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晚期
  • 2篇动脉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动脉
  • 2篇栓塞
  • 2篇气管
  • 2篇晚期肺癌
  • 2篇疗法
  • 2篇疗效
  • 2篇化疗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肺癌
  • 1篇单次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化疗
  • 1篇动脉导管
  • 1篇动脉导管化疗
  • 1篇动脉栓塞

机构

  • 7篇淮河医院
  • 2篇河南大学

作者

  • 7篇贺祥
  • 3篇张和平
  • 2篇杨天德
  • 2篇赵锡立
  • 2篇周青
  • 2篇李四红
  • 1篇张红霞
  • 1篇王志学
  • 1篇赵改萍
  • 1篇靳海英
  • 1篇郭胜利
  • 1篇梁美丽
  • 1篇李红兵
  • 1篇索智敏
  • 1篇孙嵩洛
  • 1篇张杰
  • 1篇王社莲
  • 1篇赵玉玲

传媒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开封医专学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分析(附33例报告)
1996年
我院自1993年3月对中晚期肺癌开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BAI)以来,对收治的33例中晚期肺癌患者共进行了46次BAI治疗,并辅以放疗和中药,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导如下,并对有关临床问题加以探讨.
贺祥田格伟靳海鹰张和平黄培育杨天德李四红曾宪英赵玉玲
关键词: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中晚期肺癌药物灌注医院放射科
26例晚期肺癌单次经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疗效的观察
1995年
本文报告26例晚期肺癌因不同原因仅完成单次经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BAI),其后除个别服用中药外均未采用针对性抗肿痛治疗,作者在BAI术后3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分别进行x线影象学观察并与同期40例多次(2- 4次)灌注病例及文献资料作比较,发现单次BAI组在24周内与多次BAI组缓解率无明显差异而在48周时单次组缓解率明显下降,其中以小细胞未分化型肺癌尤为明显;首次灌注疗效与48周缓解率呈正相关,作者认为单次BAI治疗晚期肺癌是不可取的,首次治疗反应可作为判断癌细胞化疗敏感性及确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杨天德李四红曾宪英李红兵张和平张杰贺祥黄培育
关键词:肺癌化疗支气管动脉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2004年
目的 探讨X线、CT及血管造影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 /或病理证实的 4 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4 6例全部作过十二指肠气钡双对比造影 ,并有 13例作低张十二指肠插管造影 ;2 8例作CT检查 ;11例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 胃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及低张十二指肠插管诊断十二指肠癌 2 4例 ;平滑肌肉瘤 6例 ;恶性淋巴瘤 4例。诊断总符合率为73.91% (34/46 )。误诊率为 17.39% (8/46 ) ,漏诊率为 8.7% (4 /46 )。CT检查 2 8例 ,确诊十二指肠癌 4例 ,平滑肌肉瘤 7例。误诊为腹腔脓肿 2例 ,平滑肌瘤 6例 ,腹腔恶性肿瘤 9例。诊断符合率为 39.2 9% (11/2 8) ,误诊率为6 0 .71% (17/2 8)。血管造影 11例 ,9例检出病变 ,6例确诊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3例误为良性肿瘤 ,2例未发现明显肿瘤血管。确诊率为 5 4 .5 5 % (6 /11) ,误、漏诊率分别为 2 7.2 7% (3/11)、18.18% (2 /11)。结论 胃十二指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是发现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它和胃镜配合能得到病理学诊断。低张十二指肠插管造影对重度肠腔狭窄或阻塞患者显示病变范围起补充作用。CT能显示管外型恶性肿瘤的软组织块影及管壁破坏和有无淋巴结肿大。血管造影?
周青赵锡立梁美丽贺祥
关键词: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X线CT
脑梗死的超早期动脉接触性溶栓不同时间窗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超早期经动脉接触性溶栓的临床疗效及最佳时机。方法: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从发病到溶栓<6小时)经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根据发病时间分为A、B、C三组, 均有肢体偏瘫,舌面瘫,失语及意识障碍。先行全...
贺祥
文献传递
三种栓塞剂栓塞子宫肌瘤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真丝线段、平阳霉素+碘化油+明胶海绵(PLE)和聚乙烯醇颗粒(PVA)栓塞子宫肌瘤术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探讨其成因及预防措施。方法126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三种栓塞剂栓塞治疗,其中真丝线段组54例,PLE组40例,PVA组32例。术后详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及时处理。随访时间6~60个月,应用超声复查子宫肌瘤体积。结果三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6、12、24个月PVA组子宫肌瘤体积[(50.84±30.77)、(39.92±25.72)、(31.24±30.60)cm^3]小于PLE组[(76.24±31.16)、(58.21±32.05)、(52.48±31.41)cm^3]和真丝线段组[(69.22±36.22)、(68.31±32.42)、(68.01±30.12)cm^3]。三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下腹及会阴部疼痛,但以真丝线段组最轻。术后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复发3例,真丝线段组2例,PLE组1例。结论三种栓塞剂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均有明显效果,术后不良反应轻重与栓塞剂及栓塞程度、肌瘤大小有关,并发症发生与栓塞剂、栓塞程度、操作技术有关,有条件者尽量用PVA栓塞,效果好且并发症、肌瘤症状复发少。
周青贺祥王志学赵锡立赵改萍
关键词:平滑肌瘤并发症
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动脉导管化疗
1999年
王社莲张红霞贺祥
关键词:妇科肿瘤动脉导管恶性肿瘤药物疗法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 2 0例 ,男 8例 ,女 12例。肝血管瘤瘤体最大直径 5cm~ 2 3cm ,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血管瘤供血动脉 ,一次或分次输注平阳霉素和超液化碘油乳剂。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 :介入手术成功率 90 .5 %总有效率 90 % ( 18/ 2 0 ) ,并发症少 ,术后复发率低。结论 :超选择动脉插管栓塞是治疗肝血管瘤的很有价值的方法 。
靳海英张和平索智敏孙嵩洛贺祥郭胜利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瘤平阳霉素动脉栓塞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