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
-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合环境因素诱导大鼠卒中样发作脑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初步分析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环境因素对大鼠脑卒中发生及发展的影响。方法 应用冷刺激加高盐饮食复合环境因素作用于Wistar大鼠 ,制成大鼠高血压脑卒中模型 ,应用抑制性差减克隆技术对卒中样发作鼠和正常对照鼠脑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经过 2轮杂交后 ,产生的克隆均为脑卒中鼠脑组织特异表达的序列。随机挑取 2 88个克隆 ,进行测序及GenBankBlast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2 88个克隆中共有 2 2 6个可用序列 ,平均长度为 (2 86 6± 12 0 3)bp。其中有 12 6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 (10 0bp ,同源性在 90 %以上 ) ,78个序列与已知的EST同源 ,余下的 2 2个序列为克隆出来的新片段 ,与已知基因或EST没有同源性。我们对每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的序列 ,以功能为参照进行分类 ,发现大鼠卒中后脑组织线粒体基因出现的频数高达 2 6 5 %。结论 环境因素使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可能造成脑卒中的敏感性增加。
- 王先梅祝善俊赵斌祝之明张芊惠汝太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环境因素诱发疾病
- 大鼠脑卒中相关基因的抑制性差减杂交文库构建被引量:1
- 2001年
- 建立寒冷加高盐刺激大鼠脑卒中的大脑组织差异cD NA文库。方法 正常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寒冷加高盐刺激的实验组和不予任何处理的对照组。取实验组发生脑卒中和对照组的大脑组织。提取两组组织的mRNA ,按照抑制性差减杂交试剂盒说明进行实验。在三个水平设定了检验差减效率的实验。首先是使用试剂盒提供的骨骼肌mRNA加入外源性PhiX174(HaeⅢ )作为阳性实验组与我们的实验样品进行平行差减 ,用来证明系统正常。其次是采用PCR扩增看家基因GPDH的方法观察本次实验的差减效果。最后在两库随机各挑取 2 88个克隆测序 ,比较相同序列的重复情况。结果 差减各过程符合理论质量要求 ,分别得到一个脑卒中特异表达基因的片段库和一个正常特异表达基因片段库。卒中库的理论容量是 7.1× 10 4 ,正常库的理论容量是 5 .5× 10 5。差减效率分析表明结果良好。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一个脑卒中特异表达基因的片段库和一个正常特异表达基因片段库。
- 赵斌王先梅张健张芊徐欢胜许有元祝之明惠汝太
- 关键词:寒冷高盐CDNA抑制性差减杂交
- 人冠状动脉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的分布和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
- 1999年
- 目的:观察、探讨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在正常及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人冠状动脉内的分布和对巨噬细胞脂质摄入的影响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正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人冠状动脉内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的分布;应用酶-荧光法,检测培养的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结果:(1)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主要分布于正常冠状动脉内膜近腔面的1/3处,多定位于内皮基底膜及内膜细胞的细胞膜周围;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脂纹及斑块)内其分布密度下降,尤其是在病变深层的泡沫细胞周围分布稀少。(2)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能抑制巨噬细胞内脂质的聚集。结论:动脉内膜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分布的减少可能与巨噬细胞易于摄入脂质转变为泡沫细胞有关,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形成和发展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杨方赵培真叶刚韩晓南赵斌
- 关键词:冠状动脉巨噬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 复合环境因素诱导大鼠脑卒中机体防御基因表达的改变及意义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环境因素对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应用冷刺激加高盐饮食复合环境因素作用于Wistar大鼠 ,诱发大鼠高血压脑卒中作为模型 ,应用新近发展起来的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对卒中鼠和正常对照鼠脑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经过两轮杂交后 ,每组随机挑取 2 88个克隆 ,进行测序及GenBankBLAST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两组共有 45 6个可用序列 ,我们对每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的序列以功能为参照进行了分类 ,发现脑卒中时细胞与机体防御基因表达明显下调 (P <0 .0 1) ,而与代谢相关基因 ( 4 3个克隆与线粒体基因高度同源 ,P <0 .0 1)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脑卒中时与应激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 ,说明机体的防御能力减弱。
- 王先梅严睿杨丽霞齐峰祝善俊赵斌张芊惠汝太郭传明魏玲
- 关键词:脑卒中抑制性消减杂交环境因素
- 线粒体基因表达改变在大鼠脑卒中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线粒体基因表达改变在大鼠脑卒中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冷刺激加高盐饮食复合环境因素作用于 Wistar大鼠 ,诱发大鼠高血压脑卒中 ,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对卒中样发作鼠和正常对照鼠脑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经过两轮杂交后 ,产生的克隆均为脑卒中鼠脑组织特异表达的序列。每组随机挑取 2 88个克隆 ,进行测序及 Gen Bank Blast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两组共有 4 5 6个可用序列 ,我们对每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的序列以功能为参照进行了分类 ,发现大鼠脑卒中后脑组织线粒体基因转录出现的频数高达 2 6 .5 % ,6 0个克隆与线粒体基因高度同源 (P<0 .0 1) ,线粒体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线粒体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可能造成脑卒中的敏感性增加。
- 王先梅杨丽霞严睿祝善俊郭传明齐峰赵斌张芊惠汝太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表达脑卒中病因
- 能量代谢基因表达改变在大鼠卒中发病学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能量代谢基因表达改变在卒中发病学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冷刺激加高盐饮食复合环境因素作用于Wistar大鼠 ,诱发大鼠高血压脑卒中作为模型 ,应用抑制性差减克隆技术对卒中样发作鼠和正常对照鼠脑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经过两轮杂交后 ,产生的克隆均为脑卒中鼠脑组织特异表达的序列。每组随机挑取 2 88个克隆 ,进行测序及GenBankBlast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两组共有 4 5 6个可用序列 ,我们对每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的序列以功能为参照进行了分类 ,发现大鼠卒中后脑组织能量代谢基因出现的频数高达 2 6 5 % ,5 1个克隆与能量 /三羧酸循环基因高度同源 (P <0 0 1) ,能量 /三羧酸循环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结论 能量代谢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
- 王先梅杨丽霞严睿祝善俊齐峰郭传明赵斌惠汝太
- 关键词:脑卒中线粒体基因
- 用图像分析仪研究人冠状动脉内膜增厚及细胞增殖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
- 1997年
- 为探索冠状动脉内膜增厚及细胞增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应用图像分析仪测量218例年轻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内膜厚度、细胞核数量、细胞核数密度和面密度,结合动脉粥样硬化各类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冠状动脉内膜增厚,男性和女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加重,且两者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冠状动脉内膜细胞数量增多及细胞核数密度和面密度的下降,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增多,男性和女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逐渐加重。提示冠状动脉内膜增厚与动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增多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杨方赵培真武阳丰武阳丰邓卓霖王爱忠韩晓男邓卓霖叶刚
- 关键词:冠状动脉细胞增殖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
-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与肝素对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变的调节作用与胶原蛋白合成的关系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研究、探讨小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肝素对培养的人主动脉平肌细胞表型转变调节作用,及其对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3H-脯氨酸掺入,电镜观察,^3H=-脯氨酸掺入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能促进培养的动脉平滑 细胞向合成表型转变,促进了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结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能通过促进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合成表型转变促进了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
- 杨方赵培真叶刚韩晓男赵斌
- 关键词:血小板源肝素胶原
-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Ⅰ、Ⅲ型前胶原信使核糖核酸的表达及胶原蛋白合成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对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胶原蛋白合成、分泌及Ⅰ、Ⅲ型前胶原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和转移生长因子β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氚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氚脯氨酸参入及Northern杂交分析。3HTdR,氚脯氨酸参入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PDGF能促进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和胶原蛋白合成、分泌;PDGF能上调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和转移生长因子βmRNA表达。结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能通过上调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和转移生长因子βmRNA表达促进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分泌。
- 杨方赵培真佘铭鹏叶刚叶刚韩晓男
- 关键词:PDGF平滑肌细胞胶原
- 卒中大鼠脑组织抑制性差减文库的构建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建立抑制性差减文库为获得差异表达基因提供方法。方法 :提取正常组及卒中发作组大鼠全脑组织总RNA ,分离出mRNA。两组mRNA反转录合成cDMA。实验组称为tester,对照组称为driver。限制性内切酶RsaI消化产生平端。将testercDNA分成两份 ,分别连接不同的接头 (Adaptor) ,drivercDNA不连接接头。testercDNA连接好接头以后 ,再和driver进行两轮杂交。第一次PCR时仅有连接不同接头的双链cDNA分子可以呈指数扩增。然后采用巢式引物进行第二次PCR ,进一步减少PCR产物的背景 ,强化差异表达序列。结果 :总RMA经甲醛变性凝胶电泳紫外光下可见 2 8S、1 8S 条带清晰 ,2 8S:1 8S 比值约为 1 5 :1 ,未见降解。双链cDMA经RsaI消化 ,cDNA片段变小。已经扣除的cDMA ,GAPDH晚 5个~ 1 5个循环出现条带 ,说明差减文库得到了有效扣除。结论 :建立大鼠卒中发作及正常大鼠脑组织两个抑制性差减文库 。
- 严睿王先梅杨丽霞齐峰赵斌惠汝太郭传明魏玲石燕昆赵颖王燕
- 关键词:差异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脑卒中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