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艳
- 作品数:19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渤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
- 2008年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我国高等院校必修的政治理论课之一,但是,目前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不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理论思想方面的兴趣相对降低,一味追求实用,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所以,只有梳理好存在的各种矛盾,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发挥其应有作用。
- 贾丽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 实践语境下的新、旧唯物主义
- 2003年
-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过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第一次明确地把实践的观点作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分界限,指出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它不理解实践活动的伟大意义。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正确解决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贾丽艳
- 关键词:费尔巴哈
- 当代哲学一个命题——构建和谐社会
- 2007年
- 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由此,和谐社会也就成为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一部世界史无不是人民追求和谐社会的历史。问题是和谐社会的标准是什么样的?今天中国在具体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怎样构建和谐的社会?怎样回答这个哲学的重要命题?
- 贾丽艳
- 关键词:哲学和谐社会
- 科学发展观与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 2010年
- 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快了辽宁沿海对外开放的步伐,辽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昭示着辽宁沿海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力度更大。辽宁原本生态问题如辽西北土地沙漠化、渤海污染、河流污染、滨海湿地萎缩等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本文从辽宁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家发展战略影响下经历的均衡和非均衡发展过程的分析,对环境污染和自然失调进行了哲学反思,提出科学发展观与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 贾丽艳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
-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对接
- 2004年
-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政府的肯定、推动以及跨国公司的积极参与下 ,已成为强大的世界潮流。以加入WTO为标志 ,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必然。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为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我国应对的策略应该是迎接挑战 ,促进自身的发展。
- 贾丽艳
-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国家政府跨国公司加入WTO
-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中的生态建设问题
- 2010年
- 通过对辽宁沿海地区生态现状的分析,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出发,确认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生态建设问题,以促进辽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沿海"五点一线"发展战略的实施。
- 贾丽艳
- 关键词: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生态建设
- 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与理论创新被引量:1
- 2004年
-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超越自己,在理论创新中不断开创新境界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都是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历经百五十余年而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这一理论品质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决定的。
- 贾丽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辽宁区域经济生态科学发展的哲学思考
- 2010年
- 为探讨科学发展观与辽宁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通过辽宁区域经济生态科学发展哲学基础的分析,从辽宁河流污染及水环境生态现状出发,确认辽宁河流污染治理与水环境生态建设,关系到辽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沿海"五点一线"发展战略的实现。
- 贾丽艳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 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 2007年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于2004年9月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这一重要理念,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贾丽艳
- 关键词:和谐社会哲学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世纪·新阶段·新起点
- 2005年
-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我国从整体上已初步实现小康,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问题的关键是保持新世纪头20年经济快速的发展。
- 贾丽艳
- 关键词: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