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精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被引量:8
- 2003年
- 酒精与丙型肝炎病毒(H CV)的协同作用可引起肝硬化,促进了向肝细胞癌的转化[1].通过检测慢性HCV患者中嗜酒者和非嗜酒者血清中HCV RNA定量,发现嗜酒促进了HCV的复制,降低了干扰素的疗效,导致了肝损伤的加重.
- 陈建王敏李延青申星杰赵卫东
- 关键词:酒精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肝硬化
- 酒精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酒精对乙肝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通过灌胃途径对实验组HBV转基因小鼠予以酒精干预,并在实验第6周末处死。同期设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定量测定血清HBV-DNA、HBsAg、HBeAg水平,肝组织切片行HBcAg免疫组化。检测血清HBV-DNA阳性查体者戒酒前后血清病毒载量水平。结果HBV转基因小鼠酒精组血清HBV-DNA载量、HBsAg水平、HBeA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转基因小鼠酒精组肝细胞HB-cAg免疫组化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轻度饮酒组戒酒前后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饮酒组与重度饮酒组戒酒前后病毒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能促进体内HBV-DNA复制和基因表达。
- 赵卫东朱建友陈建孙建王敏刘福国李君曼
- 关键词:酒精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基因表达
- 肠系膜血管栓塞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赵卫东朱建友
-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栓塞病情危重临床医生病死率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伴腹水1例临床报告被引量:1
- 2018年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临床十分少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断的1例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合并腹水病例,探讨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式。
- 钟晓琴赵卫东李安庆庄新英纪红梅房丽军王峰李鑫鑫于洋
-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结果肠道血管畸形1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回肠脂肪瘤1例,小肠克罗恩病3例,小肠息肉3例,十二指肠憩室炎1例,多发性小肠溃疡3例,阴性3例,病变检出率为88.5%(23/26例)。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赵卫东朱建友李安庆房丽军
- 关键词:胶囊内镜消化道出血
- 肝炎病毒感染、饮酒与肝细胞癌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饮酒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选择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8月间住院初诊为肝细胞癌患者 16 4例作为病例组 ;选择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等与病例组均衡可比的眼科、皮肤科、泌尿科、心脏内科、呼吸内科患者 2 6 8例 ,作为对照组 ;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探讨肝炎病毒感染、饮酒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及病毒感染与酒精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 肝细胞癌病例组HBsAg阳性率为 6 5 .2 % ,HCVRNA阳性率为 4 .9% ;对照组HBsAg阳性率为 10 .1% ,HCVRNA阳性率为 0 .7% ;病例组中有重度饮酒史 (每天酒精摄入量 >80 g ,至少 5年 )者占 5 8.5 % ,对照组中占 36 .9%。HBsAg阳性、HCVRNA阳性及重度饮酒的优势危险比 (OR)值分别为 16 .76 (95 %CI :10 .0 5~ 2 7.93) ,6 .92 (95 %CI :1.4 5~ 33.0 1)和 2 .4 1(95 %CI:1.6 2~3.5 9) ;HBsAg和HCVRNA均阳性与重度饮酒之间有协同增效作用。HBV感染是肝癌的最主要的相关原因 ,人群归因危险度 (AR)为 94 ,0 3% ,其次是HCV感染 ,AR为 6 8% ,以及重度饮酒 ,AR为 5 8.5 %。结论 肝炎病毒感染及饮酒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对肝癌发生的危险度有叠加作用。
- 王敏陈建李文捷赵卫东孙建刘言训
- 关键词:肝炎病毒饮酒肝细胞癌病例对照研究
- 酒精和肝炎病毒相互影响的实验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 陈建王敏赵卫东刘福国孙建李君曼李延青
- 旨在通过动物模型建立、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探讨酒精对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酒精对肝炎病毒感染易感性的影响以及HBV感染对酒精性肝病易感性变化的影响。通过对HBV转基因小鼠的酒精干预实验,证实酒精对乙肝病...
- 关键词:
- 关键词:酒精肝炎病毒流行病学
-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治疗后复发1例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于1978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嗜酸性粒细胞在食管大量浸润导致食管功能障碍有关,该类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为食管肿瘤。诊断要求主要包括:①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②表现为吞咽困难的特征性症状;③排除其他原因。近10余年来国内外有个例报道。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主要特征是食管功能紊乱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食管上皮。治疗涉及药物、炎症的饮食控制和针对纤维狭窄疾病的内镜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持续的炎症、食管上皮下纤维化和食管癌,延迟诊断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不可逆的纤维狭窄性疾病。
- 钟晓琴赵卫东李安庆庄新英纪红梅王峰李鑫鑫于洋
- 关键词:复发
- 胃肠道嗜酸粒细胞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嗜酸粒细胞是来源于胃肠道的具有强大先天免疫功能的细胞,其参与宿主免疫,抵抗病原体,并帮助维持肠上皮稳态,在许多胃肠道疾病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嗜酸粒细胞与许多功能性胃肠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就十二指肠嗜酸粒细胞在FD发生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钟晓琴赵卫东
- 关键词:十二指肠嗜酸粒细胞功能性消化不良
- 乙型肝炎病毒对酒精性肝病易感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05年
- 陈建赵卫东王敏刘福国李延青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酒精性肝病易感性HBV转基因小鼠代谢酶基因多态性肝炎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