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风
- 作品数:95 被引量:773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沙丘不同部位土壤呼吸对人工降水的响应被引量:22
- 2012年
- 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量仪,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阜康北部地区沙丘不同部位(坡底、坡中、坡顶)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测量,探讨了沙丘不同部位土壤呼吸速率对降雨的响应,分析了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沙丘不同部位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而增雨处理后,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大部分转变为"单峰曲线"。②增雨处理增加了沙丘不同部位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平均值和极差,推后了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到来的时间。③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对降雨表现出积极的响应,降雨改变了土壤温度的日变化曲线类型,提高了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系数。④非增雨处理时,沙丘坡底、坡中和坡顶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的相关性系数均较高,而增雨处理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的相关系数有所下降,仅坡中的相关系数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
- 禹朴家徐海量王炜张鹏赵新风龚君君
- 关键词:土壤呼吸沙丘人工降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 塔里木河干流耕地动态变化及其景观格局被引量:22
- 2013年
- 基于3S(RS、GIS、GPS)技术,并结合数理统计和景观格局数量分析方法,运用2000年CBERS、2005年CBERS和2010年TM遥感影像对塔里木河干流10年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景观格局及其生态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在过去10年中,塔河干流耕地面积明显增加。具体地,2000年耕地面积为1.61×105hm2,所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为3.89%,至2010年增加至3.27×105hm2,比例为7.88%,年增长率为1.66×104hm2a-1;(2)塔里木河干流耕地空间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A、B、C、D断面耕地分布宽幅分别为21~23 km、11~16 km、6~17 km、4~9 km,塔河北岸C、D断面和南岸D、E断面耕地的增速最快;(3)2000-2010年耕地的斑块数不断增加,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增大,形状趋于不规则。景观聚集度适中,景观内斑块大小分布均匀性降低,景观多样性下降,各个景观类型所占比例趋于不协调。
- 白元徐海量刘新华凌红波赵新风
- 关键词:耕地塔里木河干流
- 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生长变化评价台特玛湖适宜面积被引量:2
- 2023年
- 以塔里木河下游(含湖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时序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年轮数据与距河道不同距离胡杨郁闭度、冠幅监测数据,定量分析生态输水对胡杨生长的影响;结合台特玛湖前期研究成果,探讨是否应维持一定的入湖水量。结果表明,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与台特玛湖进行分区来看,发现生态输水对河道周边的胡杨年轮径向生长、郁闭度、冠幅的影响主要局限于河道两岸1 km的范围。为提高生态水利用效率,提出应优化生态输水方向的建议。
- 马晓磊池苗苗张鹏赵新风
- 关键词:塔里木河下游
-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不同退化区胡杨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被引量:24
- 2009年
- 对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退化程度不同的4个典型断面胡杨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胡杨种群密度从英苏断面的8.01株/(25 m×25 m)下降至依干不及麻断面的0.62株/(25 m×25 m),同时伴生种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②胡杨种群整体分布不均匀,幼苗和小树缺乏,中龄和老龄植株所占比例较高。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幼苗和小树所占比例不断降低,而中龄和老龄植株所占比例明显增加。③胡杨种群整体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聚集度Moristia指数Iδ从英苏断面的1.67增至依干不及麻断面的4.99,并且幼苗和小树发育阶段的胡杨种群分布格局因植株数量的不断减少,逐渐由聚集分布过渡为随机分布,而中龄和老龄发育阶段的胡杨种群均为聚集分布。④影响胡杨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地下水埋深,浅层土壤含水率对其影响不大。
- 李吉玫徐海量张青青杨红梅牛俊勇赵新风库尔班.克依木
- 关键词:荒漠河岸林地下水埋深塔里木河下游
- 新疆车尔臣河及其水资源利用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车尔臣河是塔里木盆地东南部最大的一条河流,主要依靠雪冰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上游山区由于有库木库里盆地和吐拉盆地对径流的调节,水量各季节变化比较平稳,特别是春季占全年径流量的29%,是新疆春季径流所占比例最大的河流之一,春灌基本不缺水。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各占水资源总量的一半。绿洲虽不断扩大,但中游地下水位仍较高,植被未发生明显退化,同时还向台特玛湖输送一定水量。因此,对车尔臣河水资源利用应保持原生态状况,不宜人工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由于车尔臣河出山口有巨大的洪积冲积扇,渗漏量占出山口径流量约30%,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天然地下水库,所以今后经济发展用水应以开发地下水为主。
- 樊自立徐海量张鹏赵新风阿不都.力米吉提傅荩仪
- 关键词:水资源农业灌溉生态用水地下水
-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需水估算被引量:39
- 2013年
- 量化生态需水是流域水权分配的重要依据。以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至尾闾台特玛湖段为研究区,借助湿周法计算了该段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并基于2009年和2010年河段地下水分布特征,计算沿线河道两岸各1km范围地下水恢复至目标埋深(5~4m)的地下水恢复量,采用潜水蒸发法和面积定额法估算了沿线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台特玛湖河道内年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455×108 m3;(2)以5年为恢复期限,确定该河段地下水埋深恢复至5~4m的年恢复需水量为0.608×108~1.466×108 m3;(3)取潜水蒸发法和面积定额法计算结果均值,确定研究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为1.042×108 m3;(4)综合考虑,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台特玛湖年生态需水总量为3.105×108~3.963×108 m3。
- 刘新华徐海量凌红波白元傅荩仪赵新风
- 关键词:生态需水天然植被塔里木河下游
- 河水漫溢干扰对土壤盐分的影响——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索漫溢后出现明显的植被群落变化的原因和不同漫溢方式对表层土壤盐分的影响,为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和人工植被的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土壤溶液电导率法测定塔里木河下游漫溢区和非漫溢区399个表层土壤样品中盐分含量,探讨不同漫溢干扰方式对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塔里木河下游土壤的含盐量较高,但在漫溢干扰后土壤表层盐分均出现明显的下降;漫溢方式对土壤盐分的影响显著,表现为漫溢前的土壤总盐含量与多次漫溢后差异达极显著,与少次漫溢和冲刷差异显著,与长期渍水差异不显著。[结论]漫溢干扰后土壤表层盐分有所降低是植被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其中中等频次和持续时间的漫溢干扰更有利于表层土壤盐分的淋洗和植被的恢复。
- 徐海量张沛赵新风张鹏凌红波
- 关键词:土壤盐分塔里木河下游
- 近57 a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被引量:10
- 2019年
- 利用1958年航片和1976年、1987年、1998年、2006年和2015年5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运用ArcG IS软件提取矢量化数据,对玛纳斯河流域近57 a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在1958—2015年发生了普遍变化,耕地、未利用地和建筑用地的面积不断增加,占流域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5. 27%、4. 6%和1. 53%;而草地、林地和水域不断减少,减少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3. 5%、5. 3%和2. 55%。(2)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表明,玛纳斯河流域近57 a变化速度最快的是建筑用地,年变化率占流域总面积的12. 37%;其次是耕地,年变化率占流域总面积的6. 01%;此外,未利用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的年变化率分别为0. 21%、-0. 99%、-0. 54%和-1. 39%。(3)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该流域的景观格局,导致景观结构破碎化。1958—2015年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斑块数增加最多,分别增加了8. 50×10~5个、6. 54×10~5个和2. 68×10~5个;而平均斑块面积(MPS)却在不断减小,分别减小1. 83 km^2、26. 11 km^2和20. 26 km^2,其中耕地和草地破碎化增加。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分析对于深入揭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内部机制,促进流域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维持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阿依努.吐逊张青青徐海量赵新风张鹏
- 关键词:斑块类型景观破碎化玛纳斯河流域
- 荒漠草地土壤^(15)N同位素对水分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
- 2011年
- 影响δ15N格局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时间、地形和土地利用等,而水分是干旱区植被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对调节荒漠草地稳定性N同位素具有重要作用。利用15N标记法,通过不同的增水处理,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氮素标记样地和未标记样地土壤N同位素对水分变化的响应,得出以下结论:(1)增水处理增加了对土壤水分的补给,随着增水量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不断增加;(2)研究区土壤δ15N值变化范围为12.19‰~13.33‰,增水处理对未标记样地土壤δ15N值并没有显著的影响;(3)添加氮素后,样地土壤δ15N值明显升高。随着增水量的增加,土壤总δ15N呈现出典型的倒"U"型曲线,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δ15N值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4)标记样地50-100 cm土层土壤δ15N值要明显高于非标记样地,表明标记样地土壤中添加的稳定性15N同位素仍在向更深的土层移动。
- 禹朴家徐海量王炜张鹏赵新风傅荩仪
- 关键词:土壤荒漠草地
- 生态输水前后台特玛湖植物多样性变化特征被引量:15
- 2019年
- 通过综合分析台特玛湖2000-2017年连续的植被数据资料,对每个监测断面的漫溢样地和无漫溢样地(即对照样地)的植被变化开展野外调查和数据采集工作。研究发现:①随着生态输水的进行,台特玛湖植被的生态效益逐渐显现,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在漫溢区,单位面积物种数、植被盖度和植被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8种·(100m^2)^-1、30%和1 350个·(100m^2)^-1,较地下水抬升区分别增加了3倍、3.29倍和49倍;并且输水前(2000年)湖区植物有2科3属7种,输水后增至10科21属26种,增加了8科18属19种。②近十几年生态输水过程中,台特玛湖植被向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主的盐渍化低地草甸方向发展,趋于简单化。演变特征主要为:输水初期(2000-2005年)地表植被以新萌发的一年生草本占主要优势(重要值0.50),其次是多年生草本(重要值0.20),最后是灌木(重要值0.10);随输水的进行,2009年一年生草本植物减少,进而被灌木与多年生草本替代:灌木为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等原生盐生植物,且出现新萌发的幼苗,多年生草本为芦苇;2012-2016年,在输水之后充沛的水资源环境下,优势种组成趋于简单,植被向以芦苇为主的盐渍化低地草甸方向发展。
- 王雅梅张青青徐海量赵新风刘星宏李金
- 关键词:生态输水植物多样性植物群落