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瑶琴

作品数:9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胚胎
  • 4篇胚胎移植
  • 3篇妊娠
  • 3篇着床
  • 2篇妊娠率
  • 2篇受精
  • 2篇受体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受精
  • 2篇体外受精-胚...
  • 2篇着床窗
  • 2篇临床妊娠
  • 2篇临床妊娠率
  • 2篇供精人工授精
  • 1篇妊娠结局比较
  • 1篇溶血
  • 1篇溶血磷脂
  • 1篇溶血磷脂酸
  • 1篇溶血磷脂酸受...
  • 1篇溶血磷脂酸受...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第三...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中医学...

作者

  • 9篇覃瑶琴
  • 6篇王兴玲
  • 4篇管一春
  • 3篇孙丽君
  • 3篇赵华
  • 2篇郝大勇
  • 2篇于晓娜
  • 2篇李巍巍
  • 2篇娄华
  • 1篇冯涵琪
  • 1篇李丽
  • 1篇王婧彦
  • 1篇刘芳
  • 1篇宋娜
  • 1篇岳丽芳
  • 1篇张彩霞
  • 1篇刘景
  • 1篇李真
  • 1篇宋东建
  • 1篇董孝贞

传媒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生殖与避孕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及适应症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分析52个新鲜周期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了解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临床结局并探讨临床工作中对于该助孕方法适应症的准确把握。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新鲜周期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相关资料及临床结局,根据年龄、助孕适应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与<35岁组患者相比,≥35岁组HCG日E2水平、获卵总数、胚胎总数下降,促排周期Gn用量增加(P<0.05);未合并女方盆腔输卵管因素组的移植妊娠率高于合并女方盆腔输卵管因素组(P<0.05)。结论:①年龄是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及助孕结局的重要因素。②对于女方伴有盆腔输卵管因素或多次AID失败后需行供精助孕的夫妇,应适时考虑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方案。
覃瑶琴王兴玲娄华于晓娜赵华
关键词:年龄盆腔输卵管适应症
玻璃化冻融和程序化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比较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移植玻璃化冻融胚胎的妊娠结局。方法:对300个玻璃化冻融移植周期(共移植720枚胚胎)和151个程序化冻融移植周期(共移植333个胚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它们的妊娠结局。结果:玻璃化组和程序化组的胚胎复苏率分别为91.60%和76.56%(P<0.01);平均移植胚胎数分别为2.4枚和2.2枚(P>0.05),胚胎种植率分别为19.72%和14.41%(P<0.05);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6.33%和25.83%(P<0.05),多胎分娩率分别为24.71%和6.25%(P<0.01),早产率为32.08%和14.29%(P<0.01)。结论:玻璃化冷冻胚胎具有更好的复苏和着床能力,是现阶段有效和相对安全的胚胎冷冻方式。
王兴玲覃瑶琴管一春孙丽君娄华郝大勇刘景
关键词:胚胎移植
IVF-ET中移植管距宫底距离与临床妊娠的关系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胚胎移植内管距宫底距离(transfer distance from the fundus,TDF)与临床妊娠的关系。方法:选择常规长方案取卵患者759个周期,胚胎移植时阴道B超测量TDF,依据TDF分A、B、C 3组:即<1 cm组、1~1.5 cm组、>1.5 cm组,比较各组IVF-ET的相关指标及其临床结局。结果:①3组在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血FSH、体重指数、Gn总量、获卵数、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胚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C组胚胎种植率(33.6%)高于B组(23.5%)(P<0.05);A、B、C 3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最低,C组最高;B组流产率高于C组(P<0.05);各组之间异位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B超引导下进行胚胎移植时,移植内管距宫底>1.5 cm更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降低流产率。
岳丽芳孙丽君宋东建覃瑶琴宋娜董孝贞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着床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流产相关原因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治疗后流产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RT治疗后获得尿妊娠试验阳性的563例患者进行分析,按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和分娩组,分析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ICSI)、冻胚复苏移植(FET)妊娠后的流产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35岁组流产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组(P<0.01);随移植胚胎数增多多胎率及流产率均增加;流产组血清泌乳素(PRL)水平高于分娩组。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流产的发生与年龄、移植胚胎数、血PRL水平相关。
李丽刘芳覃瑶琴冯涵琪王兴玲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流产
溶血磷脂酸受体3和肝素结合样生长因子对胚胎反复移植失败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人着床窗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及其mRNA的表达,进一步探索反复移植失败的原因。方法:选取胚胎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23例为实验组,同期初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即妊娠的患者31例为对照组,着床窗期(排卵后第6~7天)微创法吸取少量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LPAR3和HB-EGF及其mRNA的表达,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LPAR3和HB-EGF及其mRNA在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中均呈阳性表达,两者在部位和特点上存在一致性。RIF组的LPAR3和HB-EGF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PAR3和HB-EGF mRNA表达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IF组患者年龄、FSH使用天数(天)和剂量(I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P(μ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LPAR3参与了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过程,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表达降低,与HB-EGF在表达部位和特点上存在一致性,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良好参考指标。着床窗期血P水平降低、子宫内膜组织中LPAR3和HB-EGF的低表达可能导致胚胎反复移植失败的发生。
覃瑶琴王兴玲王婧彦管一春郝大勇于晓娜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受体3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
辅助生殖技术健康教育中沟通的作用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在辅助生殖技术健康教育中沟通的重要作用和良好的沟通方法。方法:将82例IVF(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分两组进行沟通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紧张率下降,满意率提高(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健康教育中良好有效的沟通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改进护理质量,改善妊娠结局。
张彩霞王丹丹覃瑶琴
关键词:沟通辅助生殖技术健康教育
影响供精人工授精临床结局多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多种因素对AID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11月-2010年5月在生殖中心实施AID助孕治疗的418名妇女639个治疗周期的病例,综合分析不孕妇女的年龄、输卵管情况、治疗周期、促排卵用药及授精次数等因素对AID治疗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AID周期妊娠率为34.90%(223/639),例数妊娠率为53.34%(223/418)。临床妊娠率与女方年龄、是否合并输卵管因素、授精与排卵时间等有一定关系。排卵前后短时内单次授精的平均妊娠率反而高于排卵前后双次授精。639个AID周期中,随治疗周期的增加累计妊娠率随之增高,但周期妊娠率下降,第1-3周期临床妊娠率依次为37.08%、31.98%、21.95%。AID促排卵周期妊娠率与自然周期无差异(34.02%、35.63%)。结论:不孕妇女的年龄、输卵管情况及授精时机的掌握是影响供精人工授精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对超过3周期仍不孕者,可考虑改行供精体外授精-胚胎移植进行助孕。
赵华王兴玲管一春李巍巍李真覃瑶琴
关键词:供精人工授精无精子症临床妊娠率
LPAR3和HB-EGF在RIF患者子宫内膜着床窗期的表达及意义
背景:当胚胎发育到着床状态的时候,子宫内膜也由非接受态发展到接受态,这一极短的允许胚胎植入的时期称为“着床窗期”。多年来,通过不断改进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和实验室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极大优化,特别是1992...
覃瑶琴
关键词:细胞生理学
两种促排卵方案在AID助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应用来曲唑(LE)两种促排卵方案用于供精人工授精(AID)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治疗及妊娠结局,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ID治疗的126名不孕患者,分为单用LE组(n=58)与LE联合尿促性素(HMG)组(n=68),比较两组间肌注HCG日优势卵泡数(≥15 mm)、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多胎率及流产率。结果:LE组肌注HCG日的优势获卵数、子宫内膜厚度低于LE+HM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周期妊娠率、例数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发生。结论:LE+HM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促排卵方案,提高了临床妊娠率,降低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的发生率。
赵华覃瑶琴孙丽君管一春李巍巍王兴玲
关键词:促排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