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惠
-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欧洲赤松精油与经络理论的结合运用被引量:2
- 2012年
- 本文根据《内经》的经络理论及熨法概念,探讨在外治法中,将腧穴配合欧洲赤松精油等各种精油的芳香疗法,在临床运用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特性及效果。
- 阿贝乐赵国惠
- 关键词:精油芳香疗法
- 论《内经》五藏风被引量:1
- 2012年
- 五藏风是中医外感表证还是中风病之一种,历代对此争议很多,本文以《素问.风论》篇中对五藏风的相关记载为主线,以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有关记载为辅助,对五藏风的病性归属、临床症状表现及五藏引起中风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和阐释。
- 周昱畅周昱上赵国惠吴航
- 关键词:中风
- 《内经》与《周易》天地观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内经》是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虽以讨论人体疾病为主,但其中有关天地的文字以及思想亦大量存在,形成天地人合一的具有整体观的中国古代医学思想。《周易》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著作,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泉,是古人必修的四书五经之一,
- 赵国惠童银秀张新渝
- 关键词:天地《内经》《周易》
- 张新渝治疗痛经经验被引量:1
- 2011年
- 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张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痛经病位在肝,与脾肾有密切的关系,现将其治疗痛经的经验介绍如下。
- 童银秀赵国惠张新渝
- 关键词:痛经经行腹痛
- 《内经》“治痿独取阳明”解析被引量:9
- 2012年
- 《内经》是最早对痿证进行系统论述的医籍,《素问.痿论》篇对痿证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指出痿证的病因,或因情志太过,或因外感湿热,或因房劳过度,或因感热劳倦,致使五藏有热,津液耗伤,五藏受累而成。尤其是篇中提出的"治痿独取阳明"成为后世临床治疗痿证的重要指导原则,并为历代医家辨痿治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却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所以对《内经》中"治痿独取阳明"本意的探讨成为必要。
- 周昱畅周昱上赵国惠
- 关键词:痿证《内经》
- 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治未病”思想的演变
- 2012年
- 本文论述《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的“治未病”思想,着重研究张仲景对《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其关于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的重要性与临床运用。
- 阿贝乐赵国惠巩玲张新渝
- 关键词:《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治未病
- 《内经》周痹浅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周痹作为病名首见于《灵枢.周痹》篇中,在现代医学上大多数学者认为周痹是行痹之一种,在治疗上也主张应与行痹互参。周痹究竟是不是行痹之一,《灵区.周痹》篇中众痹又与周痹有何不同,周痹、众痹、行痹三者又是怎样的关系,笔者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逐一的阐释。
- 周昱畅周昱上赵国惠
- 关键词:《内经》周痹行痹
- 《黄帝内经》中以脾胃为枢的藏府模型的数术解构
- 本文主要研究《黄帝内经》中以脾胃为枢的藏府模型与数术思想之间的关系。古代医术属于方技范畴,数术、方技两者则合称为“方术”。数术着重天地之道的认识,方技则着重人道的认识,而方技又往往被视为数术之复制,这说明两者相互关系和影...
- 赵国惠
- 关键词:《黄帝内经》脾胃
-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上下不并”考辨
- 2012年
- 文章主要对《素问·生气通天论》"上下不并"一语进行考辨,从古文字文献上考证,医理上辨析,以及引用《黄帝内经》其他篇章之文互证,证明王冰所注不妥,应将"上下不并"中之"不"改为"而",以"上下而并"方合原文旨意。
- 赵国惠吴航阿贝乐
- 关键词:素问
-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被引量:19
- 2012年
- 物质运动的具体体现是升降出入,它是阴阳矛盾运动的对立统一形式。人的生命活动,同样离不开升降出入,脏腑是升降出入运动的核心,肝肾主升,心肺主降,脾胃居中焦,表里相依,升降相合,燥湿相济,共同协作,为升降的枢纽,传化精微以溉四旁。
- 吴航赵国惠
- 关键词:脾胃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