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志梅

作品数:14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卒中
  • 8篇电刺激
  • 8篇脑卒中
  • 8篇功能性
  • 8篇功能性电刺激
  • 6篇脑卒中恢复期
  • 6篇脑卒中恢复期...
  • 6篇恢复期患者
  • 5篇临床对照研究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5篇FES
  • 4篇多通道
  • 4篇康复
  • 2篇肢体
  • 2篇随机对照研究
  • 2篇卒中后
  • 2篇下肢
  • 2篇康复训练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孙逸...
  • 4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14篇谭志梅
  • 13篇燕铁斌
  • 10篇姜文文
  • 8篇吴伟
  • 2篇陈月桂
  • 1篇王景涛
  • 1篇郭友华
  • 1篇刘慧华
  • 1篇何晓阔
  • 1篇宋荣

传媒

  • 5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脑梗死早期患者下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谭志梅燕铁斌姜文文陈月桂吴伟
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早期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梗死早期患者偏瘫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例脑梗死早期患者分为电刺激组和安慰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同时辅以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安慰组电极放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但治疗期间无电流输出。2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d。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步行功能分级(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经3周治疗后,发现电刺激组FMA、PASS、BBS、MBI评分分别由治疗前(13.0±1.9)分、(19.5±2.4)分、(14.1±4.0)分和(43.2±5.2)分提高至(23.4±1.8)分、(30.1±1.0)分、(35.7±4.9)分和(83.4±3.8)分;安慰组上述指标则分别由治疗前(10.3±2.6)分、(16.4±3.5)分、(12.7±5.2)分和(40.4±7.2)分提高至(16.2±2.6)分、(24.3±2.8)分、(24.2±6.9)分和(66。8±7.0)分;并且电刺激组上述各指标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安慰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步行FAC分级也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人选患者FMA、PASS、BBS评分与MBI评分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890、0.644和0.917,均P〈0.05)。结论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早期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对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谭志梅燕铁斌姜文文陈月桂吴伟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梗死下肢
模拟正常行走模式的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
脑卒中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国内1980至1990年间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15人/10万,近几年呈进展性增加。半数以上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不能步行。大多数患者虽经过正规积极的康复治疗有可能恢复独立步行或辅助下行走,其步态为高耗...
姜文文孙睿燕铁斌谭志梅吴伟
文献传递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2012年
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检查技术,
谭志梅燕铁斌郭友华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脑梗死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人群磁共振成像
模拟正常行走模式的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FES运用于脑中风患者已经有很丰富的经验。但是过去的多为单通道或是两通道,理论基础为运动控制理论。基于运动再学习的四通道FES多用于早期患者,缺少晚期可行走患者的大规模临床实验。目的:(1)多通道FES介...
姜文文孙睿燕铁斌谭志梅吴伟
关键词:脑卒中
文献传递
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脑梗死早期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梗死早期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11年5月至2011年9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8例,76例第一诊断为脑梗死,18例符...
谭志梅燕铁斌
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行走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 观察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及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层后,应用Minimize计算机软件按2∶1∶1随机分为四通道FES组(n=29)、单通道FES组(n=15)、安慰电刺激组(n=14).3组患者常规治疗相同,四通道组给予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四通道FES治疗,单通道组给予单通道FES治疗,安慰电刺激组电刺激治疗与四通道组相同,但治疗时无电流输出.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3周.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接受下列评定:Fugl-Meyer运动评定中的下肢部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速度、表面肌电图检测步行中下肢主动肌/拮抗肌协同收缩率(CI)、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 治疗3周后,四通道组FMA、BBS、10 m步行速度分别由治疗前(23.0±2.2)、(31±71)和(0.23±0.10)分提高至(28.4±1.5)、(42±6)和(0.43±0.09)分;单通道组分别由治疗前(21.9±3.4)、(31±6)和(0.24±0.09)分提高至(26.6±1.8)、(38±5)和(0.34±0.08)分,安慰电刺激组分别由治疗前(23.6±3.0)、(33±5)和(0.25±0.09)分提高至(26.0±2.4)、(36±4)和(0.29±0.08)分,3组患者的FMA、BBS、10 m步行速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四通道组评分明显高于单通道组和安慰电刺激组(P<0.05).3组的MBI评分也明显提高,但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表面肌电图检测发现,3组患者患侧股四头肌/腘绳肌的CI均明显下降,与单通道组和安慰电刺激组比较,四通道组的CI下降幅度尤为明显(P<0.05).结论 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FES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的行走功能.
谭志梅姜文文燕铁斌吴伟宋荣
关键词:电刺激脑卒中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步行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脑卒中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1980~1990年间,国内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15人/10万,近几年呈进展性增加趋势。半数以上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内不能步行,大多数患者在经过正规积极的康复治疗后虽然有可能独立步行或依靠辅助行走,但其步态多为高耗能的异常模式,并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改善行走模式、提高行走效率是脑卒中后肢体功能康复的新理念。
姜文文谭志梅燕铁斌
关键词:脑卒中后功能性电刺激肢体功能康复年发病率康复治疗致残率
模拟正常行走模式的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
脑卒中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一些临床实验证实将重复运动,功能性目标导向性活动及FES(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在一起会引起大脑相应区域的活跃从而有助于功能的恢复.本文选取34名患者入组其中28名患者接受了15次的治疗。四通道FE...
姜文文孙睿燕铁斌谭志梅吴伟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功能性电刺激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模拟正常行走模式的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
背景和目的 FES运用于脑中风患者已经有很丰富的经验.但是过去的多为单通道或是两通道,理论基础为运动控制理论.基于运动再学习的四通道FES多用于早期患者,缺少晚期可行走患者的大规模临床实验.目的(1)多通道FES介导的模...
姜文文孙睿燕铁斌谭志梅吴伟
关键词:脑卒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