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登峰

作品数:3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6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篇战国
  • 9篇战国策
  • 9篇文学
  • 9篇《战国策》
  • 4篇学史
  • 4篇艺术
  • 4篇女性
  • 4篇文学价值
  • 4篇文学史
  • 4篇境界
  • 3篇人生境界
  • 3篇史传
  • 3篇陶渊明
  • 3篇女性形象
  • 3篇先秦
  • 2篇叙事
  • 2篇叙事方式
  • 2篇艺术形象
  • 2篇诗歌
  • 2篇史传文学

机构

  • 22篇北京第二外国...
  • 5篇西北民族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作者

  • 30篇裴登峰
  • 1篇宫泉久

传媒

  • 6篇宁夏师范学院...
  • 4篇文史知识
  • 3篇西北民族大学...
  • 2篇文学遗产
  • 2篇西北师大学报...
  • 2篇中国文化研究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社科纵横
  • 1篇文献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西北民族学院...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孟子与淳于髡交往考被引量:4
2003年
孟子与淳于髡均为战国著名辩士 ,二人就战国中期以来如“名”、“实”之类的命题进行过辩论。本文对二人的交往经过。
裴登峰
关键词:淳于髡交往考辨
从叙事方式的转变看先秦史传散文的“文学化”进程——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观照
2009年
我国现行的文学史课本,都会从"结果"层面描述先秦史传散文的文学成就。但"结果"是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就有必要从语言、情节、人物、环境诸方面探讨这一"过程"的演进,从而认识先秦史传散文逐步具有"文学化"或进一步"文学化"的内在因素。由文本的"文学化"看出"文学"观念的变化及艺术思维的进步,有必要讨论先秦史传散文"文学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物在叙事中的不同作用引起的叙事方式的转变。
裴登峰
关键词:史传散文人物描写叙事方式文学化
《战国策》中的“个人作品集”被引量:3
2017年
《战国策》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秦策一》写“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却“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但其在燕有何行为,随后又怎样说赵王,均未展开叙述;《燕策一》却恰好交待“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竭力说服燕疏秦亲赵。
裴登峰
关键词:《战国策》作品集
“燕惠王让乐毅书”辨真
2008年
燕惠王让乐毅书,应是《战国策·燕策二》燕惠王让乐毅书与《燕策三》燕王喜遗乐间书两段文字之和,其文字顺序应是《燕策二》为第一部分,《燕策三》燕王让乐间书为第二部分。
裴登峰
关键词:书信
巧思妙笔雕刺客——《战国策》塑造豫让形象的艺术及文学史意义
2009年
在先秦叙事散文(史传文学)塑造的众多艺术形象中,刺客以其“忠”、“义”、“勇”的特质,独具魅力。春秋如钮麂,战国三大刺客豫让、聂政、荆轲颇为典型。其中豫让刺赵襄子,先秦如《韩非子.奸劫弑臣》,《吕氏春秋》的《不侵》、《序意》、《恃君》、《论威》,汉代如《新书》的《阶级》、《谕诚》,《淮南子·主术训》,《史记·刺客列传》,《说苑》的《尊贤》、《复恩》等均有记载。可见在长时间内为人们津津乐道。
裴登峰
关键词:《战国策》文学史意义刺客史传文学《新书》
三曹诗歌中的飞鸟形象被引量:3
1994年
三曹诗歌中的飞鸟形象裴登峰三曹诗歌中多写飞翔形象,飞鸟即其一种。同鸟类姿态接近的有“转蓬离本报,飘摇随长风”①,“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③的永离本根、命运椎艰的飞蓬;有“乘跻万里之外,去留随意所欲存”,“举翅翻高飞”的的率性随意、自由自在的飞仙……...
裴登峰
关键词:燕歌行诗赋《古诗十九首》《短歌行》
由人物刻画看《战国策》的文学价值——以女性和刺客形象为中心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分析女性和刺客两类形象,考察《战国策》在艺术构思、叙事方式、文章体例等方面的突破,进而阐述《战国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裴登峰
关键词:《战国策》艺术形象文学史
先秦“语”体系统初探
2011年
先秦"语"体系统形成主要是瞽、史讲史,"治国之善语","教诫之语","嘉言善语",讲学之"语","庶人传语"等。"语"体形态主要有《尚书》、《论语》、《短语》、《训语》、《事语》、《语丛》等。
裴登峰
关键词:国语先秦
陶渊明“质性自然”的内涵
2007年
影响陶渊明人生道路与艺术境界的因素,除了社会环境的外因,还有“质性自然”的个性、求“静”的心态、性情之“趣”、生活之“娱”,其中“真”为最根本特性。因此,他在“养气”、“养志”中,以“屡空”的形式,“守拙”“固穷节”,坚守自己的“素抱”。在不“违己”中,“称心”、“称情”地求得人生之“谐”,践履作为人生最高准则的“道”并臻于“善”。以“达士”“逃禄而归耕”的醒世自觉,以“耕隐”生活方式,唱着“田园牧歌”走向人生之“归”,并以“自然的诗化”创设了“诗化的自然”,达到了难以企及的艺术境界。
裴登峰
关键词:陶渊明艺术境界
从夸饰与虚构的运用看《战国策》的文学价值被引量:3
2003年
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战国策》 ,因大量纵横游说之辞中对夸饰与虚构手法的运用而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其夸饰与虚构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在先秦史传文学中 ,许多方面具有独创性 。
裴登峰
关键词:《战国策》夸饰虚构文学色彩文学史意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