全文增补中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非融合表达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非融合表达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β-半乳糖苷酶,为构建能高效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食品级益生菌株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1480和wch9901)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起始密码ATG上游-18bp到ATG下游1bp的一段包含SD位点和ATGA位点的序列为上游引物,PCR扩增lacZ,插入表达质粒pMG36e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并测定转化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合格;其中插入的外源片段序列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Z标准序列符合率达99%以上;携带重组质粒pMG36e-lacZ1.1480的大肠杆菌DH5α酶活性为3.074U/mL,酶比活性为6.939U/mgpro;携带重组质粒pMG36e-lacZwch9901的大肠杆菌DH5α酶活性为4.755U/mL,酶比活性为8.537U/mgpro。结论成功在大肠杆菌中非融合表达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β-半乳糖苷酶;本研究选择的SD位点和ATGA位点能在大肠杆菌中有效地引导蛋白的非融合表达。
汪川张朝武余倩刘衡川裴晓方
关键词:Β-半乳糖苷酶基因非融合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降血糖的天然食品被引量:2
2003年
汪东篱刘衡川汪川裴晓方旺拉
关键词:降血糖天然食品糖尿病蔬菜类
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外膜蛋白PI基因序列与耐药性关系初探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成都地区淋球菌临床分离株PI基因序列与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性的关系。方法用T-A克隆的方法得到H基因克隆重组子,对PI基因测序后,用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同时测定青霉素和四环素对淋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比较耐药性与PI基因序列的相关关系。结果成功克隆并测序淋球菌H基因,17条PI序列根据blastn结果可分为PIA和PIB两类。序列在影响淋球菌耐药性的第120和121位的氨基酸序列仅有部分发生单位点的D突变,未见文献报道的双位点D突变。5-9、6-1两条序列在120位发生K突变,且2株菌的耐药性均处于中等水平,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成都地区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外膜蛋白PI的序列与染色体介导的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性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是否与肼基因序列120和121位氨基酸残基突变相关,还有待调查更多的临床分离株。
雍刚汪东篱滕毅沈圣邱晋谢志梅裴晓方
关键词:淋球菌耐药性
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裴晓方占利文华许欣余倩潘晓莉刘祥汪川林怡伶汪东篱孟玲
关键词:艾滋病病性性病婚检人群健康教育干预基础知识教育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