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伯明
- 作品数:32 被引量:217H指数: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25
- 2002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以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 方法对3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及其中20例肝穿刺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女性35例,确诊时平均年龄为 50.4±8.9岁,常见临床表现多为黄疸(70.3%)、乏力(70.3%)、瘙痒(56.8%).所有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碱性磷酸酶均有显著升高(中位值分别为467.50U/L和424.00U/L).94.6%(35/37)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86.5% (32/37) 患者血清胆固醇、86.5%(32/37)患者血清IgM有明显升高.91.9%(34/37)患者血清线粒体抗体和(或)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穿刺病理主要表现为:纤维化85%(17/20)、小叶间胆管损伤65%(13/20)、单核细胞炎症65%(13/20)、碎屑样坏死50%(10/20)、胆色素聚集45%(9/20).应用非参数检验分析示GGT升高与病理分期(Z=-3.099,P=0.002)及小叶间胆管损伤程度相关(Z=2.655,P=0.01). 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年女性多见,临床工作中需综合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理情况及时准确诊断.而GGT可部分反映PBC的组织学改变的严重程度.
- 王吉耀蒋炜高虹贺伯明刘文滨
-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理学抗线粒体抗体Γ-谷氨酰转肽酶PBC
- 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胃癌患者血清MMP-1、TIMP-1以及MMP-1/TIMP-1复合物的检测
- 2001年
- 目的 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1(MMP 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TIMP 1)及两者复合物 (MMP 1/TIMP 1com plex)含量并评价其变化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式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10例健康对照、15例急性肝炎患者、1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15例晚期肝硬化患者、15例肝癌手术患者、15例晚期肝癌患者以及 10例胃癌入院手术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慢性活动性肝炎、晚期肝硬化以及晚期肝癌患者血清TIMP 1水平显著增高 ;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癌手术患者组血清MMP 1及MMP 1/TIMP 1复合物水平显著下降 ;急性肝炎及胃癌手术患者血清MMP 1、TIMP 1及MMP 1/TIMP 1复合物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晚期肝硬化以及肝癌患者存在严重的MMP 1和TIMP 1的失平衡 ,这种失平衡是这些患者肝脏细胞外基质净沉积的重要原因。MMP 1和TIMP 1在急性肝炎和胃癌患者血清含量总体变化不显著。
- 郭津生王吉耀方国汀胡美玉贺伯明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肝炎
- 胶原Ⅳ型血清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 1998年
- 目的研究Ⅳ型胶原的血清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标方法对各种肝病进行Ⅳ型胶原的检测。结果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以慢性肝炎(CH)、肝硬化(LC)及肝细胞癌(HCC)为最高,分别为(250±78)、(278±95)及(268±89)ng/ml。急性肝炎(AH)及脂肪肝(FL)的Ⅳ型胶原无明显变化。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Ⅳ型胶原的血清水平也有一定关系,S2期有所提高,以S3~S4期为最高。Ⅳ型胶原水平与前白蛋白(PA)水平呈负相关(r=0.5321,P<0.01),但与ALT及Sb无关。结论Ⅳ型胶原血清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为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提供了一个敏感的指标。
- 张顺财贺伯明方国汀顾秀英张波胡德昌
- 关键词:肝纤维化
-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检测诊断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的可靠性。 方法 收集 183例接受内镜检查患者粪便标本 ,用ELISA法定性检测HpSA。以尿素酶试验和涂片染色联合检测H .py lori作为“金标准” ,两者均阳性者为H .pylori感染 ,均阴性者为无H .pylori感染。 结果 “金标准”诊断H .pylori阳性 12 0例 ,阴性 6 3例。 12 0例“金标准”阳性中HpSA检测阳性者为 110例 ,阴性 10例。 6 3例“金标准”阴性中HpSA检测阴性者为 5 8例 ,阳性为 5例。HpSA检测的敏感性为 91 7% (110 / 12 0 ) ,特异性为 92 1% (5 8/6 3) ,阳性期望值为 95 7% (110 / 115 ) ,阴性期望值为 85 3 % (5 8/ 6 8) ,总的诊断准确率为 91 8% (16 8/ 183)。结论 HpSA检测试验是一种简便、可靠的非侵入性的诊断H .
- 刘红春贺伯明方国汀王吉耀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幽门螺杆菌感染HPSA
- 左旋精氨酸对心肌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肌钙蛋白的影响。方法14例行双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单晶体停搏液)和实验组(左族精氨酸晶体停搏液),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5,30分钟及1,2,24,48小时测定亚硝酸盐/硝酸盐;阻断前、开放后5分钟,1,2,24,48小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T。结果(1)对照组开放后即下降,30分钟后与阻断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2)实验组主动脉开放后即明显上升(P<0.05),60分钟时达高峰;(3)实验组主动脉开放后2,2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对照组开放前1分钟线粒体改变明显重于实验组(P<0.01)。
- 叶磊胡克剑夏利民贺伯明姜桢蒋振斌王春生陈志强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内直视手术左旋精氨酸
- 促肠动力药对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评价促肠动力药对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价值。方法 肝硬化大鼠分为促肠动力药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前后分别采血测内毒素水平。另设正常对照组。 5 2例肝硬化病人分成促肠动力药组 (A组 )、乳果糖组(B组 )和对照组 (C组 ) ,疗程 2周 ,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测内毒素。结果 治疗前两组肝硬化大鼠的血清内毒素水平无差别 (P >0 .0 5 ) ,高于正常大鼠 (P <0 .0 1) ,经促肠动力药物治疗后内毒素明显降低 (P <0 .0 1)。治疗后肝硬化病人内毒素水平在A、B组均有下降 (P <0 .0 1)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前后两次血内毒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促肠动力药能降低肝硬化大鼠和病人的血清内毒素水平 ,提示其对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有益。
- 张顺财任卫英方国汀王逸清贺伯明
- 关键词: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促肠动力药药物治疗
- 反义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对肝星形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体外构建的反义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TIMP 1)表达质粒在大鼠肝星形细胞 (HSC)中的表达情况及对HSC活化后Ⅰ、Ⅲ型胶原量的影响。方法 双酶灌注和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大鼠HSC ,培养 7~ 10d后活化为肌成纤维样母细胞表型。应用巢式RT PCR和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反义TIMP 1质粒并测序鉴定。应用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和 pcDNA3空质粒转染HSC ,经含 40 0 μg/mlG418的DMEM培养液筛选 3~ 4周 ,另设立空白对照组。Northernblot和Westernblot检测筛选后的HSC中TIMP 1表达情况 ;用FITC标记的Ⅰ型胶原为底物测定培养上清液内间质胶原酶活性 ;应用Westernblot方法对HSC中Ⅰ、Ⅲ型胶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外源重组质粒能较大程度地抑制活化HSC中TIMP 1的表达 ,而pcDNA3空质粒和空白对照组则无类似结果。TIMP 1/GAPDH比值分别为 0 .67,2 .41和 2 .97(mRNA水平 ,P <0 .0 5)。TIMP 1/ β actin比值分别为0 .3 1,0 .98和 1.3 2 (蛋白质水平 ,P <0 .0 5)。外源重组质粒转染显著提高了间质胶原酶活性 ,酶活性分别为 0 .3 0 49,0 .14 11和 0 .1196(P <0 .0 5)。HSC中Ⅰ、Ⅲ型胶原量明显减少。Ⅰ型胶原 / β actin比值分别为 0 .63 ,1.78和 1.92 (P <0 .0 5)。Ⅲ型胶原 / β
- 刘文滨王吉耀杨长青王逸青蒋炜贺伯明郭津生
- 关键词:肝星形细胞胶原梯度离心法基因重组技术细胞外基质
-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 2000年
- 牛玉宏杨学义贺伯明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银杏叶提取物
- 肝硬变患者顽固性腹水与内毒素的关系及乳果糖对其治疗的探讨
- 肝硬变患者常出现腹水,但绝大多数经休息,限制钠、水,应用利尿剂后,腹水可消退,但仍有5%~10%左右的患者表现为对利尿剂抵抗,为顽固性腹水.我们探讨这种腹水的发生与内毒素、TNF-α、NO之间的关系,并观察乳果糖对其治疗...
- 张顺财周康贺伯明
- 文献传递
- 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表达质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反义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作(TGF βRⅡ)表达质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运用重组DNA技术中构建反义TGF βRⅡ真核细胞表达质粒,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制备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动物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反义TGF βRⅡ治疗组、pCDNA3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反义TGF βRⅡ质粒和pCDNA3空质粒与糖化多聚赖氨酸偶联后经尾静脉分别导入大鼠体内,通过northern blot、RT-PCR、Western blot检测外源导入质粒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组织羟脯氨酸测定,Ⅰ、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与Van Gieson染色观察反义TGF βRⅡ质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结果 反义TGF βRⅡ表达质粒可在肝组织中获得确切表达,其表达可使反义治疗组血清TGF β1含量下降,反义TGF βRⅡ治疗组为(23.16 ± 3.13)ng/ml,模型组为(32.96±3.79)ng/ml,F=36.73,P<0.01。肝组织羟脯氦酸含量下降,治疗组为(0.17±0.01)mg/g,模型组为(0.30±0.03)mg/g,F=15.48,P<0.01。减少了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的沉积,治疗组Ⅰ型胶原为650.26±51.51,Ⅲ型胶原为661.5 8±55.28,模型组Ⅰ型胶原为1209.44±16.60,Ⅲ型胶原为1175.14±121.44,F值分圳为69.87、70.46,P<0.01。并促进反义治疗组肝脏病理形态一定程度的改善。
- 蒋炜王吉耀杨长青刘文滨王逸青贺伯明
- 关键词:质粒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