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非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穿心莲内酯治疗中暑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中药穿心莲的有效成分新穿心莲内酯治疗中暑的疗效,为防治重症中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干球温度(34.5±0.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新穿心莲内酯75、37.5、5、1 mg/kg组以及穿心莲内酯组、DMSO(二甲基亚砜)组、地塞米松组、生理盐水组和高温对照组,观察动物肛温上升速率和存活时间。结果与其他组比较,新穿心莲内酯5 mg/kg组动物肛温上升速率明显降低、存活时间显著延长。结论新穿心莲内酯是治疗中暑的有效药物,且5 mg/kg的给药量效果较好。
- 谭非罗炳德杨光吕阳李文郭进强
- 关键词:中暑内毒素血症
- 青蒿琥酯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探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药青蒿衍生物青蒿琥酯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为该药物在重症中暑治疗中的运用打下基础。方法在干球温度(34.5±0.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青蒿琥酯组、生理盐水组、高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中SOD的含量,用TBA法检测MDA的含量,用电镜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青蒿琥酯组小鼠血中SOD含量和MDA含量分别高于生理盐水组,低于高温对照组(P<0.O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近;青蒿琥酯组的肝组织损伤明显轻于生理盐水及高温对照组。结论青蒿琥酯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作用,是其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之一。
- 郭进强李莉万为人谭非
- 关键词:青蒿琥酯抗脂质过氧化中暑内毒素血症
- 中药新穿心莲内酯抗中暑内毒素血症作用机制的研究
-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中暑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从新穿心莲内酯治疗中暑的药效学实验入手,观察它对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并建立中暑内毒素血症的细胞模型,探讨新穿心莲内酯对中暑内毒素血症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信号转导机制,为其在防...
- 谭非
- 关键词:中暑内毒素血症信号转导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胶原三股螺旋重叠蛋白1(CTHRC1)促进结直肠癌转移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
- 背景和目的:
结直肠癌是我国第4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和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而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则是肿瘤的转移。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多阶段的过程,每个阶段都受多种基因或者蛋白...
- 谭非
- 关键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转移细胞增殖
- 青蒿琥酯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药青蒿琥酯(artesunate,AR)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损伤状态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待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后分别加入LPS和不同浓度的AR(2.5,5,10,20μg/ml),于37℃、5%CO2条件下共同孵育24 h,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细胞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的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性介质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1μg/ml的LPS刺激后,巨噬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上NF-κB的表达及炎症介质NO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加入AR后,随AR浓度的增加逐渐下调LPS升高的(NF-κB)mRNA表达及N0含量,且与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琥酯可明显降低内毒素诱导的巨噬细胞NF-κB的表达,减少NO的分泌可能是其抗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 罗炳德吕阳谭非张魏巍万为人郭进强
- 关键词:青蒿琥酯内毒素信号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