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孟陶
- 作品数:11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山西乡土文学的文化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新写实视野下的铁路风景——《风景》《铁路沿线》比较
- 2005年
- 《风景》和《铁路沿线》分属于文字文本和影像文本,对边缘化的个体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是它们共同的主题类型,这与文本所采取的叙事形式之间呈现出相反相成的张力关系;这种关系在文本的思想取向层面体现为生存欲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制约,因而造成文本所塑造的人物表现出不同的成长轨迹。
- 许孟陶
- 关键词:叙事形式意识形态
- 赵树理与葛水平小说创作比较论纲被引量:1
- 2013年
- 接受相同地域文化滋养的赵树理和葛水平两位乡土小说作家,在价值诉求、主题呈现和创作方式上既体现出继承性,又呈现出代际性的差异。从中可以看出山西现代乡土小说一些重要命题和艺术水平的发展变化。
- 许孟陶
- 关键词:乡土小说启蒙
- 新写实小说与新纪录电影比较研究初探
- 2007年
- 新写实小说和新纪录电影比较属于跨文本比较研究。其比较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前期两类文本受共同的思想潮流的驱动,在共同的表达原则的支配下,运用不同的表达途径关注形态近似的人物及其生活,反映出共通的批判意识和情感倾向。
- 许孟陶
-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
- 东北记忆与“成为小说家”——对双雪涛小说一种社会学解读的解读
- 2021年
- 双雪涛笔下人物的性格往往具有一种自反式的逻辑,温和下潜藏着偏执,焦躁中夹杂着隐忍,纯粹里暗含着狡猾。这样的人物描画引领着意料之外的情节走向,自然会抓取读者的视线。双雪涛的小说不拘一格,游走于类型与反类型写作之间,维持着严肃与通俗的平衡,让评论者和普通读者皆有所得。东北故乡的真切“记忆”是他的创作源泉,但是他又曾在自己的小说里调侃作文和撒谎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朴素地讲,双雪涛小说创作的有趣源于略带空灵的想象、跳跃不羁的叙事安排和举重若轻的社会指向。双雪涛的作品年轻、丰富有活力,又极具成长性,能投合时下通行的各种阅读期待和旨趣。
- 许孟陶
- 关键词:创作源泉社会学解读意料之外举重若轻记忆
- 《三里湾》:情感化治理和爱情的冲突与“分配”被引量:2
- 2012年
- 新世纪以来的赵树理研究继续沿着上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非政治化的路向,结合文本细读与史料钩沉试图剥离出一个非政治的赵树理以及他的创作中那些非政治的想象与言说。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批判政治的压抑机制或者抽离创作的“政治性”,以图还原的赵树理有可能重蹈“被启蒙摧毁的神话,却是启蒙自身的产物”(霍克海默,阿多诺语),
- 许孟陶
- 关键词:《三里湾》情感化赵树理研究非政治化爱情
- 世俗理性的审美观照——《单位》、《八廓南街16号》比较
- 2007年
- 新写实小说潮流和新纪录影像运动是一种消解“信仰”的“理性化”转向,它们把世俗生活中的事象和人物的世俗行为作为审美对象,把世俗理性对终极信仰的消解作为审美目的,这在它们各自的代表文本《单位》和《八廓南街16号》中体现得最为典型。
- 许孟陶
-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角色
- 透视“劣根性”——《阿Q正传》和《陈奂生上城》之比较
- 2007年
- 《阿Q正传》和《陈奂生上城》的共同主旨是探讨国民劣根性,虽然这种劣根性在两部小说中主人公具体的性格表现上有差异,但都具有共同的"受害—施害"的人性结构特征。
- 许孟陶
- 关键词:劣根性人性结构
- 美学“样板”的政治分析——论赵树理的《十里店》兼及样板戏
- 2013年
- 从赵树理1964年6月动笔开始创作《十里店》,到上党梆子剧团带《十里店》参加太原的现代戏会演遭受批判,赵树理已经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戏剧改革的漩涡之中。遭受批判的原因概括而言是赵树理所寄托的意识形态关怀与主流意识形态表述存在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这与赵树理小说的遭遇在性质上是一致的。
- 许孟陶
- 关键词:赵树理小说样板戏政治分析美学上党梆子戏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