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芸
- 作品数:36 被引量:235H指数:9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枳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被引量:5
- 2012年
- 为枳的栽培、保护和繁殖提供科学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柑橘产业的发展,测定了枳种子萌发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整体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再降低,α-淀粉酶活性呈总体上升趋势。
- 马文涛樊卫国裴芸
- 关键词:种子萌发生理指标
- 针对翻转课堂特种蔬菜的成果导向教育体系设计
- 2019年
- 特种蔬菜相关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的农林类专业的选修课,具有信息量庞大、与产业联系紧密等特点。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翻转课堂教育通过详细分析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将毕业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细化为小的成果目标点,拓宽并加深了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并有目的、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适应我国特种蔬菜发展需要的农业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 田山君裴芸徐秀红张万萍
- 关键词:特种蔬菜
- 香菇液体和固体菌种在栽培料中胞外酶活性分析被引量:12
- 2021年
- 胞外酶在细胞内产生,分泌到细胞外,对食用菌栽培料中的大分子物质进行分解,提供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本试验采用了两个栽培料配方(常规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灰1%,石膏1%,基质含水量60%;处理配方:木屑71%,玉米芯碎屑8%,麸皮18%,玉米粉0.5%,石灰0.5%,石膏1%,碳酸钙0.5%,豆粕0.5%,基质含水量53%),制作香菇菌株T2液体及固体菌种的菌棒,研究香菇T2液体及固体菌种在菌丝生长时期、子实体发育时期的胞外酶系对不同配方栽培料的分解利用情况,以及胞外酶在香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生育期延长出现两次升高和降低,其中菇蕾期和盛菇期酶活性最高;漆酶活性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皆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两个栽培料配方6种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酶活性大小存在一定差异。其次,通过分析对比6种胞外酶的活性可以看出处理配方胞外酶活性优于常规配方,表现出更强的对大分子物质的分解能力,表明栽培料中添加适量玉米芯碎屑能够促进菌丝对栽培料中大分子物质的分解利用,对香菇T2品种培养条件的优化及规模化栽培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徐秀红陈阿敏裴芸吴琳珺文玉张万萍
- 关键词:液体菌种固体菌种胞外酶栽培料
- 一株野生肺形侧耳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1
- 2021年
- 本研究是以野外采集的一株野生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菌株为研究材料,对其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培养菌种。本试验通过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并对7个母种培养基配方、6个原种培养基配方和8个栽培种培养基配方菌丝生长及出菇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分子鉴定,获得的野生菌株为肺形侧耳;7个母种培养基配方中,以配方2(马铃薯200 g,琼脂20 g,蔗糖20 g)的生长速度和菌丝密度最好;6个原种培养料中,以配方4(棉籽壳78%,麦麸20%,蔗糖1%,石膏1%)为最佳配方;根据菌丝长势、出菇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栽培种培养料中以配方1(棉籽壳88%,麦麸10%,石灰1%,石膏1%)为最佳配方。该研究结果为野生肺形侧耳的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和优质食用菌产品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 徐秀红裴芸李亚东陈阿敏万晓芹骆骁姚南韩红艳张万萍
- 关键词:培养基
- 农学类专业《遗传学》的教学探析
- 2018年
- 《遗传学》是高等院校农学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遗传学》教学质量好坏是农学类本科生学习各类生物学课程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本文结合本人《遗传学》的教学实践,分别从加强教师自身教育、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综合考核体系四个方面,谈如何改进和提高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遗传学教学质量。
- 徐秀红裴芸张万萍
- 关键词:遗传学自身教育教学方法综合考核体系
- 水分胁迫对野百合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0年
- 为了解野百合(Lilium brownii)幼苗对土壤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以野百合籽球期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不同土壤水分胁迫对野百合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出其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野百合生长。水分胁迫后叶片相对含水量有所降低,而水分饱和亏缺、丙二醛含量有所提高;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大,叶片气孔密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指标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膜透性等指标呈先低后高变化的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得出,轻度干旱胁迫即50%~55%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最适于野百合幼苗的正常生长。
- 胡小京刘玉彩裴芸肇瑾
- 关键词:野百合土壤水分胁迫生理生化特性隶属函数法
- 绥阳县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报告被引量:3
- 2022年
- 大型真菌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为人类提供经济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查贵州省绥阳县的大型真菌资源,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证据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鉴定,共鉴定出大型真菌144种,隶属2门6纲13目42科81属,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该县大型真菌物种资源作出评价。
- 陈阿敏徐秀红裴芸万晓芹祖贵东张万萍
- 关键词:大型真菌
- 多倍化与植物新表型关联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系统分析和讨论了全基因组复制(Whole genome duplications,WGD)与植物新表型(形态器官“巨大性”、开花期变异、次生代谢物增加、农艺性状优化、抵御胁迫能力增强等)的形成关系及其在进化中的贡献和意义,展望了未来多倍体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多倍体植物进化创新研究和新型多倍体作物分子育种提供重要参考。
- 裴芸裴芸赵晓坤张万萍张万萍
- 关键词:多倍体适应性进化物种多样性
- 萌芽期低温胁迫对枳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为探索枳种子萌发期耐低温的生理机制,为枳壳的抗冻育苗提供科学依据,以枳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萌芽期不同温度处理对枳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枳种子对低温胁迫敏感,其发芽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下降,电解质渗漏率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则随温度降低而上升。枳种子萌芽期不能承受-5℃低温处理,在此温度下种子播种40d未萌发,电解质渗漏率明显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达到最大,MDA大量积累,发生不可逆冻害。
- 裴芸樊卫国马文涛
- 关键词:种子发芽率生理特性
- 枳种子对脱水的敏感性及在脱水过程中的生理响应被引量:2
- 2011年
- 为了探索脱水对枳种子萌发及生理影响,为枳种子的贮藏保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然脱水的方法,研究了枳种子含水量与萌发率的关系及其在自然脱水过程中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枳种子对脱水反应敏感,具有顽拗性。枳鲜种的含水量为38.26%,其发芽率随种子含水量的降低而下降;枳种子致死临界含水量在13%左右。当鲜种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SOD、CAT活性有所增强,但含水量低于26.1%时,SOD、CAT活性下降;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含水量的降低逐渐增加,POD活性下降。
- 马文涛樊卫国裴芸
- 关键词:种子生理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